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直以來,我國的音樂教育都是以審美教育作為核心內容,旨在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提升學生體驗音樂、鑒賞音樂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音樂審美觀念。但是通過目前的調查研究發現,我國的高職音樂專業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大部分高職院校的音樂課堂受生源質量差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較差。因此,高職院校應該積極地探究教學模式、更新教學觀念,提高高職音樂課堂教學的效率。本文主要分析目前高職院校音樂專業的教學現狀,并構建一些能夠有效促進高職院校開展音樂課堂的途徑。
關鍵詞:高職音樂;高效課堂;途徑分析
長期以來,我國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學模式都是沿用以往本科音樂院校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既沒有滿足新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也沒有充分體現高職院校對于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的教學目標。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學活動應該結合新時代教學發展中人才培養的目標,及時地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合理地選擇適合于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音樂教材,同時注重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并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提高高職院校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達到以學生理解、感悟和知識經驗積累為教學的中心目標任務。
一、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音樂專業教學現狀
經過實際的調查研究發現,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設置的音樂課程內容不合理,開設的課程大多為理論和聲樂鋼琴課程,很少開展聲樂理論大課,這樣會阻礙學生形成理論素養,導致學生的知識面狹隘,降低了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同時,部分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師專業水平還有待提高,音樂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不高、理論功底薄弱都是目前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培養出的人才也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除此之外,部分高職院校的聲樂教材內容還落后陳舊,教材編寫不規范,也沒有結合新時代文化素質的發展狀況,并且部分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學設備落后,缺少現代樂器,不能夠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直接影響了高職音樂教學的效果。
二、 構建高職院校音樂高效課堂的途徑探析
(一) 創設音樂背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學生只有透徹地了解音樂發展的背景,才能夠深切地體驗音樂的美妙。因此,在高職音樂教學課堂中,教師應創造一種強烈的音樂氛圍,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創設一個生動活潑的音樂教學背景。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聆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時,應結合貝多芬本人的生活經歷和創作背景去幫助學生體驗人生的起起落落,結合當時社會變革的發展背景,讓學生感受到樂曲誕生的偉大意義。在音樂課堂中介紹背景有助于啟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潛移默化中帶領學生進入音樂的教學情景中。
(二) 結合語言表達方式,真切地感化學生
教師的語言功底能夠深刻影響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效率。因此,音樂教師在課堂中要注重利用合理的語言的表達方式,在溝通交流中感化學生,帶領學生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注重運用語言的韻律美,歌唱教學中采用朗讀歌詞的方法啟迪學生的心靈,用韻律的節奏、聲音的強弱來取悅學生的音樂審美情感,達到升華學生心靈、身心共鳴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音樂教師還要注重發揮語言的形象美。在音樂鑒賞課中結合音樂能夠體現的具體場景和人、人物情感來引導學生自己尋找音樂形象,在潛移默化之中將學生帶入到音樂的意境之中。
例如,在學習《春江花月夜》這一音樂作品時,教師可以用投影儀投放圖片,同時播放相符合的背景音樂,喚醒學生的思維聯想意識,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欣賞完全部曲目之后,在小組之間相互交流和討論自己的感受,表達出自己所描繪的景物場面,在情景交融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激發學生的情景想象力。
(三) 通過比較分析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音樂認知能力
比較式的音樂教學方法在實際的音樂教學中運用的較為頻繁,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題材,全方位地帶領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比較和分析。分析的作品可以來源于不同的地區、民族或體裁,當然也可以進行相同的曲牌名、作曲手法以及人文背景文化的詳細比較,通過帶領學生采用比較的手法深刻地體驗音樂。這種比較式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審美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思維能力,同時把握中外不同民族的音樂文化發展。
例如,外國的古典名曲《藍色的多瑙河》與我國的古典名曲《二泉映月》,都是十分珍貴、優美的古典音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學習兩種音樂創作的歷史背景,深切地感受音樂中體現的人文情懷。在具體的音樂欣賞和了解的過程中感受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精髓,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學生的音樂認知能力。
總之,探求高效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是廣大藝術教育者永恒追求的目標,高職院校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手段,豐富音樂課堂的教學形式,努力提高高職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周聞.21世紀文化多元化與我國音樂教育單一化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1(2):24-25.
[2]羅正麗.淺談聲樂教學的訓練原則[J].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3):83-84.
作者簡介:
柳晶,吉林省遼源市,吉林師范大學遼源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