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躍芳
[摘要]高校研究生黨支部屬于學生基層黨組織,其建設關系著青年黨員的健康發展。目前,由于正式群體心理的固有缺陷以及研究生快餐式信息接收模式的影響,研究生黨支部建設面臨“權益從眾”心理初顯、信息溝通滯后、個別活動形式化等問題。為提升研究生黨支部建設的實效性,應開展微黨課、黨員德育交流會,推進“兩學一做,基層化;踐行“創新、便民、共享”新理念,開拓“互聯網+黨支部”新模式;組建內部非正式群體,分享優秀黨員事跡,發揮朋輩榜樣作用;同時,創捌更民化溝通渠道,重要事項“點對點”通知,增強組織生活實用性。
[關鍵詞]研究生黨支部;正式群體心理;“兩學一做”基層化;“互聯網+黨支部”
高校學生黨支部作為學生基層黨組織,是學生黨員服務群眾、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制度平臺,直接關系著學生黨員的發展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目前,從學生黨員干部自身的實踐經驗來看,在網絡與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還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問題。學生黨員是未來的社會棟梁,為了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培養致力于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愛國青年,我們必須直面時代挑戰,與時俱進地加強研究生黨支部的建設。
一、研究生黨支部建設面臨的挑戰
從學生黨支部的發展現狀與學生黨員干部的實踐經驗來看,高校學生黨支部的組織建設與組織生活開展均面臨挑戰。
(一)形式主義苗頭初現,個別活動形式化
黨組織的組織生活是培養黨員的關鍵措施,組織生活的實效性關系到黨員的成長發展,長遠來看也關系到黨組織的內部建設。目前,由于研究生極為重視學術論文寫作以及社會工作實踐,特別是法律系研究生,律師事務所的實習經驗極為重要且費時費力。而且,研究生大都即將步人社會,少數學生受到社會影響,具有功利性傾向,在進行選擇時常常以“是否有用”作為價值衡量的標準。黨組織生活多以學習會的形式開展,其內容主要是黨的理論方針路線,這些理論具有較高抽象性、正確性以及深刻性,需要認真仔細研讀,不符合少數研究生的實用主義與現實需求,因而少數研究生黨員組織、參與組織生活的積極性有待提升。
(二)“權益從眾”心理初顯,意識形態略顯漂浮
學生黨支部的日常工作、學習的內容主要源自上級的正式文件,通過文本話語方式開展組織生活,其內容多是總綱性、原則性的。同時,黨支部本身的權威性、正規性使得其對工作、學習內容的傳播途徑較為正式和單一,主要通過正式文件、書籍等形式從上至下傳達,因而一定程度上缺乏實踐性和感染力;加之學生黨支部書記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也有待提高,黨支部對黨員的單向傳達方式使得支部與個別黨員之間缺乏良好的互動,少數黨員沒有很好地領會黨支部傳播的思想。但是,這些“少數”黨員表面上會與組織保持行為和思想上的一致,這種在行為上與黨支部保持一致的行為名為“權宜從眾”。“權宜從眾”現象使得黨支部建設的成果可能含有少量的虛假成分,出現一部分假的“泡沫”。
同時,高校研究生黨支部組織建設長期以黨組織為中心,多采取文本的方式進行黨的理論宣傳,缺乏互動性與生動性,個別情況下將產生意識形態“漂浮”間題。意識形態漂浮是指大眾媒體廣泛宣傳的某種意識形態并不能深入人心,反而導致信息接收者的逆反心理,而使意識形態浮于表面。
(三)“點對面”溝通模式下的信息滯后
網絡信息接收模式的滯后性帶來了黨支部內部溝通的滯后性。目前,研究生黨支部的信息溝通渠道以微信為主、QQ為輔,這類交流媒體以數據網絡服務為依憑,普及率極高。但網絡信息接收模式下,網絡既是信息溝通的基礎,也可能產生信息溝通的滯后性。只有保持網絡全程暢通并手茍噢賣登錄微信、QQ等社交媒體,才能及時獲取信息,保障黨組織內部的信息溝通流暢。但實際生活中,很多人只在有需求時才打開網絡并登錄社交媒體,信息獲取常顯滯后。
二、研究生黨支部建設實效性不足之原因分析
(一)互聯網時代的快餐式信息接收模式導致意識形態略顯漂浮
互聯網時代下,碎片化信息大量涌人學生生活,沖淡了黨支部理論思想宣傳的實效性。一方面,黨的理論大量無差別地密集性傳達,造成個別學生黨員的思想疲勞,使得其對黨的思想的反應略顯遲鈍。當代學生黨員的思想獨立性逐漸增強,對于社會、網絡以及身邊的各類事情有著自己獨特的觀點,并且固執地堅持自己的看法。大學生思維的獨特性與自主性增強,對黨組織的理論也擁有自己的見解。另一方面,快餐式信息接收模式下,學生黨員對黨的思想理論處于淺接收狀態,使得少數黨員容易產生意識形態漂浮。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
(二)正式群體心理的固有缺陷
群體心理是群體成員共同具有的典型的心理狀態和心理傾向。它包含正式與非正式的群體心理。其中,正式群體心理主要存在于工具層面,提供制度化的硬約束。
黨支部與黨組織屬于正式群體,其最大的特色在于規范性,它擁有完善的組織結構、嚴格的制度規范以及正規的運行程序,黨員的權利義務極為明確,對黨員材料規范性的要求也極高。黨支部的規范性與權威性,由此產生的從眾效應與服從效應作用于學生黨員個體,從而使其依據黨支部的群體規范進行活動,這便是正式群體心理氛圍的效果。思想與行為規范一旦進入黨支部這一正式群體的圈子,便對黨員形成了制度化的硬約束。其主要作用機制是通過“制約”讓黨員“服從”于組織,這一制度在保障組織高效發展的同時,黨員對組織的歸屬感稍顯欠缺。
群體的實質應該是群體成員共同利益目標的實現和群體本身的發展,黨支部的實質應該是優秀黨員的培育和支部的發展。但現實情況下,作為正式群體的黨支部傾向于注重活動的開展與工作的完成情況,對于黨支部的思想文化建設的關注度可能小幅下降。同時,黨支部本身的權威性與規范性使得黨的思想的傳播活動可能產生“關注形式而感染力有待提升”的問題。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黨員干部或黨員傾向于關心能力提升或者訴求的滿足,其對自身利益的過分關注使得黨組織文化的發展退居次位。黨支部在被視作黨員發展主陣地的同時,黨員培育工作的全面性、深入性仍需進一步提升。
(三)黨組織活動的規范性與實用性的沖突
黨組織生活的規范性、抽象性本身就與實用性天然相排斥。生活是客觀的,在面臨生活、學習的壓力時,研究生自然極為注重自身需求的滿足。而黨組織活動的規范性、抽象性使得其內涵極為豐富,而外延相對較少,其中的項目大多注重素質修養而缺乏量化的成果,不符合功利主義下的實用性。
三、加強研究生黨支部建設之對策
(一)“兩學一做”基層化,育“修德、明辨、勤學、篤行”之黨員
王充曾在《論衡》中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經誤者在諸子。”研究生黨支部作為基層組織,是“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全面推進的基石,若將“兩學一做”比作巨人,那么基層黨支部便是該巨人得以遠行之“足”。即基層組織安,則黨安;基層組織強,則黨強。因而,“兩學一做”的基層化發展刻不容緩。
1.著力踐行黨支部微黨課
支部書記帶頭講黨課,鼓勵黨員講黨課。微黨課的學習內容在于“黨”,學習形式在于“課”,學習特色在于“微”。開展微黨課時,要貫徹“微而精”的理念,在便民、高效、快捷的同時,堅持深入學習、深刻理解,杜絕因微小而過于簡單、淺顯無內涵。
2.創新開展黨員德育交流會
黨員培育,修德為先,明辨為基,勤學篤行不可失。黨支部可選取近期的道德熱點事件或爭議問題,組織黨員開展德育交流會,鼓勵黨員充分了解、探討該熱點事件,學習他人的良好品德,反思自己的人性缺點,讓黨員做到真正的“明辨是非、扼惡揚善”。
(二)“互聯網+黨支部”,樹立“創新、便民、共享”新理念
創新利用“互聯網+”平臺,創建“互聯網+黨支部”之新模式,秉持“創新、便民、共享”之新理念,積極科學地利用互聯網開展黨支部建設。
1.“互聯網+共享”
全面利用班級微信群、黨支部微信群等網絡媒體平臺,在個人自學黨的理論方針的基礎上,組織開展微信平臺分享會,建構“互聯網+共享”模式,與群眾共享,探群眾心聲,知群眾意見,應群眾需求,解群眾疑惑;與黨員共享,分享理論,探討時政,共求進步。
2.“互聯網+便民”
針對準畢業生、出國留學生等群體參加組織生活難、接受培養教育難等問題,可以特許畢業生年級黨支部組織網上生活學習平臺,利用網絡社交平臺組織開展學習會,解決畢業年級黨支部因黨員分散全國各地而產生的組織生活中斷問題,保障研究生黨支部黨員培養工作的全程性、完整性與持續性。
3.“互聯網+創新”
創新便民化溝通渠道,重要事項“點對點”通知。為保障黨支部工作的高效、便捷、快速,黨支部應當創新溝通渠道,充分利用網絡新工具,實現重要工作內容的“點對點”傳達,減輕學生黨員干部的工作壓力,提升黨組織內部溝通的有效性、時效性,逐步實現真正的“便民化”。例如,民商法學院2015級研究生黨支部采用的Uniwork組織信息管理助手,該商務辦公軟件致力于解決組織溝通效率低與滯后性問題,具有活動通知和報名、發起投票、信息統計功能,在成員未及時查看信息時,該軟件會以短信、電話等方式第一時間通知成員,并實時統計和反饋已查看與未查看信息的人數。
(三)組建內部非正式群體,增強凝聚力
在黨支部內部組成黨內心理交流會、學習交流會、就業交流會、“1+1”黨員結對等非正式群體,將組織生活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與黨員進行互動,關心成員的發展?!皺嘁藦谋姟笔侨后w成員言行與內心真實想法不一致的現象,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不易被人辨識。而非正式群體內聚集的人都是一些價值觀相仿、愛好相同的個人。其成員在活動中不斷增進思想和價值觀的交流,從而逐漸形成統.的群體文化思想,這種價值觀或者文化思想方面的共識是成員們所認同并內化于心的,它將對群體成員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影響成員們“三觀”的形成。非正式群體心理的作用屬于價值層面,是通過群體心理對個體的潛移默化作用為組織建設塑造價值觀或者文化層面的氛圍,其主要作用機制是“內化”與“塑心”,是價值層面的文化性“軟約束”。要重視黨組織內部非正式群體心理在黨員個體心理塑造方面的“內化”作用,在正式黨組織的制度化建設中融入一定的心理感情因素,進一步實現黨員個體對黨支部群體心理的“真從眾”。
(四)分享優秀黨員事跡,發揮朋輩榜樣作用
在黨組織內部定期開展優秀黨員事跡分享會,讓黨員們介紹身邊的優秀黨員或者分享本人近期的所得,并對本階段表現優秀的黨員予以表揚。首先,堅持陽性強化法,對分享的優秀黨員予以鼓勵,給予其精神支持或獎勵,以激勵其發揮先鋒作用的積極性。其次,發揮優秀黨員的朋輩作用,促進其他黨員爭先奔優。
(五)結合黨員現實需求,增強組織生活實用性
黨支部開展組織生活須符合研究生的特點,滿足學生的現實訴求。這些訴求包括人生信仰建構、基本道德培養、綜合素質提升、職業目標的確立、學習生活壓力的纖解、人際交流的需求等方面。這些都是研究生學習生活中面臨的具體問題,也是步人社會之前的迷茫。從學生黨員的需求出發,開展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組織活動,切實解決黨員同志面臨的思想、工作、學習、心理問題,才能提高實效,避免形式化,切實提升黨組織向社會輸出人才的質量。
參考文獻:
[1]何懷遠.意識形態的內在結構淺論[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1(2):13-17.
[2]曾長秋.以“互聯網+”促進學校德育變革[J].中國德育,2015(15).
[3]張月霞.群體心理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10(5):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