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茜 周曉婧
關鍵詞: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置;“六該”
1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慨述
1.1發展歷史
高職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是以職業教育為主的高等教育,其教學面向社會,涵蓋專業廣泛。近年來,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與提高,人們逐步意識到文化藝術對個人獲得幸福感和心靈的滿足的重要作用,國家也在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努力提高國家“軟實力”。在此背景下,截止2015年全國統計有藝術類專業的院校1400多所,開設藝術設計專業的院校739所之多。職業院校應該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時應該注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技術功底的培養,并且應該具體到將每一個子專業(室內設計、平面設計等)與相關企業建立合作,帶領學生了解行業現狀以及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方向,真正了解行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怎樣才能在今后的職業生涯快速發展。
1.2教育目的與培養要求
高職教育首先就是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市場發展的方向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導向,高職教育的主要教育目的就是為市場培養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在高職院校開設專業和安排課程時,應當注重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旨和特征,其中藝術設計類專業不同于傳統的藝術門類,本就注重與市場與受眾需求結合,高職院校的藝術設計類專業更要注重培養學生業務能力,提高專業素養,同時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觀等綜合素質,努力適應市場需求。
1.3課程的主要分類
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置可以分為設計理論和綜合實踐兩部分,設計理論是培養學生對專業知識有更深刻地認識和專業需求能力,其有利于學生了解藝術設計的歷史、現狀;有利于學生藝術設計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的掌握;有利于專業范圍內的創造性思維開發、理論研究的基本素質形成;有利于踏入社會符合社會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綜合實驗能夠使學生的美學功底以及設計技能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藝術設計類課程的主要分類如下:
1)公共基礎類課程:根據國家教育部門規定而執行開設的公共課程。內容包括了本科軍訓l與入學教育、大學外語、計算機基礎、體育及藝術概論、職業規劃、就業引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
2)專業基礎類課程:本類課程包合設計發展的歷史知識,涉及藝術設計一般發展規律的基礎理論知識及審美文化的相關課程,至少應涵蓋學科導向、廣告設計、藝術鑒賞、版面設計、雕塑、速寫、AutoCAD、Photoshop圖像處理等。
3)專業能力培養課程:此類課程是為了提高學生畢業后找工作和入職后的核心競爭力,也是藝術設計專業區別于其他專業的關鍵所在,課程具有鮮明的專業特色。這類課程包括專題設計、色彩設計、綜合造型基礎、景觀設計等。
4)專業拓展課程:這類課程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藝術設計專業的專業拓展課程一般包括Photoshop圖像進階表現、設計學與洽談技術、制圖構造、風景速寫等。
5)輔助專業課程:其開設的目的是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對本專業有更全面和深入地了解,所以此類課程大多以考察為主,像廣告設計專業的輔助課程往往包括設計心理學、產品設計思維、攝影基礎、CoreIDRAW等。
2高職院校藝術類專業課程存在問題
高職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設置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其發展呈現不穩定的狀態。其主要面對以下問題:
1)新生基礎薄弱。雖然近年來社會上學習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越來越多,但很多學生是基于升學壓力才選擇藝術設計類專業,不僅文化課成績較低,而且對專業并沒有自己的興趣以及思考,主觀能動性不強,此外,學生之前的專業學習主要是機械化地參加培訓,思維模式固化。
2)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單一。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基本延續著傳統藝術繪畫的教學方式。在教學內容上主要側重于對客觀事物的寫實刻畫,注重技法的傳授,但對學生審美水平的提升、自身個性的發揚、思維發散等方面的訓練較少。
3)教師水平參差不齊,職稱結構不合理。高職院校很多老師專注評職而忽略教學,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水平。
3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設置“六該”分析
3.1應該增設的課程
職高院校的辦學理念是為社會培養具有職業技能的專業人才,在設計課程時要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所以應該增設一些設計專題的實踐課程,就某一主題或者某一項目進行實踐訓練,針對職高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課程安排,要關注學生的專業能力,提高學生的求職競爭力。另外,高職院校在開設課程時還應添加《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公益勞動》等課程,引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這些課程對學生個人品德的養成至關重要。
3.2應該刪減的課程
眾所周知,學校在安排課程時要兼顧課程的全面性與合理性,在每一學年的課程要有固定的學時數和學分數,如果開設過多課程會增大學生的學習壓力,反而影響學習效果。隨著教育觀念與社會形勢的發展,一些原有的課程可能因為學習內容跟不上時代發展,或者教學內容與專業關聯性不強等因素可以從課表中去除。
3.3應該提前的課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材建設上還需要特別注意課程整體的連貫性與系統性。以藝術設計類軟件課程為例,計算機設計軟件易學但難學精,需要通過連續學習才能使學生熟練掌握。因此,在安排軟件類課程時,要按照軟件之間關系來進行安排,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逐步提高學生的軟件使用技術。可以先學理論再到上機操作,將計算機技術與互聯網基礎理論課和較為簡單的Photoshop圖像處理技術提前,放在第一學年。在專業課方面,素描、色彩、三大構成是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的基礎,是培養學生專業素質的關鍵,這類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課程也該放在第一學年。
3.4應該推后的課程
課程安排要先易后難,由基礎到提高,在藝術設計設計專業的課程中,AutoCAD、3ds MAX、VR技術這類較為復雜的作圖軟件的學習應該推后到第二、三學年,等到學生有了一定的計算機操作基礎之后再進行學習。在專業課領域,第一學年應該主要學習基礎理論課程,第二學年可以進行專業能力提高以及視野拓展,這時主要進行專業能力學習和專業拓展課程的學習。第三學年的課程主要是面向工作需求方面,以實習實訓類課程為主,但與工作相關性較大的、專業層次深的課程也應該推后至第三學年,讓學生在實踐中先認識到問題,然后再進行學習。
3.5應該增長時間的課程
培養全面、專業的高職藝術設計人才,既是藝術設計領域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所以,專業課程時還是要以專業課為主,例如設計素描這門課程是為了培養學生從自然形態中獲取形態表象并且洞察生命體的內在形態,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應該延長素描、制圖這類繪畫專業課的課時時間、鞏固學生的基本功。在計算機時代,大多設計工作都是通過作圖軟件在完成,因此,3ds MAX新技術的課程也應該增加課時時間,緊跟技術的發展,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競爭力。
3.6應該刪減時間的課程
經過多年對高職院校教學的觀察可以發現,像一些理論基礎課程(室內設計原理,建筑基礎等)對于增加學生對專業的了解十分有必要,但由于都是理論課程,課程內容比較冗長呆板,學生們的上課熱情往往不高,因此可以適當縮減這類課程的學時。此外,高職雖然是面向職業教育,需要大量的實習實訓,但畢竟其主要任務還是教育管理學生,像畢業頂崗實習很多都是一學期的課時,就相當于脫離了學校的環境,雖然這種實習很有必要,但時間也不應過長,所以也該進行縮減。
4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在課程設計方面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優化。課程的設計應該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核心技能,注重課程設計的系統性,與社會就業需求結合并且緊跟時代的發展。通過優化改革課程安排,適當地增加或者刪減課程、提前或者推后課程、延長或縮短部分課程的時間,不斷為社會輸送品德優秀、業務水平過硬、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