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名鮮
摘 要:研究表明,影響合作學習有效實施的諸多因素中,教師因素、學生因素、課時的限定因素、 應試教育因素為主要因素,教師研究對策,探索出增強“合作學習”有效性的途徑與策略,使我們的課堂合作學習更具有效性。
關鍵詞:小組合作 學習 有效性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學的組織形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已被打破。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應用最多的學習方式。它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利用各因素之間的互動,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實質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實踐中體會到影響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導致學習效能低下的原因主要在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
一、教師方面的原因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影響
1、教師角色沒有轉換,教學觀念比較陳舊,教學方式方法不適應小組合作學習
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思想上已接受了新課程的理念,但在實施過程中,仍然被一些陋習所左右。比如,在討論各傳媒方式的優缺點之后,小組派代表陳述。在陳述的過程中,有表述不太明晰的,我立刻加以解釋,用我的語言使之簡潔、明確——是我自己以為的。教師認為自己負有幫助學生——事實上是代替學生——解決問題的責任。教師本人及學生都認為這習以為常。
2、教師教學策略簡單,影響了合作學習的內聚力
以往的教學模式是由教師一人自編、自導、自演,學生是聽眾,即便學生參與發言也是完全被教師牽著鼻子在教師設計好的軌道上走,大大阻礙了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勇于質疑的學習品質的養成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小組合作學習中,由于教師教學機智不足,教學準備不足,課前課堂預測不足,使得很多教師普遍采用小組討論合作,但教學方式仍沒變,花大價錢買的新布料,做的還是舊款式,效果不大。
3、學生分組不夠合理,未建立合作學習機制,組內管理松散
教師大都采用按座就近分組的形式,這違背了小組合作的組建原則,不利于合作的和諧進行,學習效果自然大受影響。組長由教師臨時指定,沒有建立合作規章或“公約”,未明確組長的職責,也未明確組員的分工與職責。在小組合作學習時,組長、組員不知所措,組員觀望和等待,其結果是各行其是,合作學習難以進行。
4、小組內沒有建立多元評價體系,隨意化現象嚴重
教師依然關注少數個體學生評價,忽視小組整體評價;依舊注重學習成果評價,忽視小組合作學習意識、合作學習方法、合作學習技能、合作學習過程評價;仍然重視課堂隨機評價,忽視即時評價與過程評價的結合;仍舊那么注重外在行為評價,忽視學生心靈評價。
5、生成問題質量低,討論內容簡單化,沒有討論價值
很多布置給學生討論的內容過于簡單,沒有討論價值,合作學習沒有素材。課堂看似熱鬧,但缺乏討論、研究、交流的價值。雖然有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但是學習過程缺乏內涵,其結果是影響了小組合作學習效能。
6、缺乏獨立思考的過程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老師的問題提出后馬上讓學生小組討論,課堂一片喧嘩。但教師卻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沒有給以有效的指導和監控。大部分學生還沒有進行獨立思考,其他同學己經說出了答案或教師草草收場,全體成員的所獲是靠別人喂給自己的,學生的個性思維得不到發展。
二、學生方面的原因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影響
1、學生合作意識差,缺乏合作的內在需求
其突出表現是:有的善于表現的學習優秀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獨霸話語權,不顧小組存在只發表自己見解,不顧全大局,不顧及同學感受。有的學習表現差的學生消極退縮,不論討論如何激烈,總是呆坐觀望;即使輪到他參與,仍然是推委推托,消極應對。還有的學生依賴學習表現好的學生,“搭車”現象突出。有的只顧組內討論,過于喧嘩,干擾他組,影響合作質量。
2、學生不知合作方法,缺乏合作的基本技能
由于許多小組合作學習,缺乏合作學習“公約”和規范,只顧形式,不顧實質,導致怪象多多,效能低下。其主要表現為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各說各的,各做各的,各不顧各的“放羊”現象,組員七嘴八舌,湊熱鬧,瞎起哄,不知如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有的不能耐心等別人把話說完便大聲插嘴、搶話;有的不能相互幫助、糾錯、補充;有的在展示小組學習成果時,仍表達自己意見,難以完成小組合作學習任務。
三、課時的限定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影響
班級授課制的一個特點是把一小部分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限止在一個固定的單位時間內。小組合作學習作為解決問題的一種手段,只是穿插在課堂教學中的一個環節。老師認為不能長時間占用時間,于是,討論一個問題,在還未得出結論時,教師已迫不及待地打斷學生的學習。然后馬上請個別小組代表陳述一下討論結果,有時點評一下,有時聽過就算。沒有在全班面前陳述的其他小組,其討論成果也往往隨下一個教學環節的展開或下課鈴聲而湮沒。這種現象的出現,其實仍然基于傳統的教學思想: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任務有否完成是教師首先考慮的因素。因為要完成教學任務,就要抓緊時間,那樣只有砍削一些環節。殊不知,如此一來,小組合作學習就成為走過場,原本設計的目標就達不到了。
四、應試教育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影響
素質教育已經實施了這么多年,但中考制度仍然存在,應試教育也有存在的必要性。因此,評價學生、教師時,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分數的層面上。對學校的評價,甚至把中考的成績排在首位。學生也就形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考試分數高的學生成績就是好的,學得不錯的。在合作學習中,這類同學的發言往往比較容易被認可,他們的自信心也相對足一些,發言的機會也更多。 應試教育的一個特點是考什么老師就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
作為新課程的踐行者要通過對課堂合作學習的觀察,評價與反思,發現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活動中影響“合作學習”的諸多因素,研究對策,探索出增強“合作學習”有效性的途徑與策略,使我們的課堂合作學習更具有效性,使學生真正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得以發展,促使他們朝著有合作意識和合作品質的社會的人方向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趙淑清.合作學習的教學實踐與體會[J].教學與管理,1999(9)
[2] 曾琦.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J].學科教育,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