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莉紅
摘 要:當前的社會生活與美術內容密切相關,且美術藝術是人類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且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系。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可以從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與知識的獨特意義,幫助學生理解生活方面的美學作用。由于藝術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因此高尚的美術藝術與生活本是一體,生活促進美術的成長,美術基于生活出發,再以生活的方式回歸生活。所以,發展小學美術的有效教學方式對當前的生活進步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生活化;小學美術;教學策略
人類發現美術是人類社會能夠這樣文明并高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實,美術就是人們為了更好地滿足自己在情感方面的需求和行為上的需求而創造出的一種文化現象。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美術。美術已經發展到寬闊的領域,它和其他學科在廣泛性、交叉性、實用性方面是沒有可比性的。當然,美術教育也是無比重要的,對人的工作、生活、學習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我們需要增強美術學習的能力。色彩教學是高職院校美術教育的基礎課程。 不僅要教會學生色彩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還要加強生活觀察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但是,小學美術教育的發展中仍然存在教學方法單一,教學缺乏靈活性等問題,降低了藝術教育的實施效果。教學的過程是將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聯系在一起,強調發展學生的知識技能的同時也使學生能在實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具體價值。因此生活化美術教學活動的開展是當前美術教師所需要重視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熟悉美術,將美術教學與生活內容緊密的聯系起來。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可以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對生活視界下的小學美術教學進行探討與解析。
1 開“源”建“庫”,追尋生活之美
教育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杜威說教育即是生活,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是教育,由此可以了解到教育與生活關系十分緊密且互相影響。美術教育的目的是提升學生的感悟生活能錄,激發學生的美術創造力。對此,美術教師不僅可以通過提供精美的圖片與學生共同進行探討,還可以激發學生的美術喜愛程度他們感受美術的魅力所在,進而開拓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與創新力。
美術藝術的教學過程不應該將學生局限于課堂上,而是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自然的深處理解社會的藝術。開“源”建“庫”,追尋生活之美,是讓學生體驗真正的生活樂趣與生活的美好。美術藝術創造于生活,只有讓學生真切的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進美術創作中,才能夠提升美術作品的創造力。可以以四季為主題,因為四季的變化使大自然的山川河流、鳥語花香也隨之變化。由此開展學校的美術教學,使學生從自然的角度感悟自然與社會,拓展自己的眼界,感受大自然。切身的融入不僅可以為美術創作提供素材,還可以讓學生針對大自然創作出富有感情的藝術內容。而從社會的角度來講,社會與自然與人三者之間的聯系也十分密切,人類依賴大自然的發展,為了更好的促進社會的發展只有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行。由此,四季的發展為學生的美術學習提供良好的素材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對自然的了解。
2 “活化”情境,體驗快樂感受
美術教育對人的審美觀、道德觀、價值觀和創造能力等產生不可估算的作用和影響。學習美術,可以培養人高尚的藝術審美能力、增強洞察力的敏銳性、思維的邏輯性和創新的能力。情境是影響觀眾視野的最有影響力的因素之一。因此,“活化”情境,融入美術教育是當前藝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表達能力。生活的美好與真實促進藝術的創作,我們可以將生動活潑的活動場景加入到美術教學的課堂,從而加深學生對生活的認知與對情感生活的體驗。通過將有滋有味的生活內容融入進課堂中,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生活的理解,還可以增進學生感知生活。建立在積累了豐富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以純粹的經驗作為每門學科的先導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果。這是英國實用主義教育家、哲學家斯賓塞曾提出的。在小學的美術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年齡與特點可以添加生活的情景內容。
3 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發現美、創造美
人類發現美術是人類社會能夠這樣文明并高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實,美術就是人們為了更好地滿足自己在情感方面的需求和行為上的需求而創造出的一種文化現象。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美術。美術已經發展到寬闊的領域,它和其他學科在廣泛性、交叉性、實用性方面是沒有可比性的。當然,美術教育也是無比重要的,對人的工作、生活、學習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加強學習美術。教育離不開情感,美術教育更能打動人,以情動人,以感觸人。現在的孩子們,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系少了,陌生了。因此,增強學生健康、豐富的情感世界顯得如此重要。
4 增強學生思維的全面發展
創新思維是針對思維的獨創性而言的,它是指人在思維活動中產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有個顯著的特點是獨一無二。美術創新思維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們在進行美術創作時、解決美術相關問題時與別人不同的充滿創意的一種思維方式。每個學生在創作一個作品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形成的考慮問題的思路也不一樣,這種情況下學生們對一個問題會產生多種解決方式。最后導致每一個作品都因不同學生的思想而變得與眾不同,也許這就是創新思維的魅力。
美術教育是通過美術課教學和美術活動來提高學生的美術修養和促進學生的思維全面發展。思維分為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它是相互融合的,不可分割。不管偏重哪一種思維,都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不利的。“應試教育”就是一個例子。光注重邏輯思維是片面的,缺少整體的聯系的知識。科學家取得重大成就,形象思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個人必須把科學思維和美術思維、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結合起來,才能促進思維的全面發展。
5 總結
總而言之,將生活內容與小學時期相聯系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老師和學生自己兩方的努力。老師要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看到底哪個角度適合這個學生。只有了解不同學生的情況,根據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法。 在藝術課上實施生活化教學,實施“源”建設“圖書館”,“振興”情境,精神信息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找到生活的源泉,讓他們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實踐活動。
參考文獻
[1]蔣志春.生活化視界下的小學美術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0):216.
[2]何峰.分析生活化視界下的小學美術有效教學策略[J].中國民族博覽,2018(07):43-44.
[3]朱敏.生活化視界下的小學美術有效教學策略探微[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10):217.
[4]張磊.生活化視界下的小學美術有效教學策略的若干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6(22):167.
[5]吳章新.生活化視界下的小學美術有效教學策略探微[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2(0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