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宏偉
摘 ? ?要: 班主任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是點亮學生心靈成長的智慧明燈,是指引學生前行的燈塔,是挖掘學生潛能的阿拉神燈。本文具體分析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義,對我們更好地認識班主任、尊重班主任的工作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 班主任 ? ?啟迪智慧 ? ?指引方向 ? ?激發潛能
有人說,老師是人生道路上唯一與學生沒有血緣關系卻勝似親人的親人。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對學生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就像是走進學生心靈的一盞燈,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就像大海邊上的導航燈,給其以方向,讓其快樂健康陽光地成長;就像傳說中的阿拉神燈,賦予其神奇的魔力,讓其無限的潛力與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一
中小學生處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心理位于成熟和不成熟的狀態之中,有的時候愛沖動,缺少理智,面對一些事情,情緒容易激動甚至會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動。中國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歷史上的一些先賢修身養性、嚴于律己的佳話卻代代相傳,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財富,傳統優秀文化為班主任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資源寶庫。
班主任合理利用傳統優秀文化,給學生以理智和先賢的智慧,啟迪思維,指引前行的路,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成為點亮在學生心中的智慧明燈。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我們要立足國情,放眼世界,在充分吸收世界優秀文化的同時,不斷把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教育工作者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在學校教學實踐中,班主任是落實這一重大歷史使命和任務的重要執行者。為充分利用挖掘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做點亮學生心靈成長的智慧明燈,班主任不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而且要在行動上貫徹落實。
例如宋代的理學體系已經發展到成熟的階段,提出了“格物”“格心”的認識論,“去欲存理”的修身論,“成王成圣”的境界論,“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功名論。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傳統文化的優秀成分。我在擔任班主任期間時就充分利用了北宋五子提出的“格物格心”論,使每一個學生明白自己并不是單個的個體而是集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班集體的榮辱應該負有應盡的責任、應有的擔當。既要充分提高自己的修養,提高自我認知水平,不斷地“格心”即反省自我,慎獨慎思,又要充分認識到其他同學的長處,見賢思齊,信奉“三人行必有我師”,積極參與班集體活動,在格物中提高自己。對照內心反省和外界觀察參與學習,為每一個學生制定每天九問:一問:今天上課我認真聽講了嗎?二問:今天我的學習任務完成了嗎?三問:今天我講文明禮儀了嗎?四問:今天我與同學相處和諧了嗎?五問:今天我為班級和學校、同學做了什么?六問:今天爸媽正在干什么?七問:今天我遵守校規班紀了嗎?八問:今天我還有哪些地方值得改進和提高??九問:今天我有哪些收獲和進步?舉出學生耳熟能詳的一個個歷史實例:孔子吾日而三省的修身觀;古人的誠信觀:曾子殺豬;尊敬師長的感人事跡:程門立雪;家國情懷的模范:岳飛,文天祥的正氣歌——引導學生向歷代先賢那樣,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治國平天下,用先賢的智慧照亮孩子們前進的道路和方向。是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必備的基本功。合理使用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思想,薪火代傳,就可以讓學生減少彎路,少摔跤,未嘗不是一種明智而有效的途徑。
二
班主任無論是人生閱歷還是對問題的認識都比學生有優勢。在處理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問題和困惑時,辦法比學生多,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做中小學生人成長道路上的導航燈。當學生感情的海洋掀起滔天巨浪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時,班主任就是大海邊上的導航燈,給學生心靈上的慰藉,緊張的心情放松,使偏離的航線撥正,駛向正確的航線。
習近平和北師大師生代表座談時說,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作為好老師,要學識淵博,品德高尚,只有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碗水,自己是一把火,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優秀的班主任會用循循善誘的語言溫暖學生心中的傷痛,用得體的行為幫助學生驅散心中的陰霾,用一顆包容的心寬容對待每一個學生。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處于成長叛逆期的孩子呢?劉少奇同志曾經說過:小孩子就是在玩泥巴、玩火、玩水中不斷犯錯誤中才長大的。每一個老師和班主任回憶一下自己的成長歷程,誰在青少年時期沒有犯過一兩次錯誤,不犯錯誤哪能長大?犯錯誤本身就是學生成長的一部分。教師和班主任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認識到學生犯錯誤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履歷性”教育資源,不能揪住學生“錯誤”不放,而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真誠地幫助學生。就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用三塊處理有問題的學生,使犯錯誤的學生在心靈受到震動,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最終說出老師想要的話:老師,我錯了。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一直是和社會上對教師提出的期望和要求。優秀的班主任不是用恐嚇和威逼利誘的辦法讓學生成長。相反,一個優秀的班主任會用智慧啟迪智慧,人格引領人格,心靈感化心靈,“潤物細無聲”,引領學生走向理想的境界,起到導航燈的作用。
人是感性的動物,學生所有矛盾和沖突都是情緒起作用的結果。如何面對犯“錯誤”的孩子?班主任要有心理準備,學生“犯錯誤”是一種常態,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而不是一見犯“錯誤”的學生就雷霆大發,盛怒之下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用批評指責的語言去羞惡他、修理他。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與錯誤,即使學生有了明顯的問題與錯誤,也不要急于批評,窮追猛打,而是告訴他:“如果換了我,我也可能像你那樣去做,不過,這不是最好的方法,你看如果能這樣或者那樣,是不是更好呢?”
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每一個“差生”或“問題生”不可能生來就是這樣。班主任要有一雙“慧眼”,善于發現這些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放大這些閃光點,讓這部分學生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老師對自己期望與賞識。讓他們克服自卑,充滿自信地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挑戰。班主任不能用算總賬或秋后算賬的辦法對待學生,而使一部分“差生”和“問題生”破罐子破摔甚至與老師作對,不但當達不到教育效果,會適得其反。因此,班主任要選擇性學會“忘掉”,用一顆包容的心面對學生,有些事看破而不說破,容錯而不說錯,給這些學生留一份改正錯誤的空間和機會,靜待花開,找到自己的春天。
三
傳說中的阿拉神燈總能給人無限的神奇力量,賦予人特殊的能力。班主任就是這樣的人,賦予學生神奇的魔力,讓他無限的潛力與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德國哲學家尼采曾說:“聰明的人只要能認識自己,便什么也不會失去。”潛能是一個人本身具備但還沒有開發出來的能力,就像一雙隱形的翅膀,只有在人們發現它的那天起,才會讓你真正插上雙翼,帶你在天空自由飛翔。冰山理論能很好地表述人們驚人的潛能。人們已經擁有的能力就像冰山一角,只占能力的八分之一,還有八分之七的能力隱藏在冰山之下,未被發掘。
怎樣才能使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呢?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為廣大教師指明了方向:當好“大先生”,教師不僅是傳播知識、思想和真理的工作,更是為每一個學生塑造靈魂、生命和人的工作,班主任尤其要當好這個角色,把立德樹人的宗旨落到實處。
首先,班主任要有一個高尚的靈魂,不斷提高思想認識,提升思想境界,力爭用一個高尚的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用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著名的教育家張伯苓先生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品行教育。有一次,他看到有個學生的手指被煙熏得黃黃的,就對這個學生嚴肅地說:吸煙有害健康,對身體有害,要戒掉它。誰知這個學生竟然不服氣,俏皮地小聲說:那你吸煙就不危害健康了?張伯苓校長面對學生的責難,并沒有勃然大怒,而是叫來學校的工友當眾銷毀自己所有的香煙和心愛的煙具,向全體學生宣布:我和學生一起戒煙。從此以后,果然再沒有吸過。全校師生非常感動,南開校風為之一變。張伯苓校長非常注重對學生的品德教育,面對時局的動蕩,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成為演講的主旋律,周恩來總理正是因此立下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偉大誓言,激起了他心中無限的潛能,終成一代偉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班主任既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又要善于造勢,工于謀劃,挖掘潛能,讓學生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真正內心成熟起來,成長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生。
其次,班主任要不斷研究學情,利用各種手段和方法,如祖國在我心中的主題班會演講比賽,我為改革開放唱贊歌的征文比賽,新中國成立70周年歌詠比賽,個人才藝展示等活動,既要設計好主題班會,又要為每一個學生量身制作一套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和活動計劃,不斷挖掘學生的潛能。對照計劃,不斷完善,仔細觀察學生在課堂上和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只要一有進步,一有改進,就用真誠的語言在課堂上、班會課上表揚學生“你的回答非常棒”“你的答題方法比老師想到的還要好”“這一點比你以前大有進步”等。而對照計劃不足的部分,則在無人處或者私下里提醒學生注意。揚善于公廳,規過于私堂,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班主任對他的關心、鼓勵、愛護,從而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自豪感,自尊心不斷得到滿足,挖掘學生的潛能,強化自我意識,喚醒心中的豪情壯志,不斷地超越自我、完善自我,達到理想的狀況。
最后,班主任還要及時與家長溝通,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良好的教育離不開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每一個優秀的學生都離不開爸爸媽媽的精心培育,經常聽有些班主任抱怨:自己辛辛苦苦為學生制訂的改進計劃剛剛取得一點進步,就被家長無意中給扼殺在萌芽狀態。因此,班主任要常與家長溝通,做好家訪工作,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狀況,讓家長講孩子的優點,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與家長交換意見,思想達成一致,師生與家長的良性互動最終形成教育合力,最大限度地把學生的潛能挖掘出來,讓學生在自信中找到快樂,自尊中找到追求卓越的動力,讓班主任始終成為學生成長中的阿拉神燈,無愧于老師這個光輝而神圣的稱號。
總之,班主任要化為一盞燈,為學生的發展照亮前行的路,為學生的心靈提供慰藉,為學生終身發展和潛能發揮奠基。
參考文獻:
[1]丁玉玲.淺談如何做一名幸福快樂的班主任[J].教育革新,2018(05).
[2]鮑星燕.我當班主任的實踐與體會[J].全國優秀作文選(教師教育),2018(02).
[3]潘秀霞.用愛耕耘學生的心田——談班主任工作管理[J].珠江教育論壇,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