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蕓 孟子博
摘 ? ?要: 為了踐行素質教育、突破傳統應試教育的桎梏,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以閱讀教學為主題,積極采取創造性的教學策略和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落實教學任務和教學環節之前,小學語文老師需要綜合考慮不同要素。本文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依據,深入分析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相關要求,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 語文核心素養 ? ?小學語文閱讀 ? ?教學策略
一、引言
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符合素質教育的實質要求,能夠實現語文教學環節之間的緊密聯系,需要注意的是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以科學的培養計劃和學業質量標準為依據,實現學業質量和核心素養培養的同步發展,積極將兩者融入教學實踐之中,這種教學模式既能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又能突破我國教育改革中遇到的瓶頸。小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每一個小學語文老師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小學語文老師需要深入分析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素養,主動體現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內在邏輯聯系,不斷為學生的作文學習實踐提供科學合理的操作策略,在滿足閱讀教學活動的基礎上實現學生的良性成長和發展。
二、核心素養
在構建核心素養體系的過程中,語文老師首先要建立健全核心素養學習標準,核心思想是整個核心素養的主體和具體操作原則。老師應該在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深入了解這種技能,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掌握個人生活實踐和學習技巧,實現學生的自我提升,推動學生全面發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形式能夠為和諧社會的建設提供一定的依據,老師要關注學生動態,加強自我素養培養和主動實踐。在推動社會經濟體制建設過程中,大部分核心素養課程以國外專家的核心素養研究為依據,立足我國目前核心素養培養的核心要求,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專業知識的獲取,保證學生提高知識分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作為價值觀和知識技能情感的綜合體現,核心素養對學生終生發展有著關鍵的推動作用,小學語文老師需要采取正確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技巧,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上。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在構建小學生個人核心素養的過程中,首先要關注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具體要求,抓住這一工作重點和工作難點,老師要站在宏觀角度深入解讀和分析學生語文學習的全過程,引導和鼓勵學生在自主實踐過程中掌握適應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的技巧和知識,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掌握和理解核心觀念。除此之外,語文老師還要積極抓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與學生保持密切的聯系和互動,滿足社會對人才發展的要求。
(一)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語文閱讀培訓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環節多,每一個環節都存在比較復雜的邏輯聯系,環環相扣,老師要落實不同的閱讀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自主參與和深入閱讀的過程中掌握語文作文中的內涵和主題內容。另外,閱讀教學要盡量避免簡單且片面的閱讀,讓學生真正靜下心來,“滲入”其中,加深對文章核心思想的理解和認知,實現閱讀材料的相關分析和引導。學生的教育背景和學習能力有所區別,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個人的認知存在一定的差異,老師要盡量避免簡單的一刀切和直接將個人想法灌輸給學生,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主動理解文章的內涵。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非常常見,難以實現學生的良性成長,一些老師忽略對問題的惡化觀分析和引導,影響學生思考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對此老師需要轉變傳統教育模式,抓住語文閱讀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靈魂,讓學生通過多閱讀多思考提高表達能力和技巧。
(二)加深作文內涵的理解
在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過程中,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有了極大提高,為了保證學生形成開放性思維,老師要注重對社會生活實踐方式的分析,深入解讀文章之中的深刻內涵,抓住不同作文教學的核心要求和環節,讓學生對文章有整體的、宏觀的認知,從而在潛移默化的引導下主動接受逆境的熏陶。老師要結合教學全過程,站在學生角度,了解學生的閱讀需求和目前的閱讀情況,低年級學生的社會生活實踐經驗不足,閱讀機會較少,因此在理解過程中存在障礙。語文老師需要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度閱讀,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把握不同的層次。內涵的理解需要以作文中的不同詞句為方向和主體,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視覺的分析和解讀之中,讓學生結合社會生活實踐經驗進行主觀分析和判斷,更好地體現個人研究的重要性和價值,實現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的穩定提高。老師要站在學生角度提供相應的指導和點撥,保證學生學習的正確方向,體現學生的主觀價值和作用。
課本素材作為閱讀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加深對課本的理解,在素材基礎上循循善誘,真正加深學生對素材內涵的理解,提高閱讀感受能力及理解能力。例如,講授《亡羊補牢》這個故事時,教師提問:“同學們,學習了這則寓言,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可以自由回答,有的說通過學習明白了這個養羊的人太粗心了,自己的羊圈破了都不知道,羊丟了也不管,才導致損失越來越大。有的學生覺得這個人要是早點修補羊圈,可能就不會有這么多損失了,說明他沒有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通過學生的熱烈討論,教師進行總結,認為學生們的回答都有道理,指出要及時止損,并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暢想自己是否也有這樣的情況,比如學習不努力,成績落后很多,但是后來努力了,成績就上來了,這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的表現。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對于這個故事理解更深了,并學會在語言表達中應用這個成語的場合。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自然能夠不斷得到提高。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實現學生的良性成長和全方位發展意義重大,在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過程中,老師需要以實踐教學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閱讀過程其實是學生自主思考和主動參與的過程,學生在不斷閱讀和分析過程中實現個人閱讀速度的提高,這種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實踐形式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個人的感悟記錄下來,讓學生在不斷反思過程中真正實現個人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的穩定提高。其中閱讀理解是一種高效的學習,老師要掌握其中的重點和核心要求。為了加強學生對優秀詞句的理解認知,培養學生良好的邏輯理解和分析能力,老師要分析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年齡和心理特征的限制,通過不斷學習解決個人的困惑和影響。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保證長期閱讀積累才能切實提高閱讀教學水平,實現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質的提高。要讓學生長期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興趣是關鍵。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有效的閱讀動力激發,積極主動地進行閱讀學習。在具體閱讀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多樣化的閱讀文化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例如,可以組織班級的閱讀小競賽活動,每周進行閱讀競賽,讓學生挑選有趣的素材進行閱讀展示,評出每周的閱讀之星。還可以在班級中建立閱讀圖書漂流架,讓學生將自己閱讀過的書籍放在上面,自由借閱,并及時歸還,通過營造有效的閱讀學習氛圍,學生在良好的閱讀環境中培養閱讀興趣,并相互交流閱讀經驗和感受,學習高效的閱讀方法,這對于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技巧具有重要作用。
(四)關注不同教學策略之間的有機整合
老師采取的教學策略會直接影響最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為了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利用和配置,體現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核心要求,實現作業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高,要繼續關注宏觀分析,注重細節引導。不同教學策略涉及的內容和形式有區別,同時發揮的作用差異較大,小學語文老師需要深入分析和解讀目前的閱讀教學,立足問題產生根源提出針對性解決對策。小組合作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方法備受小學語文老師的好評,符合教育實質要求,體現核心素養的本質內涵,老師要掌握不同策略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充分發揮策略應有的作用和價值。需要注意的是,任何策略的應用都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育背景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接受老師閱讀引導的過程中,每一個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閱讀效果都有所區別。為了保障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實現良性成長,小學語文老師要以因材施教和個性化教學為主體,站在學生角度掌握個性發展需求,積極選擇能引起學生注意力的教學策略。這樣不僅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還能夠根據學生存在的不足對后期教學實踐活動進行相應調整。
四、結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尤為關鍵,語文老師要了解這一素養培養的核心要求,明確學生在發展和實現階段的具體情況,將理念創新、形式創新和內容創新融入主題教學環節,保障小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之下主動參與不同的閱讀和實踐活動,真正實現個人核心素養的穩定提高。
參考文獻:
[1]朱鵬宇.基于語文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9):16.
[2]仇存玉.語文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2017(12):71.
[3]冉小瓊.閱讀教學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策略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998(0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