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輝
【摘要】新課程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教師需要關注的一個教學目標,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需要不斷的探索和創新,其中借助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構建教學新模式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創設教學情境,做好師生良性互動,還要注重拓展學生視野,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本文基于核心素養培養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主要針對構建小學語文教學新模式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交流。
【關鍵詞】核心素養 教育信息化 小學語文 教學新模式 構建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5-0052-02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運用信息技術作為教輔手段,已經成為現代課堂教學的普遍做法。而且為了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這個教學目標,也通過需要改變落后的教學模式,深入開展教學改革創新,探索構建教學新模式,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要及時革新,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手段的作用,不斷探索創新,在知識講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多種交流機會
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進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學手段上的革新,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利用信息交互平臺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而優化教學設計,為學生提供多種交流的機會,這對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非常重要的[1]。例如對于《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教學來說,文中針對桂林山和漓江水進行詳細的描寫,可以讓學生從文字敘述上初步了解桂林山水的美景,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網絡上有關于桂林山水的圖片和視頻,從而對課文內容進行更為直觀形象的呈現,這樣學生也會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集體討論,表達出對桂林山水景色的情感,這樣學生也會積極地參與,各自表達自己的看法,他們一定會贊嘆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對山和水的特點印象深刻,對于“甲天下”這樣的美譽真是名副其實,對于游覽這個景點產生了心理的期待。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得到了提高,相互的交流討論,課堂教學有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學生實現了知識和情感上的培養和發展。
二、課堂良性互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對于課堂教學的開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溝通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需要改變一味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關注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狀態,通過溝通交流實現教學反饋,并且針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評價。在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思考問題,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然后通過信息化手段播放相應的內容,這樣會有助于學生的深入思考,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這對鍛煉學生的思維,促進思維的活躍,實現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比如在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課文的時候,這是一篇敘述周恩來在年輕上學時就立志報國的故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然后提出思考問題:“少年周恩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志向,與其他同學的理想有著什么樣本質上的不同?”學生積極地思考,并在小組內相互討論,都有了自己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這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一段視頻,展示出當初的時代背景資料,使學生們當時我國是如何落后的,對“中華不振”有個準確理解,為什么租界上我國同胞會受到欺侮,這樣學生就更能認識到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進而會思考自己讀書的目的,同樣產生努力學習的精神動力,也要為祖國繁榮昌盛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從而實現思維意識上的提升,情感上也得到了熏陶和強化。
三、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拓展學生視野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教師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上的有限時間和空間,還應該延伸到課外,語文知識本身就具有廣泛性,所以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將其延伸到課外的生活之中,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幫助他們拓展視野,最終實現教學效果的進一步強化[2]。比如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課文以后,學生們了解到了西沙群島的美麗景色,還有富饒的物產,是非常適合旅游的海邊圣地,充滿了向往之情。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課下了解更多關于西沙群島的信息,進而延伸到南沙群島的內容,認識到這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后還可以搜索查看我國更多的美麗旅游景點,從而極大的拓展了視野。在現代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他們自主學習探究,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促進學習的積極價值,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結語
總之,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構建教學新模式,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手段,促進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這樣才能對學生的知識、思維、情感等多方面進行更好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林陳娟.信息化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開展[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5(09):120.
[2]周松杰.依托信息化手段優化小學語文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2016(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