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艷
【摘要】當前,我國的新課標改革正若火如荼地進行。在新課標下,高中生物核心素養是教學的基本要求,通過高中生物課程的學習,逐步形成高中生物學科中那些更為關注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它具有綜合性、發展性、終身性的特征,加強對核心素養的學習與研究,樹立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注重學科邏輯和核心素養培養的融合,進一步加強探究式教學,創設貼近真實生活的教學情景,對核心素養進行外顯化評價,是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物 核心素養 內涵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171-01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內涵
生物科學素養是公民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公民科學素養構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高中生物核心素養是高中階段的學生通過高中生物課程的學習,初步形成生命科學的核心素養,提煉出生物學科中關注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及關鍵能力,主要包括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
(一)在概念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
生命觀念是人們對于生命現象進行了分析之后產生的抽象概念,這是人類社會經過大量證實之后所形成的觀點,如結構與功能觀、物質與能量觀等觀念。因此,學生需要不斷深入學習相關知識點,通過這些知識點逐漸形成學生自身的生命觀念。例如,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利用動植物器官結構與功能之間所具有的統一性關系,幫助學生構建自身的結構與功能觀。通過生物從水生向陸生的進化過程等這種簡單到復雜的進化過程,從低等生物不斷地進化成高等生物并仍然在持續進化著的過程,都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適者生存的進化觀點。另外,生命發展需要不斷地適應環境,人體的穩態保持,更需要通過神經、體液,以及免疫等系統共同作用來調節,從而實現基本的生命現象。這些事例都具體客觀地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系統本身是趨于穩定和平衡的,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平衡感。因此,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盡最大努力研究、分析教材,對教材中所包含的相關概念不斷進行挖掘,以概念為基礎,有效開展教學工作,要圍繞著教材開展教學工作,從而有效鍛煉學生對于生命觀念的意識。
(二)不斷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在實際的生物教學中,需要結合課程教學內容,基于事實基礎進行科學思維認識,使學生的比較與分析能力、分析與綜合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得到鍛煉與提升。另外,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理性思維,其在生命現象與生命規律探尋時能發揮重要作用。在人教版教材中,開展內容講授、高中生物教材中部分生物學探究都離不開科學家嚴謹的思維,所以,教師需要在課程設計時,以此為契機把握這部分的內容,并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具有理性的思維方式。
(三)利用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科學探究是學生使用科學的方法,對某類自然現象進行觀察、提問和假設,通過以上方法對數據進行提煉匯總,再進行系統化分析,最終得出結論的過程。高中階段科學探究的開設,能優化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由接受學習轉為主動獲取知識,學生能在生物學科知識的獲取中,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進而培養學生用科學的態度解決生活中與之相關的生物問題。目前,我國高中生物實踐活動開設的目的是服務學生,讓學生能通過實驗獲取知識,進而能在知識探究中更好地培養自己的能力。在教學活動中為了能改變實驗現狀,教師需要進行教學觀念的轉變,并進行傳統實驗教學的革新,以強化探究性實驗的開設。教師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也可以為學生創設輕松的學習氛圍,例如,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驗活動,打破傳統實驗教學束縛,鼓勵學生多去田野、鄉村等地進行探究性實驗活動,開闊學生的視野。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標要求學生必須具備學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更注重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及關鍵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因此,在培養高中生生物的核心素養時,教師可以結合以上分析問題的成果進行探究,并將之落到實處,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使學生在未來的生產與生活中受益。
參考文獻:
[1]趙芳.高中生物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與評價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2):5-6.
[2]王金,胡興昌.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教學情境設計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10):45-48.
[3]楊新,張君.談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7(1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