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摘 要:小學生的道德觀的養成及感恩教育是當前迫在眉睫的課題。從德育目標與實際落實差異等四個方面分析了小學感恩教育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
關鍵詞:小學;感恩教育;問題
我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傳統美德千年傳承,但近年來社會開始變得自私、冷漠,感恩教育無能為力。小學生的道德觀的養成對他們來說還是一個未知數。如何把握這一關鍵時期,進行正確的引導,實施有效的感恩教育,是當前迫在眉睫的課題。我們通過相關調查、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小學感恩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十分突出與明顯,并且相對集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德育目標與實際落實差異
(一)差距表現
通過此次調查研究,我們可以分析發現德育的理想和當下實踐的差距有多大。以感恩教育為側面觀察,學校課程設計安排、相關社會實踐、教師重視程度及榜樣作用、家庭感恩教育氛圍都令人堪憂。可以看出多方為培養小學生感恩的知與行有所成效作出諸多努力的同時,整體的教育重點仍是嚴重傾斜的。直至今天,衡量教育的成功與否,普遍評價標準依舊著眼在學生的成績單上,甚至不是更為高級的追求,而僅僅停留在學生在學校中被動填塞式地掌握多少知識。
(二)重智育輕德育
教育應該給學生帶來什么?約翰·懷特指出:“最直接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都一致認為教育應主要考慮學生的利益。”總體而言就是讓他們在愉悅的學習過程中自由、平衡地發展,并且以社會認同道德價值觀作為行為的指引。盧梭也認為,“教育的精神不是教給學生許多知識,而是讓學生收獲幸福,同時在他們頭腦中形成正確的觀念。”起碼,在地位上,智育是教學的日常、基礎,但絕不能占據全部。況且,智育在學生頭腦中建立知識體系、發展技能也應遵循方法和規律,使他們的思維保持活躍,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是當下的智育也尚未達到的高度。智育和德育一旦顧此失彼,又將造就怎樣的學生,是顯而易見的。道德可以彌補一個人的無知,而智慧卻拯救不了道德的淪陷。
二、感恩教育活動單調
根據問卷選項反饋以及與老師、學生的談話,受訪小學用以進行小學生感恩教育的活動形式略顯傳統單調,無甚新意。首先,感恩的施教太過集中于思想品德課堂,將道德知識化。其次,創意不足的問題,學校仍在沿用走過場的“作業式活動”,要求學生通過給父母做家務、洗腳等表達感恩,落實與否、感觸如何一概不問,據受訪教師所言,校內也曾舉辦過感恩文化節之類的活動,只是更像冠以感恩之名的文藝表演,每個班級必須出節目,也只有學生和校領導觀看,還有老師抱怨占據了課堂時間,拖延了教學進度。教授思想品德的李老師在談話中提及,她曾向校方建議,帶自己班級的學生去當地的養老院做些簡單的義務勞動,親身體驗課本中所教導的敬老愛老,感恩上一輩。但校方顧慮重重,害怕校外活動出現意外,否決了她的提議。另外,筆者走訪了學校活動室、閱覽室等校園文化交流場所,設施雖然齊全,景觀雖然優美,但幾乎沒有體會到感恩的氣息,也沒有多少提及感恩的書籍供學生借閱。
三、感恩教育主體割離
(一)模式單一
學校包攬了感恩教育的工作,而忽略了與其他理當參與感恩教育的主體的合作,造成了嚴重的“瘸腿”現象,導致學生走出學校的大門,就極有可能忘記當天學到的關于感恩的一切,對他們的塑造也就宣告失敗了。教育從來不是學校的專職,學生來自各自的家庭,也是社會的成員,家庭和社會同時在引導他們的成長,只有各方合作,教育才是協調一體,不被割裂的。脫離了鮮活的社會生活,學生難以對感恩產生自己的理解判斷和行為選擇,離開了家庭對感恩意識的強調和感恩氛圍的熏陶,于家庭之外被教導以感恩的學生在此找尋不到內心確信,也許會繼而認為感恩沒那么重要。
(二)家校疏離與社會缺位
家長溺愛子女是伴隨社會物質生活條件迅速提升而出現的,這已經是令大家都感到習以為常的問題之一,子女每天離家在學校的時間家長無法把控,回家以后認為孩子學習辛苦,能滿足的要求都盡量滿足的家長比比皆是。這在問卷和采訪中均有體現,家長大多只關心子女在學校學習了什么知識,考了多少分,或者對子女表達吃和穿上一律不用費心,只有你全力學習的期許。家長對學校感恩教育的不配合也很普遍,四年級學生A對筆者說到,母親節當天老師要求回家替媽媽做家務,表達對母親的恩情,但媽媽對他說老師反正看不見,用不著幫忙,考班級前幾名比做家務更讓媽媽高興。三年級學生B說,父母的工作忙碌,思想品德老師布置了和父母互動的感恩活動,并希望父母和學生一起寫下感想,卻被父母抱怨學校沒事找事,不把力氣花在提升孩子成績上。
四、教師道德與能力反思
在當下依賴校內課堂進行感恩教育的情形下,教師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其教學內容、方式以及自身素養均影響著小學生感恩教育的成效。但根據調查中教師和學生的反饋來看,是存在很多問題的。除思想品德課程外,其他主要學科的教師表示自己幾乎不曾在課上提及感恩,認為不是自己的職責所在,而且與自己的教學內容無法聯系在一起。當問及學生在思想品德課上的感受時,相當一部分學生回答表示對老師根據課本所講的內容沒有觸動,少數學生表現出了排斥抗拒,沒有理解的興趣,另有一位學生表示老師課上講的和他自己做的并不一致。與思想品德課教師就此問題交流之后,該教師本人也無奈表示教學指標和活動限制導致她也只能照本宣科,忽略學生的實際感受。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