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娟
【摘 要】 合唱作為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其教學對學生藝術鑒賞水平的提升、團隊合作意識的形成以及歌唱能力的增強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在新課改背景下,音樂學科在小學教學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已成為各個學科教學的主要任務,將音樂合唱教學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相結合是新課改下的必然發展趨勢。然而在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還存在著學生之間配合不默契、合唱技巧欠缺以及學生音色不標準等問題,這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制定相應的高效性教學策略。
【關鍵詞】 小學音樂? 合唱教學? 現狀分析? 有效性策略
引言:
高效的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對學生歌唱水平的提升、審美能力的增強以及團隊意識的形成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特別是在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愈發注重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在音樂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受到積極文化的熏陶和影響,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針對小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激發學生的合唱興趣、加強合唱作品的鑒賞、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與合唱技巧的傳授,全面增強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效果。
一、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現狀分析
合唱教學可以說是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對學生藝術鑒賞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特別是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音樂學科愈發受到人們的重視,然而在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存在著以下幾點問題:
1. 小學生在合唱過程中缺少相應的配合。小學階段學生的性格過于活躍,團體意識初步形成,而高效的合唱課堂教學則需要學生有著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基礎,在實際的合唱練習過程中學生缺少良好的配合意識,經常出現合唱錯誤以及節奏混亂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合唱教學效果的提升。
2. 學生對音樂合唱缺少相應的學習興趣。由于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方式過于單一,課堂學習氛圍過于枯燥乏味,加之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對于音樂合唱缺少相應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極大地影響了良好的師生互動課堂教學關系的構建,不利于學生合唱水平的提升。
3. 小學生變聲期無法快速掌握相應的技巧。小學是學生生理和心理發育的關鍵階段,學生的成長速度較快,嗓音變化較大,這就導致學生在合唱過程中經常出現相應的破音和走音的狀況,對于相應的換氣和合唱技巧無法快速的掌握,不利于學生合唱技巧的掌握與整體合唱水平的提升。
二、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策略
1. 通過趣味課堂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由于年齡認知水平的限制,對音樂的學習需要老師加以引導。教師可以針對孩子的心理特征與生理特征,增強課堂趣味性,使孩子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
例如,在進行《阿凡提》這一音樂課堂的教學中,可以先讓孩子進行聆聽與老師引導鑒賞,結合生活中的音樂,讓學生對作品有初步了解,培養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不斷挖掘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最后將合唱知識傳授于學生并應用于實踐,引導孩子進行練習,不斷加深學生的記憶使學生更有興趣地學習音樂。
2. 通過音樂鑒賞以及背景音樂獨奏,培養學生的音感和聲感
小學音樂的教學不僅僅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更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和審美水平。因此在小學學生變聲前期的合唱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加強音樂鑒賞以及背景音樂的獨奏,在課堂上欣賞經典的合唱曲目,培養學生的音樂合唱聲感和樂感。例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合唱教學實踐活動中,筆者首先為學生播放了中央音樂團的演奏作品,讓學生進行鑒賞和感悟,幫助學生樹立起相應的合唱音樂感,為接下來的合唱訓練打好基礎。
3. 根據學生的變聲期狀況進行分組歌唱,發揮學生的音色特性
變聲前期學生的聲音不穩定,由于學生之間的生理發育狀況差異性較大,在合唱過程中遇到的狀況較多,增加了合唱教學的難度,教師對此應當根據學生的變聲期狀況進行分組,對于變聲前期、變聲期以及變聲后期的學生進行不同強度和聲位的合唱任務,充分發揮學生的聲音特色,并保護學生的聲帶,增強音樂合唱的層次性以及多樣性,提高小學音樂合唱的美感。同時,加強對學生的發聲教學,教師一定要教會學生擺好正確的演唱姿態,身體保持平直,呼吸自然流暢還要均勻,一定要準確掌握母音狀態,增強歌唱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提高學生整體的合唱能力。
4. 傳授學生相應的呼吸以及換氣技能,學會混合真假聲歌唱
小學音樂的合唱教學曲目時間較長,聲音強度較大,缺少相應的呼吸以及換氣技巧,僅僅依靠高強度的發聲,只會對學生的聲帶造成巨大的損失,嚴重影響合唱教學的質量。例如在《大風車》的合唱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當根據合唱的段落對學生進行換氣和呼吸的技巧傳授,避免學生的聲帶受損,在真假聲混合過程中進行合唱。
5. 適當降低合唱教學的專業標準,培養學生的合唱自信心
小學是學生自信心確立的關鍵時期,教師在合唱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變聲期狀況,并適當的降低合唱教學的專業化標準程度,在學生合唱錯誤時進行及時的安慰和鼓勵,促進學生合唱自信心的建立,避免出現學生合唱自信心受到打擊并產生對音樂的抗拒心理狀況。例如:在《紅蜻蜓》的合唱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降低相應的專業化標準,實施積極的教學評價,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合唱自信心。
三、結語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理念下音樂學科愈發受到人們的重視,特別對于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而言,高效的合唱教學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為構建高效的音樂合唱課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對學生合唱興趣的激發以及音樂作品的鑒賞,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合唱技巧,全面提高學生的合唱水平。
參考文獻
[1] 趙小慶.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7):191.
[2] 常濤.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J].黃河之聲,2017(19):41-42.
[3] 陳虹.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路徑[J].內蒙古教育,2017(18):107-108.
[4] 劉靜.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路徑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14):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