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民
摘 要:工匠精神在我國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從古至今的諸多美術作品中無不滲透著深刻的工匠精神。作為一種理念的闡釋,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的品質追求,也是一種工作態度。當前美術教學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也同樣能夠指導美術教學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工匠精神;美術教學;教學理念
隨著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等的高速發展,人們的審美意識有了質的提升,對藝術的追求有了更高的要求,美術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廣,美術教育獲得飛速發展。作為美術教育的重要環節,美術教學成為當下學者研究的重點,其中所涌現的問題也亟待解決。新時代所提出的工匠精神與當下的美術教學有著密切的結合點,歷來的優秀美術作品中更是無一不滲透著濃厚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神追求和精神理念,更是一種工作態度,其豐富而深刻的內涵不僅指導著現代工藝生產的進行,對美術教育事業更是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運用工匠精神解決當下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極有意義的嘗試。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
工匠精神在我國由來已久,有著深厚的文化基礎,從古至今的諸多美術作品中都蘊含著深厚的工匠精神。從早期石器、玉器和青銅器等的打磨雕琢到后來壁畫、界畫等美術作品的大量涌現,其整體構造和細節的處理無不展示著古代匠人們豐富奇巧的想象力和超凡的技藝。
對于作品的呈現,工匠們奇思妙想,極富創造力,不但重視作品外在形象的寫實塑造,更為關注作品內涵的表現,寫實與寫意互相結合,創造了大量優秀的美術作品。他們創作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對于完美的追求以及對于細節的刻畫等正是工匠精神所要表達的內涵。
工匠們在塑造自己的作品時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尤其是對細節的處理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同時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優秀的創造力也在作品中得以展現。
新的社會,時代賦予了工匠精神新的內涵,它不但是注重細節、追求完美的價值理念,更是現代社會所需的一種積極的工作態度。也就是說,工匠精神不僅是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理念體現,也更是現代社會中積極、嚴謹的工作態度。
對于美術教育事業,教師自身要有工匠精神,在日常實踐教學中也要將工匠精神融入其中,培養學生精益求精、腳踏實地和追求至善至美的品質,使學生深刻領悟工匠精神的內涵,內化為自己的美術素養。
對于工匠精神內涵的正確理解,對于解決當前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二、當前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的飛速發展,人們的審美意識和藝術追求也有了質的飛越,尤其是人們對于美術作品的需求和欣賞有了更高的要求,大量的美術人才被需要,美術教育事業得到飛速發展。優秀美術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專業的美術教育,美術教學更是美術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其中所涌現的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具體而言,當前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教學理念老套陳舊
隨著社會經濟、科技、教育事業的高速發展和人們思想的轉變,以往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很難順應時代的發展,更難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然而,大部分教師還沉浸在過去老套的經驗中,不愿意去接受新的事物和理念。而且,除了一些專門的美術院校,美術教學在各級學校中大多都受不到重視,對于教師的培養和教學理念的更新更難去顧及。
在美術教學中,人們往往把培養各級教學人才作為重點,忽視了對美術素養的更高追求,其實,無論是中小學還是高校美術教師,都需要有高水平的美術素養。
在美術理念上,多是美術教學理念的灌輸,而對于真正的美學藝術則較少涉及。在專業技能上,現代美術教學對技能要求不高,只是達到“會”的標準,在藝術造詣上沒有更高的追求。
在實際的教學中,缺乏良好的藝術氛圍,對于高深的美術理念更是較少涉及,大多停留在“夠用即可”的程度,不能很好地完成專業上的深造和高深美術技藝的打磨。
(二)師資力量薄弱
相比于教學理念的老套陳舊,師資力量薄弱是困擾當前美術教學的又一大難題。相關調查研究發現,目前美術教師人才極為缺乏,且整體素質不高。如在中小學的美術教師中,教師的學歷普遍不高,缺乏更為精深的專業背景,而且往往出現一個美術教師帶十多個班級的情況,甚至有的學校只有1~2個美術教師。
在對一些高校的調查研究中,美術教師的數量和質量也不容樂觀。美術教師的數量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常常出現拼大班上課的情況,一個美術老師要負責多個班級。而且,在專業素養上,一些教師缺乏系統、精深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其他學科教師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不僅如此,由于后期深造、學習的缺乏和晉升、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一部分美術教師還存在職業倦怠心理,專業上不求精進,缺乏動力,教學上得過且過。長此以往,教師的職業素養和專業基本功愈來愈薄弱,極大影響了美術教學的質量。
此外,隨著高校美術專業的大量擴招,對考生的要求也在逐漸降低,這就導致了生源上的劣勢,難以培養出具有較高綜合素養的美術人才。
(三)教學形式古板單一
美術教學不僅需要傳授美術理論知識,也需要強有力的動手實踐,而且作為專業性較強的課程,美術教學更需要多種教學形式的配合。但在目前的美術教學中,教學形式比較古板單一,缺乏創新性。
比如,在目前的美術教學中,對于美術理論知識多是讓學生死記硬背,教師的講解過于單調,很少能夠聯系具體的美術作品進行闡述。在實踐教學中,教師也多是讓學生默寫靜物或頭像,有時是對著圖片臨摹,或者跟著老師的步驟亦步亦趨地模仿,這種機械式的教學不利于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更談不上創新能力的激發。而且,在當前美術教學中,課堂氣氛較為沉悶,教師和學生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不是教師的“一言堂”就是學生在埋頭臨摹。這種缺乏互動的單一課堂模式很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的熱情,更談不上思想的交流和碰撞,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美術素養的提升。
在美術課堂中,老師所運用的教學形式比較古板和單一,多是單純的講解和臨摹練習,對于多媒體教學缺乏有效的運用,使得教學工作事倍功半。
三、工匠精神解決美術教學問題的對策
鑒于當前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將工匠精神引入其中具有重要意義。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更是一種專注耐心、嚴謹敬業的工作態度,無論是對于美術教師自身能力的提升還是美術教學工作的開展都極具價值。工匠精神會給學生帶來全新的課堂體驗,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不僅僅是美術理論和技能,更是一種匠人精神的學習和傳承。這種匠人精神在他們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益處。教育不是一時一地可完成的,應內化于學生一生之中,工匠精神的傳承對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美術教學中導入工匠精神是全新而有益的嘗試,具體來說,工匠精神解決當前美術教學中的問題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融合工匠精神,更新教學理念
學校要重視美術教學理念的更新,將工匠精神引入到教學理念中,幫助教師重塑美術教學理念,摒棄過去陳舊的理論。在具體的實踐中,學校可組織教師深入學習工匠精神,使教師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內核,并找到與實際工作的結合點,在日常的教學中滲透工匠精神。同時,教師也要與時俱進,積極學習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使自身的教學理念不斷發展和完善,適應時代和美術教育的需求。
(二)強化師資力量,提升教師素養
師資力量是教學效果的重要保障,美術教學要提高教學效果必須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尤其是對于專業性較強的美術課程,教師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對于學生水平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首先,學校要引進具有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美術教育人才,注重對其背景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考察,不能為了降低成本引進非專業的美術教育人才。
其次,學校要重視美術教師的后期進修和學習培養,定期推出學術交流活動和技能提升課程,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為教師的成長打造良好的平臺。
最后,學校要制定完善的晉升和激勵政策,對于成績突出、成就卓越的教師給予獎勵和晉升,提高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激發教師自我發展、自我提升的動力。
(三)與時俱進,豐富教學形式
考慮到美術教學的特殊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理論與實踐并重,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和創造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要勇于打破以往的課堂模式,與時俱進,將多媒體等新興的教學手段運用到課堂中,不斷豐富教學形式和手段。
在理論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美術作品進行分析,通過多媒體課堂放映圖片、視頻等形式向學生講解,在其中穿插相關的知識和有趣的故事,用生動活潑的形式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
在技能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創造力,構建互動式課堂,為學生創建自由表達的良好氛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四、結語
我國古往今來的美術作品中無不蘊含著豐富的工匠精神,對于美術教學而言,工匠精神更是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無論從教師自身還是美術教學而言,工匠精神所體現的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和嚴謹敬業的工作態度對于教師和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席衛權.現代教學中“工匠精神”的挖掘與培養——以美術課程為例[J].中國教育學刊,2017,(8).
[2]劉亞寧.工匠精神對當前中學美術教學的幾點啟示[J].美術教育研究,2017,(12).
[3]徐軍.工匠精神視域下美術欣賞課教學模式的構建與策略探究[J].中小學教材教學,2016,(9).
[4]戈璇.從工匠精神看高職藝術專業美術基礎教育[J].美術教育研究,2017,(12).
作者單位: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