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摘要:飛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在帶給我們便捷的同時還帶了信用安全等潛在風險,同時沖擊著傳統金融領域的盲區。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金融產品;金融技術
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侵占了部分原本屬于傳統金融機構的市場份額,互聯網金融產業的不斷創新推動了經濟發展,贏得了廣泛的用戶,接下來存活下來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十分注重用戶體驗,通過各種模式為用戶創造便利、營造場景,增強用戶粘性。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新型互聯網金融服務需求。面對發展勢頭強勁的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估計明顯不足。但互聯網金融日新月異的發展令人們長期對其保持著新鮮感。受眾們之所以不會對互聯網金融感到乏味與倦怠,主要來源于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互聯網金融產業的不斷創新,例如從最先被人們知曉的網絡借貸平臺到科技金融、大數據金融、消費金融、普惠金融等,令互聯網金融始終保持著新鮮感;第二是存活下來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十分注重用戶體驗,通過各種模式為用戶創造便利、營造場景,增強用戶粘性。但互聯網金融日新月異的發展令人們長期對其保持著新鮮感。因此,在全新的金融競爭格局中,進一步研究互聯網金融對客戶需求等方面產生的影響,重新審視自身的發展優勢與劣勢,揚長避短,推出切實可行的發展方案,在打破傳統商業模式的同時促成傳統業務拓展和經營模式的轉型,才是金融領域的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對經濟長足的發展才有積極意義。
首先我們梳理一下互聯網金融的特點
第一點體現在互聯網金融成本低
第一,開設營業網點的資金投入和運營以及管理成本被節省;其第二,資金需求者可以在開放透明的互聯網平臺上直接篩選找到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削弱了信息不對稱程度,方便快捷。互聯網金融中,不涉及第三方機構的參與,通過網絡信息的篩選、區分,收集,歸納,整理功能以及消費者偏好的精準定位,可以規避傳統模式中的很多交易成本以及時間成本。
第二點支付服務快捷
便捷的支付新模式在用戶體驗方面拔得頭籌,展現了互聯網金融的人性化服務。在不斷為用戶創造便利的同時,互聯網金融的技術也會不斷提升,預計未來不僅是軟件的提升,硬件設備也會不斷進行改進例如安全技術方面,指紋、虹膜、人臉、步態等方面會不斷進步;軟件應用方面,智能化技術也會不斷提升,用戶體驗也將會越來越好,這也是一種趨勢。
第三點受眾的范圍廣
地域界限的突破為金融服務擴大了客戶范圍,不受地域的限制,遍布互聯網所及的任何區域,使得互聯網金融的客戶數量劇增。此外,互聯網金融的客戶主要是眾多微小企業,他們在部分傳統金融機構是業務服務的盲區。因此互聯網金融的介入,有利于合理配置資源,促進實體經濟多元化均衡發展。
第四點有待進一步完善
新型互聯網畢竟發展時間有限,過程中推新速度迅猛.在風險控制、合規和清收方面的機制,在業務發展過程中很容易誘發各類風險問題。互聯網金融產業的合法合規意識也會不斷提升,行業會主動進行自律,以此加強風險管控、保障金融秩序正常運行。眾貸網、網贏天下等P2P網貸平臺均出現過宣布破產或停止服務的現象,應當引起互聯網金融機構的重視。
第五點互聯網金融潛在問題日益突顯
互聯網金融監督管控能力面臨各種風險還有待進一步完善。自從“棱鏡門”事件爆發后,網絡安全問題成為全球各國高度關注的一個熱點,中國的互聯網行業在經濟全球化浪潮影響下,發展迅速,相較于發達國家跳過了很多摸索的過程,同樣也導致相關行業隨著發展的需要不斷進行規則的監管的先行一步。網絡安全問題尤為突出,例如“棱鏡事件”。近年來,各種網絡金融犯罪層出不窮。此外,由于互聯網金融受眾群體大,但大多數使用者只是了解使用計算機辦理所需業務的流程操作,對于互聯網金融相關技術不了解,且所有資源都存儲于互聯網系統中,一旦別有用心的攻擊,后果不堪設想,甚至危及客戶的資金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信用風險大,目前我國正在不斷完善的信用體系架構將有利于解決此問題,管理好互聯網金融的體系架構和信用信息安全才能使他穩步前進為我們的經濟助力加油。
移動支付對市場撲面而來,傳統金融機構不能坐以待斃。傳統金融機構不甘示弱開始迅速推廣自己的APP 和二維碼支付產品,例如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和民生銀行等,截至2017 年底,國內銀行卡聯網商戶數超過2200 萬。但是第三方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依然使得傳統金融機構與POS 機聯網商戶大幅下滑,這里便捷性和費用支出成本是主要構成因素。
中國銀行業進入大變革時代,互聯網金融代表了未來方向。在網絡業務端,銀行業在互聯網巨頭的沖擊下,積極建設網絡平臺,H銀行要打造自己的網絡交易平臺,逐步推行網銀轉賬和手機銀行,不斷完善的網上業務是建設網上社區銀行的根本保障,未來完善網絡在線交易、分期付款、融資貸款等網絡個性化金融服務。(見圖1)
傳統銀行奮力擺脫困境的同時,還有一股力量在與之較量,這力量源自于勢頭正猛實力雄厚的互聯網公司他們把目標鎖定在開設民營銀行。據統計已有近20 家民營銀行獲批。
受檢據統計截至2017 年Q2,支付寶和財付通占據我國國內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份額超過94%,其余份額不足6%,可以得出結論許多傳統模式的線下公司已經處于生存舉步維艱的狀態。其次,以天貓為代表的電商以及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在給用戶帶來便捷和市場經濟利益的條件下同樣給移動支付平臺迎來了充足的線上成交額,但這時眼光敏銳的各大商業線上巨頭們又開始搶占低迷線下市場,例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大巨頭阿里公司正在緊鑼密鼓布局新零售,收購三江股份、銀泰集團,入股百聯集團,推動傳統門店升級,盒馬鮮生、永輝超市晉升新零售市場的典型新型代表,同時支付寶還推動線下支付收款碼的推廣,移動支付一步一步發展成線下實體零售業的標配收款方式,沒有它商家將面臨被用戶放棄被市場淘汰的命運就顯而易見了。
我國電商領域,已經形成以天貓、京東為代表的各類平臺運營商、垂直電商,在零售領域更有淘寶商城。網購已經成為生活的重要經濟活動,中國的電子商務已經在世界領先。與此同時,隨之而來應運而生的是金融的新發展。如今的京東和大名鼎鼎的阿里金融其用戶優勢、數據優勢、物流優勢整合后的優勢直指銀行小微金融、供應鏈金融,分化、爭奪銀行利潤的格局依然占穩。
國家在大力的發展互聯網經濟,提倡互聯網+的同時,現在實體經濟國家也在大力的提倡,未來的一些趨勢勢必是實體經濟加上互聯網經濟,兩者共同發展,相互并存的。互聯網經濟需要實體經濟的支撐,而實體經濟也需要互聯網去宣傳。
互聯網潛力巨大,但是實體商業帶來的良好客戶體驗是互聯網難以短時間內實現的,所以實體經濟也是有生存和發展空間。實體商業舉步維艱的同時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結合互聯網經濟才是最優的發展思路。同時,實體經營創造的就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原動力,不可忽視。
參考文獻:
[1]陳敬民.關于互聯網金融的若干思考[J].金融縱橫,2013 (9):13-15.
[2]朱樑.中國工商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挑戰策略研究[D].廈門大學,2014.
[3]于雷.現代金融中介理論的若干內容述評[J].財經問題研究,2004 (2):87-92.
[4]劉勇.銀行業產業組織研究:綜述與展望[J].財經問題研究,2007 (3):47-54.
[5]李焰,陳巖.現代金融中介理論中的成本問題[J].廣西社會科學,2006 (1):41-44.
[6]張杰.金融中介理論發展述評[J].中國社會科學,2001 (6):74-84.
[7]陽旸.基于交易成本理論的互聯網金融發展研究[D].湖南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