廖安文
摘 要:童心教學是新課標精神指導下,小學階段教育教學的又一創新理念,它講求呵護學生的童真童趣,讓學生在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下獲得各學科知識,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進一步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小學階段的體育學科課堂,同樣以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科的學習興趣、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為教學目標。就如何將童心教學貫通到小學體育課堂教育當中去,提出了一些經驗及見解。
關鍵詞:童心教學;小學;體育課堂
過去傳統的體育課堂授課模式,40分鐘的課堂內容就是將書本上的教學要點生搬下來,老師教技術動作,學生學技術動作,反復訓練技術動作,一節課下來,單一而枯燥。明顯,這種模式的教學已然不適合對教學有更高要求的現今社會,新課標強調所有學科教學都應當“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一、校本理念:“童心教學,童夢飛揚”
童心教學是以學生為本,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以保護學生的童真童趣為職責,呵護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教學理念。
(一)校本教學理念:“童心教學”
童心教學都是我校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核心理念,所有學科知識的教授都建立在“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充滿童真童趣地學習”的基礎之上。體育學科也不例外,因而,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童真童趣去創設課堂,也一直是筆者在課堂改革和教學提升上的研究要點。
(二)小學階段體育學科的教學特點
從幼兒園到大學,人生中每一個求學階段,都有著其相應的特點,但由于年齡特性和兒童的天性,他們擁有好奇心強、模仿能力強、自控能力較低、活潑好動等一些特點。另外,體育學科的教學授課與其他學科不同,是以實踐和鍛煉為主的戶外課堂,因此,在課程的創設上,不單考慮課堂的趣味性,還需要考慮安全性、組織和紀律等方面的問題。
(三)在體育學科中融入童心教學
體育課堂相對其他學科而言,具有更好的課堂空間,課堂上學生和老師擁有更大的能動性。因而要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童心教學,相對比較容易,只要老師在課堂創設上花點心思,以游戲教學、活動教學等教學技巧將課堂進行包裝,往往就能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而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在童心教學的理念下去創設小學體育課堂,往往十分受學生歡迎。
二、認清教學目標,創設童心課堂
每個學科都有自身的學科特點,也需要因應本學科的特性去定位教學目標,并以此為依據去創設課堂。
(一)童心教學理念下的小學體育教學目標
對于小學階段而言,體育學科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對學科產生興趣,使其能夠做到自主學習、熱愛運動,從而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筆者認為,在童心教學理念下的小學體育課堂應當是生動的、活潑的、自由的,其教學目標應當是以引導為主,在激發學生對學科知識產生自主學習興趣上起牽線作用。
(二)以人為本,針對學習對象預設課堂
就體育學科而言,小學階段的年齡跨度大,學生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身心特征都各有不同,意味著課堂的創設上亦不能一成不變。另外,在施行童心教學的過程中,亦因不同類型不同年齡特性的學生的需求,對課堂教學的挑戰較大,比如體育學科的課堂在戶外,老師如何上好一堂課,需要考慮更多的風險和問題。例如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課堂的預設也有所不同。
三、構建童心課堂,提高體育課堂效率
一堂課40分鐘是固定的,課堂效率決定了學科知識的傳授量,將童心教學的理念融入課堂當中去,令學生愛上上課,主動學習,是提高體育課堂效率的好辦法。
(一)師生=朋友,增強童心效果
童心教學首先要做到融入童心。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轉變心態和角色定位。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做到以人為本,從學生的角度去看課堂設計,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教學任務的安排。多采用商量、溝通、角色互換的方法,課前課后與學生多談心,拉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感,增強童心教學的效果。
(二)課堂=游戲教學,提高學習興趣
其實同樣的教學內容,只要在課堂創設上加入符合小學生口味的元素,走進他們的兒童世界去,對于學生而言,效果就有很大的不同。以他們喜愛的游戲形式去開展課堂,增加學習趣味性等,這些方法都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他們更主動地投入到課堂當中去,積極參與,主動學習。
四、童心教學助力小學體育課堂,讓孩子快樂成長
童心教學或者不能單純地看作是一種教學手段,它核心要點其實在于每一位施行童心教學的教育工作者用心教學。童心教學沒有特定的教學模式要遵循,有的只是老師付出真心去引導學生,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小學體育課堂是活動性課堂,它正需要這樣的理念去使每一位學生愛上體育,熱愛運動,對運動和生命懷有更多的熱情和覺悟,然后童心盎然地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肖本鋒.活動性游戲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合理運用[J].快樂閱讀(下旬刊),2012(8):43.
[2]潘立峰.淺談小學體育課堂中的快樂體育教學[J].當代體育科技,2014(10):77-79.
[3]王貴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方法多舉并進[J].時代教育,2014(16):24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