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云
摘 要:當前,核心素養成為教育領域頻繁出現的熱詞,涉及到多方面的內容,如知識技能、談吐舉止、思想情感等,美術教學也邁進了新的時期。21世紀以來,美術課堂教學先后經歷了幾次改革,與之前的雙基目標、三維目標相比,核心素養指向的是一個人的綜合能力。作者拜讀了余文森教授《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結合多年以來的教學實踐,積極探尋核心素養視域下的美術教學新路徑。
關鍵詞:小學美術;核心素養;課堂教學
余文森博士主持并參與了三項重要的基礎教育改革試驗,參與到新一輪課程標準的研制中,他將自己多年以來的課改經驗進行梳理,編著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細細品讀這部著作,對核心素養產生了更加透徹的理解。
這部著作共包括三大主題,一是核心素養的內涵與意義,對與之相關的概念加以界定,從形成機制、培養規律等方面對核心素養進行了闡述,這是整部著作的重要基石。二是對核心素養視域下的教學觀加以分析,義正辭嚴地闡明了知識本位教學觀存在的問題,突出了素養本位教學觀的重要性,這也是這本書的核心內容。三是提出了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策略,找到了讓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與突破點,對一線教師最關注的問題給予回應,提出怎樣促進學生智慧成長的具體措施與方法,這也是本書的歸宿。
本書最大的亮點,就是縮短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距離,為一線教師答疑解惑,對核心素養視域下課堂教學的內涵進行了分析,強調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重要意義,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六大教學策略,巧妙地將核心素養與課程標準融合為一體,值得每一位教師細細研讀。
在這本書中,余教授先是對中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核心素養”這一概念,突出了“全面發展”的重要性。余教授表示,核心素養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概念,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識與技能,還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富有創新意識、勇于擔當,更要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核心素養這一概念的提出,為我國教育改革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學生要想更好地立足于社會、服務于社會,不僅要掌握系統的知識,還要具備良好的品格與能力,促使教學改革能緊緊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
一、核心素養
從概念層面來看,核心素養就是指一個人立足于社會所需具備的修養,涵蓋了多方面的內容,除了必要的知識與技能以外,還要有儒雅的談吐、端莊的舉止、良好的修養、高尚的情操等。因此,核心素養更是一個綜合性的評定。[1]與前期我國課程改革所提出的雙基目標、三維目標相比,核心素養指向了一個人的綜合能力,是一個整體性較強的概念,強調了后天教育與培養的重要性。所以,要從整體上入手,使教育不再只關注智力因素,使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鍛煉。
二、課堂教學方式方法
在小學階段,美術課肩負著重要的美育功能,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具有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優勢。[2]那么,要從哪些方面入手,切實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怎樣提高教學的實效性?這些問題,引發了無數專家學者、一線教師的深思,筆者圍繞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看法。
(一)“因材施教,因人授課”
個性是一個典型的心理學名詞,由于遺傳基因不同,每個人的個性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具體體現在理想、能力、特長等多個方面,正因如此,“因材施教,因人授課”這一教學策略自古就得到了中西方教育專家的認可。所謂因人授課,并不是要在同一個班級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而是要根據班級的學習氛圍、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策略。[3]通過這種方式,既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又能使教師正確看待教學目標與實際教學效果之間的差距。面對同樣的教學內容,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課堂不再是按部就班、一成不變的,而是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二)“氛圍輕松,寓教于樂”
創造欲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美術課為學生展示自我、進行創造提供了良好的機會。許多學生表示,自己之所以不能勇敢地向老師和同學展示才能,因為課堂中始終充滿了一種嚴肅、壓抑的氣氛。造成這種局面,美術教師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教師可以借助于靈活多樣的小游戲,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如,在教學“摸物背形”時,如果只是生硬地講解繪畫方法,課堂則成為一潭死水,毫無生機可言。不妨提前準備幾個紙箱,在里面裝上孩子們熟悉的各種工具,如鉗子、錘子、膠帶、毛巾等,讓孩子們把手伸進去,通過自己的觸覺來判斷是什么物品,再把這種物品畫出來,通過這種方式實現了教得輕松、學得愉快。
(三)“善用科技,科學結合”
當大量信息技術成果在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課堂教學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如今,多媒體、課件等已經不再是新鮮玩意兒,為美術課堂中引領學生欣賞優秀作品提供了有利條件。
如在執教“遠古的動物朋友”時,為了給學生帶來強烈的感官刺激,使他們對遠古動物產生更為廣泛的了解,筆者精心制作了多媒體課件。當耳畔響起歡快的音樂,當面前出現一張張精美的畫面時,孩子們的思緒也來到了遠古時代,他們的眼里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懷著一顆愉悅的心來認識這些動物朋友,興高采烈地投入創作活動中。
當然,在使用多媒體過程中也要把握好度,不能讓多媒體成為課堂的主角,而要使其發揮出一定的輔助作用,為提升教學效果保駕護航。
(四)“尋找優點,善于鼓勵”
其他學科在教學過程中,無論遇到多么復雜的問題,都會得出最標準的答案,而美術則不同,沒有統一的答案,即使面對名師佳作,不同的人也會做出不同的解讀。所以,引領學生欣賞美術作品時,要鼓勵他們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哪怕孩子的見解偏離主題,也不要隨意打斷他們的話,因為發散性思維也是一種獨特的美。在繪畫或手工制作過程中,有些孩子不具備良好的美術功底,他們的作品實在讓人難以恭維,作為教師,一定不能以固定的標準對這些作品進行評價,而要善于從作品中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如構圖的新奇、色彩搭配的巧妙等,用心呵護學生脆弱的自尊心。也可以請學生站在講臺上介紹自己的作品,使他們從內心深處升騰起自豪感,產生創作的欲望。
(五)“以生為本,自主學習”
對于小學生來說,愛玩是他們的天性使然,自主學習意識是靠成人的引導逐漸培養的。值得肯定的是,如果孩子們能在課前積極準備材料,通過多種途徑搜集資料,在課堂上發揮出團隊精神,具備強烈的自主學習意識,就會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在正式踏上講臺之前,可以精心設計導學單,在課堂中根據學生的能力劃分小組,安排小組同學在一起進行創作,鼓勵他們共同欣賞美術作品,發表不同的意見,美術課就會回歸“本真”。
三、結語
美術是一種全世界通用的語言,不會受到種族與地域的阻隔,美術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一環,肩負著培養學生感受美、表現美的任務。作為一名合格的美術教師,要擺正心態,把學生視作親密無間的合作伙伴,努力為他們提供表達情感的機會,點燃他們的創作激情,通過前文中所述的五種方式,依托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美術經驗,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使他們的人格得以健全,核心素養得以提升。
21世紀呼喚智慧型教育,核心素養的提出,為課程改革的實施指明了方向。是否真正培養了學生的核心素養,這成為衡量一節美術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這也向美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積極向上的情態投入教學活動中,要透徹理解核心素養的內涵,有著赤誠而強烈的育人情懷,不再滿足于對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而要努力使學生擁有健全的品格、與他人和諧相處的智慧,這才是美術教育的最終歸宿。
參考文獻:
[1]李藝.鐘柏昌.談“核心素養”[J].教育研究,2015,(9).
[2]宋關華.小學美術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3,(9).
[3]吳章新.小學美術課堂創意教學策略初探[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10,(1).
作者單位:
揚中市外國語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