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霞
漢川市韓集鄉蝦集小學 湖北孝感 432000
在農村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困生主體性,引導學困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培養他們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1]。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引導學困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是關鍵,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逐步進行自我調控與自我完善,從而實現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的雙贏。
通常情況下,學困生喜歡哪個教師,就愛上這位教師的課,從而對這位教師所教課程感興趣,認真學習并成績提高較快。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首先,要站在學困生角度設計教學方案,利于引導他們深入學習,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平等對待每位學生,理解他們的淘氣與天真,對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從難易的程度,到方式的選擇,都要充分考慮學困生的實際能力和學習興趣[2]。其次,教師要關心、愛護、尊重學困生,成為他們可以信賴的親密朋友,讓其對教師產生親近感,從而接受數學這門課。
學困生由于學習成績較差的緣故,在班級中常常受到同學的冷落、嘲笑,甚至體罰和辱罵,他們的尊嚴在學生中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如果這時教師不再給予他們肯定,學困生很可能就此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首先應該主動親近學困生,給予他們在生活上和學習上更多的關愛,同時引導班級其他同學主動幫助他們,使他們不僅能感受到來自師愛的尊重和理解,更能感受到來自集體的關愛與溫暖,促進他們改掉缺點,健康成長[3]。
大部分學困生由于學習基礎較差,上課更多時候是聽不懂,問題的積累較多,因此對學困生進行教育的最有效方法是個別輔導。在對其學習進行個別輔導時,針對性要強,多鼓勵多引導他們提問,及時解決學困生學習中遇到的疑惑。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以鼓勵為主,要善于發現其身上的優點,引導他們自主學習,并適時讓他們發現學習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逐漸增強其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首先,要激發學困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教師要善于引導學困生對數學概念的閱讀和思考;并在思考的基礎上,學會解答數學題。其次培養學困生鉆研的精神,遇到學習困難要有攻克難題的韌勁,從而體會到學習數學獲取成功的喜悅。
將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引入課堂,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又指導生活。在教學過程中,立足于學困生學習實際,結合生活中與數學有關的現實背景開展教學,引導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喚起學生的求知欲,也能體現出數學的社會意義。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學的載體和方法要與時俱進。以多媒體為教學載體,在這一時刻脫穎而出,既可以用于課堂教學,也可以用于課外輔導,這也是學校教育手段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它所顯示出的巨大優勢往往令常規教學望塵莫及[4]。
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運用生動的比喻、幽默的語言、有趣的例證激發學困生的數學興趣。如在講平面內直角坐標系時,教師可以操場上事先準備好的直角坐標系中,讓學困生親身感受、親自體驗。這樣地教學方式提高了學困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學校要通過召開家長座談會、電話聯系家長或家訪等方式,溝通學生情況,共同做好學生工作。農村大多數家長文化程度不高,教師要主動多與家長溝通,引導家長轉變教育觀念,重視孩子的思想教育,這樣形成合力,利于學生健康成長。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習慣寫隨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培養學困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困生就會從“厭學”轉變為“愛學”,數學學習的興趣就會增加。為了培養高科技、高素質的人才,教師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通過挖掘教材的興趣因素和知識本身的魅力等多種渠道,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運用靈活地教學方法或適當地調整教學過程,激發和培養學困生數學學習興趣。這樣才能促使學困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學習數學,并愿意跟隨教師的教學進度,提高數學學習效果,同時應用于實際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