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西玲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幼兒教育。在幼兒園的教學過程中,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區域活動環境不但可以激發出幼兒的探索能力,還可以促進幼兒主動學習,是當今被廣泛應用的教學手段之一。 主動學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可以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讓幼兒身心健康的成長。本文就促進幼兒主動學習的區域活動環境創設做了相關的闡述。
【關鍵詞】幼兒 主動學習 區域活動 環境創設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157-01
區域活動環境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的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根據我國教育部出臺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給出的明確指導,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良好品質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通過教學實踐表明,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區域活動環境可以促進幼兒主動學習,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一、創設以幼兒為主體的區域活動環境
老師在為幼兒創設區域活動環境的過程中,要注重幼兒的主體地位,以此來提升幼兒的自主性,促進幼兒主動學習。首先,區域活動的創設要以幼兒的生活為基礎,從幼兒的角度出發,為幼兒創設他們熟悉的環境,以此來調動起幼兒的積極性,培養幼兒主動探索的意識。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針對幼兒的日常生活來模擬市場購物的環境,老師提前準備好各種活動的材料,讓幼兒扮演賣家或者買家,充分的去感受現實生活的各種體驗。在此過程中,不但可以學習各種生活中的知識,還可以培養主動學習的品質。另外,也可以讓幼兒自己來制作各種所需的材料,以此來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促進幼兒自主學習。其次,老師在創設區域活動環境的過程中,應該不斷的提升活動環境的開放性,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和自主選擇的空間,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來進行自主的探索和學習。
二、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
活動材料不但是區域活動環境重要的組成部分,還是幼兒主動學習的載體,因此,老師們一定要對活動材料的投放予以高度的重視,以此來為幼兒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首先,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進行活動材料的投放,讓活動材料可以充分的照顧到幼兒個體的差異,比如小班的孩子們年齡較小,可以為他們創建“娃娃家”,提供各類簡單的角色扮演類材料,以此來鍛煉幼兒的交際能力;對于中班和大班的孩子來說,就可以逐步的開始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可以為他們提供各類手工材料,以此來加強幼兒主動探索的意識。比如為幼兒提供各種形狀的彩色紙片,膠水和白紙,讓孩子們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白紙上面粘貼出各種不同的圖案,在此過程中,不但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也培養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了幼兒的自主學習。其次,要注重活動材料的可操作性,以此來加強幼兒的操作能力。投放的材料盡量的貼近幼兒的生活,這樣做能夠讓幼兒更加方便的理解材料的特性。另外,投放的活動材料一定要具備安全性,老師們要確保材料無毒無害、不存在任何安全隱患。
三、科學合理的劃分區域活動環境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提出:“要珍視游戲與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因此,老師在創設區域活動環境的時候,要科學合理的劃分區域活動環境,確保幼兒有主動學習的空間。首先,要根據幼兒園教室的空間、幼兒的人數以及幼兒的年齡來劃分區域活動環境。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按照幼兒的不同年齡階段來劃分其特定的活動區域,每個活動區域都應該有其不同的主題和特色,比如小班的活動區域以海洋作為主題,中班的活動區域以森林作為主題,大班的活動區域以天空作為主題,每個活動區域都要有豐富的活動材料和充足的活動空間,以此來為幼兒的主動學習提供良好的環境。
另外,要對現有的空間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使空間的利用率可以達到最大。其次,在劃分區域活動環境的時候,還要考慮到動靜分離的因素,以此來確保各類活動不會相互的干擾。比如幼兒自由活動的區域要遠離幼兒自主閱讀的區域。另外,幼兒自主閱讀的區域一定要設置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以此來為幼兒的視力提供保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幼兒教育工作者而言,要促進幼兒的自主學習,就要對區域活動環境創設進行深入的研究,通過科學合理的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為幼兒的身心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調動起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其身心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樊豐藝.幼兒主動學習的發生機制及特性[J].教育導刊,2016(4):25-26.
[2]楊文.當前幼兒園環境創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