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陽
[摘要]由于金融機構崗位的特殊性,學生到金融機構頂崗實習較為困難。因此,“模擬公司”教學模式對于金融學專業教學尤為適用。在模擬金融機構仿真運營環境中,讓學生通過崗位分工組建小型金融機構,并通過課程體系的調整,將學生的理論學習通過完成工作任務的形式來實現,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實際業務操作能力。而“模擬公司”教學模式的實施,離不開對課程內容、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的改革,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模擬公司;金融學;實踐教學
“模擬公司”教學模式是一種任務驅動型的教學模式,在國外的教學中已得到了成功的應用。在金融學教學中,“模擬公司”教學模式就是在模擬金融機構仿真運營環境中,讓學生在模擬金融業務操作過程中,通過角色分工,組建小型的金融機構,來熟悉各個工作崗位的業務,體驗金融機構的工作流程,以降低未來的職業風險。“模擬公司”教學模式的實施應用,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與實踐。下面就以《期貨交易》課程為例,對“模擬公司”教學模式的應用進行闡釋。
一、“模擬公司”教學模式的基本思路
“模擬公司”教學模式的人手點是將期貨公司的運作模式引入課堂。因此,在該模式實施前,需要對多家期貨公司進行前期調研,對“期貨交易”課程所涉及的崗位進行工作任務和職業素養分析,以確定能力培養目標,形成本門課程的授課標準(如工作任務、項目、課件制作、教學實施、教學方法、課程考核、課程評價等內容),規范課程設計。通過調整課程內容體系,結合衍生品市場特點設立各階段任務,并以期貨公司的實際業務為導向,期貨公司各職能部門需完成的任務為驅動,結合培養目標,通過制定課程標準,系統化設計課程,最終對學生采取綜合考核,來評價授課效果。
二、“模擬公司”教學模式的課程內容設置
“模擬公司”教學模式的實施,需要對課程體系進行重構。期貨公司業務部門主要涵蓋項目部、交易部、市場部等職能部門,當前理論課程體系可以根據期貨公司業務內容進行設計,每一單元的內容都與期貨公司的崗位任務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將學生分成4~5人的學習小組,每一組作為一個獨立的期貨公司營業部。組內按照期貨公司的組織結構進行分工,并承擔本崗位所涉及的工作任務。每單元結束,由各期貨營業部相關崗位學生完成任務并在課上進行匯報,其他組進行點評和總結,將學生被動的學習變為主動的參與式學習。
三、“模擬公司”的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改革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改革
以往的實踐教學環節多在課堂以案例教學的方式進行,效果不理想。而“模擬公司”教學模式將走進實驗室,隨理論課進程不斷展開實踐,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實踐應用。如期貨市場組織結構的內容,可以安排學生登錄我國四家期貨交易所網站,了解我國期貨交易所的組織形式、主要職能、上市品種等相關內容。通過學生自己查找學習,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二)模擬交易實踐教學模式改革
“期貨交易”是一門實務性較強的課程,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進行仿真期貨交易。當前,可供期貨實習操作的軟件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財經類網站提供的免費的模擬操作軟件。另一類是由軟件開發商開發的“期貨交易”教學軟件,學生需走進實驗室。這兩類操作軟件都是虛擬的交易資金,實時跟盤交易。通過仿真交易,學生能夠對期貨實務操作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如在期貨投機理論學習中,就可讓學生通過仿真交易操作,來理解期貨雙向建倉問題、期貨交割月份的選擇問題、限價指令和市價指令的使用等內容。
(三)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改革
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就是要在模擬金融機構的仿真運營環境中,讓學生通過崗位分工,來承擔相應的任務,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重點掌握本業務所需要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讓學生能夠提前感受到未來職場的“壓力”,磨煉學生的意志。如在期貨套期保值業務學習中,可由各組交易部同學結合套期保值相關知識做套期保值方案設計和宣講,從而強化學生對套期保值理論的掌握,為將來就業后盡快適應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模擬公司”教學模式通過任務驅動型的項目活動,使學生通過具體崗位的實操來完成理論知識的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際業務操作能力,提升畢業生的職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趙大坤,費林.期貨與期權課程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6(11):78-80.
[2]陳芳,楊煉,譚理.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金融衍生工具》課程教學研究與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8(6):32-33.
[3]劉志娟.創立產教合一“教學公司”構建實戰型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8):60-63.
[4]張虹敏.金融工程專業金融衍生工具課程設計的研究與探索[J].商業經濟,2012(22):32-33.
[5]曾小艷,郭興旭.金融衍生工具課程實踐教學探索[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1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