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時代,犯罪已不僅僅是成年人的專利,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也加入到了犯罪的陣營當中。未成年人犯罪,絕不僅是個人問題,而是由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因素共同導致的,因此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必須采取一系列措施來預防青少年犯罪。
關鍵詞:中小學生 法制教育 問題分析 對策
當今社會,青少年犯罪現象逐漸增多,大部分學生法律意識淡薄,法律知識匱乏。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主要以學校為主,但在學校教育中,與其他課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還存在諸多問題。如何加強中小學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質,已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緊迫問題,需要積極采取有力措施,預防中小學生發生違法犯罪行為。
一、當前學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對法制教育重視程度較低,缺少專職人員
在學校教育中,法制教育不在首要位置,而是以文化課為主,抓成績、抓升學率是學校評判教育質量高低的最重要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對法制教育的重視度不高,沒有將法制教育列入教學大綱,缺乏專職的法制老師,也缺乏專門的教材,只是零碎的分配在思想品德課及其他方面中。任課教師都有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課程安排有限,不能滿足法制教育的教學需要,學校法制教育缺乏系統性、專業性,導致學生對法律知識缺乏全面的學習、認識、了解。
(二)法制教育形式單一、缺少創新,質量較低
在學校,法制教育主要是貫穿在思想品德教學及班主任的班級管理中進行。一方面學校任課教師未曾接受過專業的法律知識培訓,自身都缺乏法律知識和專業理論,缺乏案例教學和課堂的創新, 只能對學生傳授基本的法律常識,學生也聽得枯燥乏味,故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教師缺乏實踐經驗。當學生提出實際問題的時候,教師不能給予學生專業解答,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學生也就似懂非懂。
學校開展的活動過少,主要是舉辦法制教育安全講座,形式單一,而了解法律知識的途徑還有電視、網絡、報刊等媒體以及公共場所的法制宣傳設施。可見,學校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或者創新舉辦模擬法庭等趣味性活動,豐富法制教育的形式,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質量。
(三)青少年接受法制教育的熱情度不高,參與度較低
學生對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普遍認可,肯定了學習法制知識的積極性,學生通過法律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意識較強。但在實際普法活動中,卻不能主動地參與到法制教育的活動當中,思想上不夠重視,覺得對自己影響不大,自己產生違法犯罪行為或參與違法犯罪事件的可能性甚低,學習中存在著走形式、走過場的現象。在法制教育的調查中發現絕大多數學生都不清楚我國的法制宣傳日,缺乏基本的法律方面的常識。
二、加強中小學生法制教育預防犯罪行為的對策
(一)從學校入手,多措并舉,提高法制教育質量
1.學校聘任法制教育副校長,建立健全科學的領導體制和辦事機構,為學校法制教育提供重要保障。學校應將法制教育納入整體的課程設置當中,制定明確的教學計劃,明確統一的法制教育課時,并配備具有專業法制知識的專職教師,配備專業的法制教育教材。對學生法制知識的學習每學期末進行檢測,納入到學生素質考評中,并將學習結果記錄在學生的成長檔案中。
2.除開展法制教育方面的課程,讓學生先從理論入手,豐富學生的法治知識,讓他們對于法律知識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同時,學校也應該給學生開展更豐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動,要創新形式,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模擬法庭、辯論賽、法制知識競答比賽等,既提高法制教育活動的趣味性,也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普法活動當中,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法律的獨特魅力。
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全校學生利用課間和班會時間收看《今日說法》、《道德觀察》、《普法欄目劇》等相關法制節目,讓學生對法律知識有一個更直觀、形象的認識和了解。
3.加大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隊伍素質。老師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謹言慎行,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要耐心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教導,不得對學生進行言語上的辱罵和變相體罰,否則學生的心理就會產生很深的陰影,嚴重地還會導致學生的心理出現扭曲的現象。這會導致他們做出違法犯罪之事,后果將不堪設想。
4.利用學生在校的點滴時間,強化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學校要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每學期的第一周固定為法制安全教育周,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學校每天下午的思想教育時間,班主任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學習了解法制教育方面的案例,讓學生遵紀守法。
(二)從家庭入手,并強化家校溝通,提高教育效果
學校無法監控學生在校外的行為,故父母也應承擔起自己監護人的義務,及時了解孩子的一舉一動,如果發現孩子出現任何的異常,須第一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找出原因,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并要時常關注孩子的朋友圈,以防止孩子結交一些社會上的人士,染上一些惡習。學校可通過家長會、家長委員會,建立溝通橋梁,與家長多聯系、多交流,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監管,及時糾正青少年的不良行為、壞習慣,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行。
(三)從社會入手,齊抓共管,營造良好的環境
學校與當地公關機關、執法部門組成聯合治理小組,加強對學校周邊區域的安全管理。政府部門、公安機關要取締一些在學校周圍修建的非法網吧、游戲廳、酒吧等不良場所,規范學校周圍的環境秩序。學校也要及時排查校園周圍,看學生是否有沉溺于游戲廳、網吧等行為。
總之,學校要注重研究青少年的心理特點,積極探索學生法制教育的新形式、好方法,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家庭、社會也要承擔起教育的責任,與學校聯合,共同保護未成年人,引導、教育未成年人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規范,為未成年人營造綠色、純凈的環境,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 李文君.做好中小學生法制教育的幾點看法[J].貴州教育.2010(18)
作者簡介:張帆,(1983—),女,陜西咸陽人,咸陽師范學院附屬中學一級教師。
課題項目:本成果系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中小學生法制教育與預防犯罪問題研究,項目編號:SGH17H203。課題組負責人:蔡群發。課題組成員:陳麗華、楊光紅、張麗萍、羅婷、贠銘、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