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星
[摘要]當代西方社會思潮蜂擁而至,沖擊著我國的文化安全,并給我國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巨大沖擊。而大學作為思想文化傳播繼承的重要環境,我們必須從文化安全的視角,通過加強理論教育、重視輿論引導、增強環境感染、強化實踐體驗等措施,對大學生加以正確引導,使學生能夠正確面對當代西方社會思潮所帶來的沖擊,最終目的在于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引領,促進大學生信仰回歸主旋律,自覺投身到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
[關鍵詞]西方社會思潮;大學生;影響研究
社會思潮是當時社會政治情況在特定的時期內某一階層思想的集中反映。深入研究社會思潮對全面深刻地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當代西方社會思潮的侵入
(一)新自由主義
新自由主義雖然是經濟理論之一,但其中卻包含著政治立場,新自由主義作為非主流意識形態,在當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中是最具影響力的,所覆蓋的范圍也是相對較大的。新自由主義思潮則是西方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包括我國)進行思想侵蝕的一種工具。新自由主義所主張的“私有化”“市場化”“自由化”,起始于經濟覆蓋的領域,但卻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對政治、思想等領域進行侵蝕。
新自由主義主張的是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權,宣揚的是將西方的經濟制度與模式進行復刻,進而大肆開展所謂的市場經濟上的自由。這種思潮不斷深入,影響著我國高校涉世未深的大學生的經濟觀念,致使在群體中萌生了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等錯誤思想,在學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產生了自私自利,無利不起早等錯誤的想法。新自由主義思潮顯示出的是“全盤西化”的政治模式,使部分大學生在理想信念上產生了動搖,削弱了當代大學生的社會歷史使命感與責任感,對大學生的自我責任感、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產生了負面影響。
(二)歷史虛無主義
歷史虛無主義作為一種政治思潮,其就是利用思想的傳播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進行否定并進行錯誤解讀;不承認以馬克思主義思想作為指導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否認我國的四項基本原則、社會主義基本路線、人民民主專政、民族區域自治等方針與政策。以“重新評價”為噱頭進行歪曲歷史是歷史虛無主義常用的手段,這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混淆。高校中大學生群體正值“三觀”逐漸形成并趨于成熟的時期,缺少明辨是非與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歷史虛無主義用其所謂的“新奇”和“獨立”等標簽對大學生的思想施加影響。
(三)消費主義
消費主義是追求以過度占有和消費為目的,已達到滿足自己的一種價值取向。如預支消費、鋪張消費等,這些錯誤的觀念對部分大學生的生活以及思想產生了負面影響。在精神領域,導致部分大學生對物質的需求產生毫不滿足、極度迷戀的現象,進而對學業產生不良的影響。這不是我國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促進消費,這種毫不滿足、欲望縱橫的消費理念,會對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四)普世價值
永恒的價值、世界性的價值、普遍的價值所指的就是“普世價值”,在我國的傳播速度十分迅猛,其引起關注的重要原因是其隱藏在陰暗處的政治觀念。這種思潮所要達到的真正目的是對大學生的思想進行腐化侵蝕,弱化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可度,來達到妄想改變我國經濟制度的目的。這一社會思潮用“新”“奇”等手段來博取大學生的眼球,誘導大學生對社會主義制度和共產主義前景產生懷疑;用所謂“新”“實”的特點,誘惑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中的指導地位報以懷疑的眼光,更有甚者不再堅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
二、當代西方社會思潮的傳播特點
(一)西方文化的多樣性
隨著網絡化的不斷加深,西方文化傳播面不斷擴大、速度不斷加快,從而加劇了其對政治領域、經濟領域、文化領域等方面的影響。隨著信息化的加速、智能化的加深,現如今信息的傳播速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覆蓋面的不斷擴大,互聯網成為現如今絕大多數人信息的最主要來源。并且在網絡十分開放的大環境下,實名制還未普及,這為西方社會思潮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沖擊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二)西方文化的迷惑性
隨著信息化的不斷變革,傳播工具也發生了變化,微博、微信、Twitter等社交軟件使用人數的增加,也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格局。西方國家利用對網絡技術的控制,有目的地向我國傳播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使網絡環境變得更加復雜,使大學生所接觸的信息變得“具有針對性”,這就使得越來越多的西方文化內容和價值觀念不斷地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如今,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正變得越來越西化,部分大學生沉浸于情人節、萬圣節、圣誕節、復活節等西方節日。
(三)西方文化滲透的強大性
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為了達到其文化人侵的目的,依靠自己強大的文化底蘊,對其他國家及地區展開的所謂的文化 “交流”就是西方文化的侵略所要達到的目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西方國家通過新聞報道、經濟制裁、教育引導、宗教傳播等手段進行文化的滲透傳播。通過對其文化產品的推銷,來達到宣揚其本國的政治、文化和思想等目的;用以實體經濟貿易中的商品作為傳播的一種載體宣揚其文化,試圖在全球廣泛地普及西方教育觀、價值觀、教育的模式與方法等。
三、應對西方社會思潮對大學生消極影響的對策
(一)充分發揮思政課的作用
發揮思政課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主陣地作用。在課程的設計與教材的編排上,加強學生正確理解西方社會思潮,認識西方社會思潮的內容以及影響。通過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講解,消除大學生對西方社會思潮所產生的困擾;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做引導,并與西方社會思潮進行比較,系統地進行分析闡釋。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深刻地領悟了為什么馬克思主義是正確的,一些西方的社會思潮錯在了哪里,從而使大學生走出思想的誤區;在課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做到理淪聯系實際,結合案例進行分析,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進行自我總結,使其真正地明白西方社會思潮存在的不良影響。
(二)強化網絡空間內容監管,凈化網絡輿論環境
網絡環境對大學生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導致許多大學生把網絡作為宣泄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監管制度的不太完善,致使西方勢力趁虛而人,在網絡大環境下進行煽動、造謠,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因此要建立健全對網絡的監管機制,實行實名制管理,開展“凈網行動”,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規,進行依法管網,不給西方錯誤思想可乘之機。
(三)在校園文化活動中傳播主流意識形態
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主要力量,就必須高舉愛國主義精神的旗幟,繼承和發揚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將優秀的品格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自身的行動捍衛主流意識形態領域,堅決抵制西方錯誤思潮的侵蝕。學生組織是大學生群體中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組織,因此高校中的學生組織應發揮積極作用,在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發揮自身優勢,傳播正能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學生的活動中去。多開展具有教育意義的實踐活動,充分利用校園新媒體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
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肩負著建設國家的重要使命,承擔著民族發展的希望。現如今西方社會思潮的不斷滲人,對大學生的意識形態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加強西方社會思潮人侵大學生思想的對策研究,讓大學生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進行充分認識了解,對促進大學生思想的全面健康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2]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5-18.
[3]孔慶茵.當代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滲透與對策探討[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4).
[4]汪亭友.“共同價值”不是西方所謂的“普世價值”[J].紅旗文稿,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