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敏
摘 要: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積極的情感態度除了可以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還能夠指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班級管理中運用情感因素,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改變學生的情感態度,從而建立了良好的班風、學風,提高班級整體的學業成績。
關鍵詞:班級管理 情感教育
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積極的情感態度除了可以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還能夠指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利用情感的積極因素,根據班級學生特點,發揮智慧,有計劃地達到教育目的的行為謂之“情感教育策略”。它是管理者(班主任)依據國家教育方針、學校制定的目標,從班級具體問題出發,科學地利用人、物、事、時間、空間、信息等管理要素,引導學生重樹班風、學風,最終達成班級教育、德育目標,培養學生摒棄不良習慣,形成一系列綜合性、教育性的協調活動。它需要班主任賦予極大的耐心、愛心和責任心,也是一件繁瑣的、沉重的工作,尤其是隨著網絡信息化的發展、家長對孩子溺愛程度的增加、公民法律意識的增強和一些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受到沖擊,無法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如何轉變學生的核心價值觀,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班風良好、充滿正氣和良性競爭的班集體就成了我們班級管理工作的重心。
首先,在初中班級管理中運用情感教育策略,可以促使班級管理取得成功,優化班級整體學業水平。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級管理中的“民主”必須是在保證集體榮譽不受損害的前提下。所有班規,一旦形成,就需要嚴格執行。在這個環節中,特別要注重班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幫助他們樹立威信,從而帶動全班學生,形成合力,樹立良好的班風和學風。
初中生正值13——15歲,心理學上稱這一時期為少年期,是介于小學階段的童年期和高中階段的青年期之間的一個年齡段,是一個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階段,是一個半成熟、半幼稚,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矛盾的時期,也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學生一方面要求有獨立的空間和思維見解,希望他人把自己當做成人看待;另一方面,由于他們缺乏正確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和經驗,心理發育還沒有成熟,往往會在生活或情感上受挫,因此他們也渴望在情感上受到關注,因此在這個時期,教育的可塑性最大。班主任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身心發展特點,在班級后進生轉化中運用積極的情感因素,那么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情感態度的改變以及學業成績的提高都將會產生不可忽視的作用。有位著名學者說得好:用情感來激發人,好像磁石吸鐵一樣,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鐵,絲毫容不得躲閃。這話形象生動的道出了積極情感對人心理的作用。班主任通過自身積極健康的情感來感染、影響學生,可以使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
其次,在班級管理中,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有益于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和諧社會”早已成了時尚的流行詞,政府宣傳,百姓重視,可以肯定,這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新時期的師生關系也應緊跟時代大潮,努力創建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發揮著奇妙的作用,它不僅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還能使學生的學習動機從單純的認知需要上升為情感需要。和諧的師生關系有益于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有益于師生心理健康的發展,有益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益于學生智育的形成和提高,并最終促進后進班級轉化的完成。
此外,建立公平、完善的學生評價體系,多維度評價學生,以評促學,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每個孩子出生時都沒有帶著標簽來到這個世界,他們出生時是一樣的干凈純潔,但是隨著他們的成長,他們的家庭、這個社會以及經歷過的每一個老師都對他們產生了影響,結果有的孩子成績優秀,有的孩子體育優秀、音樂優秀,成績落后并不代表他們就是后進生,學習不好并不能說他們不是好學生。為了讓孩子們能正確認識自己,同時公平對待學生。班主任可以制訂出一套科學、完善的學生評價體系,從德、智、體、美、勞等多維度去評價每一個學生,而不僅僅是以成績論成敗。這樣的評價體系對于一個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后進生”來說,無疑是一次重獲新生、展露才華、為集體出謀劃的好機會。他們一定會懷著一種渴望被肯定的心理重新給自己定位,從而達到班級管理的目標。
總之,在班級管理中,關注情感以及運用恰當的情感教策略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本文系省級課題《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情感教育策略》(項目編號:JCJYC1826055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