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嫦
【摘要】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而小學低年級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最好階段,也是學生鍛煉表達能力的最好階段。本文主要闡述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優化課堂教學行為,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低年級;語言運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目前,低年級語文教學存在一個問題:不少教師經常忽略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課堂上只注重生字字形的分析、識字量的增加等方面,致使部分學生到中年級后語文學習感到很吃力。其實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不應只是把重點放在中高年級階段,低年級同樣需要特別重視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方面的能力。如果在低年段教師能逐步有效地進行語用的訓練與培養,那到中高年級學生自然會學得輕松了。通過語言的訓練,尋找語言學習的突破口,拓寬語言學習的思路,這是低年級落實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重要意義。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進行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與培養呢?筆者在長期的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有了一些實踐與思考。
一、夯實基礎,促進積累
扎實有效性的語用訓練,重在平時的點滴累積。我們的語文教材中很多文筆優美、含義豐富的文章,這些都是教師倍手拈來可以培養學生“語言積累”的重要素材。教師在教學時,每節課有意識地在課文中發掘出一兩個新詞、好詞,采用換詞、做動作、實物或電教媒體等多種方法將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形象化,幫助學生理解詞義,把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講清楚,講明白。低年級的學生在準確地理解了詞義的基礎上,認真地讀課文中的例句,領悟課文中的詞語應用方法,從而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形成能力。
比如《小公雞和小鴨子》一文,課堂中,筆者抓住“飛快地”一詞,引導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是速度快、毫不猶豫。結合課文內容明白到因為小公雞掉水里了,它又不會游泳,所以小鴨子去救它時是毫不猶豫、速度非常快的。最后聯系生活進行積累訓練:誰飛快地去______。學生有了前面的理解鋪墊,紛紛說:我飛快地沖向終點;汽車在高速路上飛快地行駛;做完作業,我飛快地跑下樓去玩,等等。反復練說,相信這個詞能存進學生的腦中了。
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學生對詞語的學習不能單純停留在“理解”的層面,而要將目標指向“言語表現”。學生積累詞語后通過說話訓練增加學生的見識和語用量,讓詞語最大限度地“增值”。這樣,學生腦中的“沉睡的詞匯”才能迅速“蘇醒”,從而成為可利用的有效素材。
二、拓展文本,放飛想象
日常的語文課堂就可以作為學生語言訓練的好渠道, 這是由“語文學習的規律就是從說到寫”決定的。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重點規劃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根據平時教學經驗及學生成長規律分析,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不能要求他們說和寫同步進行。為了縮短從說到寫的過程,教師應為學生鋪設寫作的階梯,引領學生品讀課文開始,學會關注文字內容,理解其內涵,感悟表達方式,學習創作技巧,運用學生豐富的想象,在模仿想象中提升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
在學習《詠柳》這首古詩時,引導學生想象:作者把春風比作了剪刀,把柳葉剪得細長。你能把春風比作什么呢?發? ?揮你們的想象,試著寫出來吧。有的寫道:春風是一盒彩筆,把山、草涂成了綠色。有的寫道:春風是一個鬧鐘,叫醒烏龜。還有的寫道:春風是一位魔術師,鞭子輕輕一揮,大地穿上了綠衣……在這里,鼓勵學生個性化的想象,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感悟語言文字的妙趣橫生。這樣的想象練筆,大大激發了低年級學生的寫話的興趣,既訓練了想象力,也為中高年級進行習作打下了基礎。
三、提取結構,巧設仿寫
低年級的課文語言優美,結構簡單,朗朗上口,學生基本讀幾次就可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這類文章正是教師進行語言訓練的好時機。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一篇課文的結構,然后引導學生發現其句式的相似點,進而用這種相似的結構去描繪其他的事物、景物。教學《動物兒歌 》一課時有以下片段:
師:(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畫,小動物在做什么呢?生:蝴蝶在采花蜜。師:你能說說蝴蝶在哪里采花蜜嗎?
生:(想了一想)蝴蝶在花叢中采花蜜。師:還有誰想說的? 生:蜻蜓在空中飛呢!師:你不僅說出了小動物的名字,還說出了它在哪里干什么,觀察得真仔細!
生:蝌蚪在水里游來游去。師:你也說得很完整!……師:通過剛才同學們的回答,我們發現這首兒歌原來每一句都用了“誰在哪里干什么”來進行描寫。你們能照樣子說說其他小動物的活動嗎?生:小雞捉蟲子。師:你看看還可以補充上什么?生:(其他同學提醒:在哪里)小雞草地捉蟲子。師:對,我們可以給它加上地點,這樣句子就更完整了。還有誰來說說 ?生1:青蛙田里捉害蟲。生2:蜜蜂花間采蜜忙。生3:小貓窩里打呼嚕。生4:老虎草原追斑馬。……師:同學們的觀察能力真強,把平時自己觀察到的小動物的表現用上“誰在哪里干什么”說出來,將你們說的句子合在一起,我們也可以編一首《新動物兒歌》啦!
在學生模仿的過程中,教師給予點撥指導,使學生的語言運用逐步規范起來。學生的思想比較活躍,創造力也強,學生的思維之火一旦被點燃,就會形成燎原之勢,閃耀出語言發展的光芒。“巧設仿寫”并不是一種機械的、簡單的、低水平的模仿,而是建立在模仿基礎上聯結學生生活經驗、運用自己儲備的詞匯量去進行的一種創新。多年教學實踐證明,經常性地開展“模仿——點撥——創造”這樣的巧設仿寫活動,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語言潛能,大大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四、因勢利導,創編續寫
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持續集中的程度較低,所以相應教材一般是圖文并茂、富有趣味。我們可以結合課文特點,適當地給予學生參與形象的創造過程,進入到課文中,設身處地地感受課文的情感與意境。在學生的情感認知達到一定程度后,我們可以讓學生進入到角色中,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去對故事進行進一步編輯,在故事表演中增強對情感的理解。
學習《坐井觀天》一文時,筆者布置了這樣一個任務:《青蛙跳出井口以后》,要求學生完整把握課文內容,對青蛙跳出井口后的神態和心理動態進行想象。學生們的答案充分體現了他們的思維及語言能力,有的這樣寫道:青蛙跳出井口抬頭一看,啊,原來天是這么大呀!可我在井底卻一直以為只有臉盆那么大。是這井騙了我。有的寫道:井外的天多么大,多么亮!在這里生活,真自由、真快活。我不能再蹲在又小又悶的井底了……這樣充分發揮想象力的續寫,學生不僅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還進一步提升了對寓言含義的深刻理解。
低年級學生對世界充滿新鮮感,他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魯迅先生曾說:“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在閱讀故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力,讓思維活躍在無邊無際的天空中,試著用他們自己的語言來描繪他們所渴望的美好世界,對于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大有裨益。
五、重視交際,學會運用
低年級教材的設計非常注重“口語交際”。教學時,教師要根據這個實際,創設適合的場景,引導學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發揮想象力,練習說話。這樣的設計,在不受約束的充分的語言文字的運用中,有效提高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為他們日后的寫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年級授課過程中,有這么一個口語交際《打電話》的教學片斷:
小江生病了,要打電話向老師請假。(師生共同合作。)
小江:老師,我生病了,要請假。師:請問你是誰啊?小? ? ? 江:我是小江。師:你要請幾天假呢?小江:我要請假一天。師:好的,我知道了。在家好好休息。
這一打電話片段在日常生活中是司空見慣的,就是生活的再現。但是,孩子在第一次模擬打電話時,忽視了自己的姓名和有禮貌地打電話。經過教師的示范,學生有范可學,同時經過師生互評,幾次模擬,學生自然學會了打簡單的電話。
常言道:“課內得法,課外得益。”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給予學生口語交際更廣闊的空間。教師應抓住一切機會,創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開口自由地去說,去完成具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這樣把口語交際有意識地滲透在語文教學之中,全方位地進行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實踐活動,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在基礎上,注重長期訓練,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越來越多的語匯,而且還能形成更加順暢的語感,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表達能力。
六、聯系生活,表達體驗
低年級學生的可塑造性非常強,所以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低年級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調動學生寫話的積極性,讓學生找到寫話的樂趣所在,幫助他們養成寫好一句話的良好習慣。“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是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生寫話的要求。根據這樣的情況,我經常抓住各種機會與學生交流,觀察他們每天的課件活動,從而在其中發掘一些有趣的詞語,讓學生來圍繞這些詞語說話或寫話。
如在某次聊天中,有學生稱贊當天老師穿的一條花裙子非常漂亮,剛好學生也學到“ 花”這個詞,于是筆者抓住契機,讓學生用“花”字進行組詞。學生組成:花園、花朵、鮮花、花裙子等。從中再選取“鮮花”一詞,創設適當的情境,要求學生進行擴詞成句的練習。師:“鮮花漂不漂亮?”生:“鮮花很漂亮。”師:“在哪里見過鮮花?”生:“公園里,花店里,電視里。”師:“哪里的鮮花可以聞到香味?”生:“公園里和花店里的鮮花可以聞到香味。”
這樣有意識、有目的地逐步引導,學生能很輕松地說出完整的一句話。結合學生生活及學習情況,引導他們挑選關鍵詞語由簡到繁地順勢造句,對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當然,由于學生年齡的限制,我們不過于注重寫話的數量及質量,只希望學生能覺得寫話就是寫身邊的事,寫話并不難,樂于寫話。
總之,語文教學最終目的還是落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上。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不但要落實識字寫字的教學,也要著力培養學生語言文字表達的能力,把每個言語實踐點都建立在充分把握學生學情和年段特點上,使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培養有所依托。
參考文獻
[1]黃玉平.抓住本真? 訓練語言——試談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的訓練[J].黑河教育,2016(2).
[2]朱紅.挖掘生活資源? 優化品德課堂教學[J].小學時代 (教育研究),2013(13).
[3]鄭海英.淺談低年級語言文字運用的有效落實[J].現代教學,2017(17).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