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基于“互聯網+”雙師教學模式的內涵及其在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鄉村學校應用現狀著手,結合鄉村教育隊伍的結構基礎,分析了該下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提升策略的優勢,提出了基于“互聯網+”雙師教學模式下鄉村教師專業發展路徑,即強化教師培訓,提高信息技術水平;加強學校管理,推動教育理念轉變;增強教研意識,合理規劃研討時間。該模式能夠助力于有效地且可持續地提升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 雙師教學 鄉村教師 專業發展
鄉村教師支持計劃 《2015—2020》中提出,當前要把鄉村教師的隊伍建設工作作為一個重要優先發展項目。提升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無疑是提高鄉村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措施。“互聯網 + 教育”并非只是單純的互聯網技術在教育上的應用,也不是簡單利用互聯網技術堆砌各種教育資源的平臺。如何在“互聯網 + ”背景下有效提升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新問題,而雙師教學正是在“互聯網 + ”背景下創新鄉村教師專業提升策略的新嘗試。雙師教學模式,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遠程教學模式,目的在于在促進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具有公益性和創新性的特點。雙師教學模式的推行不僅緩解了農村中小學校薄弱學科專任教師欠缺的壓力,也能極大程度地推動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
一、何為雙師教學
(一)雙師教學模式的內涵
雙師教學模式是一種將“城市+鄉村”教學資源結合起來進行課堂教學的方式,依托互聯網平臺,以遠程直播的形式實現。在此過程中,城市中小學的優秀教師承擔第一課堂教學任務,鄉村學校是第二課堂。雙師教學模式中的“雙師”,指線上教師與線下教師。線上教師指城市項目指導學校的優秀教師或教學團隊,主要負責網絡遠程主講,在城市中小學校進行課堂教學的同時將授課內容實時傳授給網絡終端的農村中小學課堂,并在課后將教案、PPT、錄像等教學資源上傳到網絡平臺與農村中小學教師共享;線下教師指農村項目實驗學校的教師或教學團隊,主要負責整合城市項目指導學校的課程資源。雙師教學不僅是一種新的結合了遠程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新型教學方式,同時也是在“互聯網 + 教育”背景下全面陪伴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新型培訓模式。它和其他的基于普通網絡培訓的教師專業發展策略不同之處在于此模式由高校提供技術支持,中心城市優質資源全程介入,利用互聯網技術,讓優秀的城市教師及資源能夠長期效力于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使其不受時間空間及教育資源不平等的限制,切實有效的助力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鄉村教師在這種共同執教過程中,陪伴式地接受了城市教師的專業培訓,且這種專業培訓常態化發生,貫穿鄉村教師全年教學的始終。
(二)雙師教學模式的應用現狀
雙師教學最早是起于 2013 年秋季學期的一項實驗,由人大附中的優秀教師錄制課堂教學后通過互聯網傳輸到全國中西部 18 省 130 多個地區的鄉村學校。農村中小學校優秀資源短缺、教學質量不高等問題長期制約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四川省瀘州市古藺、敘永等兩縣的村小有百余所,筆者走訪了馬頸小學、護家鄉小學、永樂鎮中心小學、石寶鎮中心小學等數十所小學,發現這些村小由于師資力量不足、專任教師匱乏等原因,學校存在課程開不齊、開不好的尷尬困境。基于“互聯網+”雙師教學的模式得以開展,借助城市優質教學資源補充鄉村學校教育,形成了當地教師專業發展提升的新策略。在政府的幫助下,學校克服網絡不通、多媒體教學設備不足等重重困難,積極將雙師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有效彌補了學校的教學短板。在調研中發現,雙師教學模式的引進為該校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同時,在新教育理念的沖擊下,也對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正確認識雙師教學模式對農村中小學教師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并積極應對挑戰,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校的發展至關重要。
二、基于“互聯網+”的雙師教學模式下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提升策略的優勢
(一)此模式能大幅度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的能力。
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社會生產方式和社會結構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都發生了極大改變,同時,信息技術也在影響著傳統的授課方式。信息化的課堂教學依托多媒體技術,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使學生能夠拓展視野,提升思維能力。因此,熟練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成為教師必不可少的教學能力。雙師教學模式以多媒體技術為基礎,一方面,線下教師在網絡授課之前,要調試好網絡教學設備,直播授課過程需要熟練操作共享屏幕、實時語音、攝像頭等多媒體設備,確保課堂中的學生與線上教師順利溝通。另一方面,除直播授課的教學方式外,線下教師也可以利用上傳到網絡平臺上的教學錄像,通過剪輯的方式選取需要的教學片段輔助課堂教學。在此模式下,鄉村教師登錄網絡平臺,打開網絡資源,判斷分析資源,教師所做的這一系列工作都體現著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要完成這一系列工作,就必須樹立運用信息技術創新教育教學的意識,具備運用信息技術的技能。因此,鄉村教師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方面的相關技能并能夠有效運用是順利推進互聯網+雙師教學模式的前提。
(二)、此模式能夠基本滿足鄉村教師專業知識學習的訴求。
我國基礎教育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在當前城鄉差距中影響教育均衡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師資不均。農村中小學校基礎設施較為落后,加上經費少、信息閉塞等原因,導致師資較弱。年紀大、教齡長的農村教師因缺少外出交流的機會,教育理念相對落后,且教學方法單一;而青年教師因教學時間短,教學經驗不足,專業能力還有待提升。在該模式的發展策略中,線上教師都是經過選拔的優秀教師,并有專業的指導團隊在教材解讀、教學課件、說課上課等方面給予詳細的指導,保證了遠程直播教學的質量。這樣不但減輕了備課負擔,還為農村教師帶來了大量優質、與時俱進的專業資源。農村教師在與城市教師的交流中,就會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技能。因此,此模式在實現農村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穩步提升、全面提升專業素養方面具有積極的作用,有利于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三)、此模式能有效緩解鄉村教師薄弱學科教學的壓力。
長期以來,我國鄉村義務教育都處于困境之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鄉村學校的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學科的專任教師不足。通常,鄉村學校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學科的授課都是由其他學科教師臨時代替完成的。總體而言,教師的專業水平整體不高。通過調研發現,瀘州市古藺縣、敘永縣兩地的鄉村小學由于師資不足,學校存在音樂、美術、科學等科目開不齊 、開不好、由非專業教師代課的困境。非專業化教師兼任學校薄弱學科的教學,教學質量難以保證,無法給學生進行專業化指導,非常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通過應用雙師教學模式,許多小學利用網絡平臺共享城市中小學校的優質教學資源,學生在專任教師的指導下,音樂、美術、科學等科目的學習成績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三、基于“互聯網+”的雙師教學模式下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提升的具體路徑
(一)強化鄉村教師培訓,提高信息技術水平
該策略的能夠有效應用得前提是提高農村教師信息技術水平。只有在鄉村學校有了相應的基礎設備的條件下,才能真正對接互聯網教育,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這就要求必須組建一支高水平的鄉村師資隊伍。高水平師資隊伍要求教師必須具備相應的信息技術處理整合能力,這樣才能真正讓農村地區的學生與城市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在此形勢下,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要鼓勵農村學校開展教師培訓,并提供一切支持以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解決教師課堂管理效率低下的問題。首先,要充分了解鄉村教師的需求。鄉村教師需要學習新的教學方法,接受課程改革新理念,掌握信息技術等專業技能。 其次,針對鄉村教師的培訓方式要鼓勵多元化。通過集中培訓、分散培訓、主題培訓、案例分析、考核應用等形式,讓教師了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并積極建立培訓激勵機制,鼓勵鄉村教師尤其是老教師積極參與到信息化教學培訓中,提高他們的教學積極性與課堂參與性。
(二)加強鄉村學校管理,推動教育理念轉變
針對部分鄉村教師對雙師教學模式不重視和課程整合能力不足的問題,鄉村學校領導尤其是校長應發揮相應的信息領導能力。在思想層面上,領導者要明白雙師教學模式在彌補農村中小學校薄弱學科、分享優質教育資源方面的優勢。在學校內部發揮積極的宣傳作用,教師才會有意識地在課堂中運用雙師教學模式。在實踐層面上,領導者要充分支持教師在課堂中運用雙師教學模式組織教學。一方面,領導者要加強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率先應用雙師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全校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另一方面,領導者要給予信息技術水平較差的鄉村教師尤其是老教師外出培訓交流的機會,通過學習信息化教學的方法和技巧,提升他們的個人信息素養,從而整體提升全校的信息化教學水平。
(三)增強鄉村教師教研意識,合理規劃研討時間
有效的教研活動是支撐該模式落實的基礎保障。針對該模式中存在的線下教師教研意識淡薄、教研時間無法保證的問題,應該積極地應對并進行改善。第一,增強鄉村教師的教研意識,轉變錯誤理念。通過組織專家講座、專題培訓等活動,使農村中小學教師認識到線下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指導者、幫助者,更是教學活動重要的課程管理者。遠程教學中展現的碎片化的教學內容需要線下教師加以整合再傳遞給學生,同時直播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等問題都需要教師間相互交流改進,教研的過程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過程,從而幫助農村中小學教師樹立正確的教研意識。第二,合理規劃鄉村教師課后研討時間。學校領導者要規劃出特定的集體教研時間,做好教研分工。每次教研活動的主持人、問題發言人、活動記錄人等都要進行明確分工。另外,針對師資較少的小規模農村學校,可劃分出專門的校園紀律管理者,負責教研活動期間各班班級紀律的巡視與檢查,排除校園安全隱患。第三,推廣教研主體互動的網絡化。該模式中的參與者主要是城市項目學校的教師與農村實驗學校的教學團隊,雙方應該相互合作,充分發揮網絡教研的作用,通過建立 QQ 群或微信群等網絡交流平臺,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加強彼此間的相互交流借鑒,及時發現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提高教學質量,提升雙師教學的水平,促進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
四、結語
農村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由于環境艱苦、信息閉塞、師資匱乏等原因,農村學生沒有機會享受與城市學生同質的教育資源。因此,培養優秀師資,提高鄉村教師的專業素養成為解決農村教育落后、城鄉教育不均衡問題的關鍵因素。在基于“互聯網+”的雙師教學模式下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提升策略中,有線上教師與線下教師兩者相互配合,為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策略。鄉村教師在互聯網新常態下,也應該在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做出改變,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這樣才能做好本職工作,為服務鄉村、服務社會做出突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張巧文.基于“互聯網+”的“雙師教學”模式在鄉村教師培訓中的運用[J].中小學教師訓,2017(5)
[2] 吳晗,付衛東.教育信息化環境下農村中小學教師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教師教育論壇,2015,28(10)
[3] 翟博,孫百才.中國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實證研究報告[J].教育研究, 2012,(5)
作者簡介:何玥(1981-),女,漢族,四川宜賓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 英語教育
項目級別:瀘州市社科聯
項目名稱:“互聯網+”新常態下瀘州市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與提升策略研究
項目編號:LZ18A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