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東
【摘要】小學科學這門課程對于小學生來講是使其開啟科學之路的鑰匙,而學生通過觀察便能夠走進科學世界,更加深入地了解關于更多的科學知識,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從而針對性地了解當前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較弱的問題,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日后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科學 教學 觀察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176-01
我國新課程標準指出,當前在小學科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有利于幫助小學生樹立科學意識。在小學科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這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索的基本前提條件。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其好奇心較重,觀察能力較弱,因此我們要通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來達到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最終目標。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
當前,小學生由于其年齡的特點對周圍的事物常常感到好奇,并且希望通過觀察來了解周圍的事物,大部分學生認為科學這門課程相對來講較為高深,從而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因此,教師若想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首先要讓學生應該掌握科學課程的內容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引領學生觀察與科學相關的知識,例如電燈為什么會發亮?汽車為什么可以在路上駕駛呢?飛機為什么會在天上飛呢?通過一系列的生活案例,使學生了解到科學的神奇之處,拉近學生和科學這門學科之間的距離。除此之外,教師可以講解一些關于科學的故事,例如,牛頓在年輕的時候坐到樹下面通過目睹蘋果落地的現象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傅科更是由簡單的單擺現象得出了地球自轉等結論,通過故事的介紹告訴學生觀察有利于發現人類不所知道的事物,這種方式激發學生對觀察的興趣,更能夠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二、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觀察
當前,小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強烈的好奇心,總是纏著大人問一些各種各樣的問題,希望通過提問能夠解答所有的事情,而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好奇心,引導學生能夠進行仔細的觀察[1]。例如,教師可以提問關于小學生眼里的生命世界相關的內容,了解在學生的眼中生命世界是什么樣子的?也可以組織學生對校園里的動物進行觀察,然后掌握和認識動物之間的區別以及特征,教師在有目的的前提下教給學生進一步深入觀察的方法,并提醒學生將觀察的內容進行記錄,然后和同學之間進行合作討論,得出動物的共同特征。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觀察的習慣,才能夠使學生初步掌握觀察的方法,讓學生在總結觀察經驗的前提下獲得成功的喜悅。
三、引導學生全方位地進行觀察
小學科學教師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到循序漸進,引導學生能夠全方位地對事物進行觀察,學生只有將各個看似孤立的事物聯系在一起,才會迸發出新的感知。例如,對于生活中的自來水學生非常熟悉,因為學生每天都要飲用大量的水來維持身體的需要,更是需要水來進行洗頭洗澡或者飲用,但是學生卻不能夠對水的基本性質做深入的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學科學教師可以采用相同的紙杯,分別裝上白開水、糖水、白醋、碳可樂不同的東西,從而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經驗來區別水杯里的具體是哪一種事物。小學生可以通過品嘗或者是眼睛觀察等相關器官,找出是水與其他液體存在區別之處,從而對水是“無色、無味、透明液體”的結論,只有教師在引導學生利用不同角度來觀察同一事物的前提條件下,學生的結論才會更加準確。
四、培養學生進行觀察事物的耐心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顧忌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內心,任何科學結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2]。例如,愛迪生在做過成千上萬的試驗后,才找出電燈的主要材料;李時珍更是在三十多年中嘗遍各種白草蟲獸,最后才創作了《本草綱目》這本醫用書籍;達爾文通過幾十年不斷的觀察和試驗,最后成功撰寫了《物種起源》,這一系列的結果告訴學生科學探索必須要具備契而不舍的精神,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要培養學生耐心觀察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觀察,的事物進行記錄,通過每天的觀察對事物區別之處進一步的掌握和了解,在連續一周期之后,從而找出該事物存在的主要特點。除此之外,在小學科學試驗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觀察來掌握試驗資料,提高學生觀察的耐心,使其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
五、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
小學科學教師必須要注重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這能夠使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具有靈敏的感知。科學家所得知的定理、定律、結論都是在細致的觀察中所得到的。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當前科學教學已經逐步走上生活化,因此,教師必須要注重根據實際情況相應的調整,能夠盡量的使課堂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連接在一起,既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有利于學生能夠運用各種教學資源得出科學合理的結論。學生只有在走出課堂,才能夠通過自身的觀察培養自身敏銳的觀察能力,因此小學科學教師必須要注重對小學生特點的把握,利用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科學教師并不是要對每一項觀察都要引導學生進行,但是任課教師可以利用每周一節課或兩節課的時間帶領學生觀察周圍的植物和動物,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是學生學習科學學科的重要途徑,對學生未來發展和學習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因此任課教師必須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生觀察試驗中,不斷的督促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幫助小學生從觀察力延伸到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質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曉寅.小學科學教學中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J]. 新課程導學,2018(07):95.
[2]顏永平.小學科學教學中觀察能力的培養研究[J]. 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