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麗 田芳 馬義 張玉蓮 肖迪爾 張璐璐 楊秋霞 李靜 吳方芳 郭嚴如 羅艷紅 何靖 羅崇敏
【摘要】基礎課是為專業服務的,是專業知識學習的基礎。參與式教學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 以活動為主, 平等參與”的教學理念,也是師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諧、熱烈的合作式或協作式的教學方法。貴州農業職業學院基礎教學部分別對該院農藝工程系、經濟管理系、食品藥品系和茶學系所屬的6個專業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實證分析后得出:“以學生為中心”的參與式教學應加強課堂組織、明確教學內容、注重效果評價。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 參與式教學 問卷調查 課堂組織 效果評價
【課題】《基礎課(以語文和體育為例)“以學生為中心”參與式教學的實證研究》, 編號KY-ZS-2017A02。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5-0243-02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職業院校普遍存在學生基礎較差,綜合素質相對較薄弱,對基礎課是“望而生畏”,沒有多大學習興趣。因此,如何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讓專業課“感受”到基礎課的服務,是基礎課面臨和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那就是進行基礎課教育教學改革。
20世紀90年代以來, 我國學者們提出了參與式教學是“以學習者為中心, 以活動為主, 平等參與”的教學理念。參與式教學同時也是師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諧、熱烈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擁有參與和發展機會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是一種合作式或協作式的教學方法,目的是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為此,貴州農業職業學院基礎教學部為期一年的課題《基礎課(以語文和體育為例)“以學生為中心”參與式教學實證研究》應運而生。
二、問卷設計與調查實施
調查分兩個階段進行,分別是2018年春學期和2018年秋學期。2018年春學期調查對象為貴州農業職業學院農藝工程系17級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專業和經濟管理系電子商務專業共108名學生。2018年秋學期調查對象為貴州農業職業學院食品藥品系食品加工技術專業、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和茶學系茶樹栽培與茶葉加工專業、茶藝與茶葉營銷專業共133名學生。這些班級已開展參與式教學改革,具有參與式教學改革的經歷,具備實施參與式教學問卷調查的樣本資格。
第一階段調查設計了問題8個,有單選題3個、多選題個和開放式問題1 個。第二階段調查設計了17個問題,其中11個單選題、5個多選題、1個開放式問題。為保證問卷的回收與填寫效果, 兩個階段的調查均利用課堂時間以班級為單位發放問卷, 并要求學生即時填寫。實發數與回收數一致,且均為有效問卷。
三、實證分析
(一)第一階段調查。調查對象為2018年春學期17級綠檢專業和電商專業108名學生。
1.參與式教學喜歡分析。
針對“您對‘以學生為中心的參與式教學所持態度”的四個選項中。絕大多數同學選擇“喜歡”,有超過20%的同學選擇了“非常喜歡”,僅有3人選擇了“不喜歡”,無人選擇“不喜歡”選項。如表1所示。
2.參與式教學收獲分析。
對于“您覺得開展基礎課‘以學生為中心的參與式教學一般會有哪些獲得?”這個問題,大多數同學選擇了“學會查閱整理資料” “學會團結協作”和“敢于展示自己”,尤其是“學會團結協作”,幾乎所有的同學們都覺得在參與式教學中必得收獲。還有同學增加了“可以培養組織能力”“增進同學之間的了解”“能鍛煉臨場應變能力”“可以增強自覺性”等獲得。如表2所示。
3. 參與式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比較分析。
“請簡要談談基礎課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參與式教學與傳統教學(老師講學生聽)有何不同?”關于這個問題全體同學“口徑”非常一致:參與式教學比傳統式教學好。并羅列了二者課堂氛圍的活躍與沉悶、學生主動與被動、老師主宰與主導等形成強烈對比。
(二)第二階段調查。調查對象為18級食品藥品系和茶學系133名學生。其中男生37,女生96。
1.參與式教學必要性分析。
“您認為高職生有沒有必要進行參與式教學?”該問題設置了三個選項,絕大多數同學選擇了有必要進行參與式教學,僅有2人認為沒必要。有6人表示無所謂。如表3所示。
2.參與式教學的學生參與情況分析。
“您覺得您體驗過的參與式教學課堂情況如何?”近一半同學覺得他們的課堂有部分同學積極參與,超過40%的同學認為他們的課堂同學們參與是十分積極的,課堂非常活躍。僅有3人認為興趣不高。如表4所示。
3.參與式教學愿意程度分析。
“如果讓您參與小組討論的話,您是否愿意?”對于這個話題,超過一半的同學明確表示愿意,有三分之一的同學表示非常愿意,10%的同學表示一般。僅2人表示不愿意參與。如表5所示。
4.參與式教學收獲分析。
“您認為參與式教學可以鍛煉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同第一階段調查非常一致,絕大多數同學認為在參與式教學中“團隊合作能力”的獲得是非常明顯的, “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領導與協調能力”和“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也是大多數同學們認為在參與式教學中能得到鍛煉與提升的。如表6所示。
5.參與式教學的弊端分析。
在開放式問題“您認為參與式教學的弊端有哪些?如何改進”中,同學們的話閘子就打開了,在肯定了參與式教學諸多益處之后,集中體現為秩序混亂、效率不高、興趣不大三方面。
四、結論與討論
“以學生為中心”參與式教學旨在學生主動、全面和深度參與課堂教學, 在學習與掌握課程知識的過程中, 訓練與優化自身的能力結構。針對學生對參與式教學“不愿意”“興趣不高”“無所謂”,覺得參與式教學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在參與式教學在開展的過程中“秩序亂”“效率低”“沒興趣”等現象,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增強參與式教學的實際效果。
(一)加強課堂組織
1.活動時間設置。教師要根據每個活動的內容合理設置活動時間,小組人員人數的搭配也要講究。人數不宜過多,5至6人一組最好。人員的搭配也要注意男女比例的搭配、大方與害羞同學的搭配、學習好與學習不好的搭配……在分享環節也要注意機會均等。
2.教學秩序的維護。教學秩序在制定活動規則時就應力求學生自覺遵守,還可指定專人負責或同學們輪流負責。
3.課堂的掌控。一個專業的老師,控場能力也是其基本功。在參與式活動中要提要求、定規則、嚴監督,要適時把控課堂,要會調動課堂氣氛,要自然設計師生間的現場互動等等。
(二)明確教學內容
1.了解學情。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基礎差,學習習慣養成不是太好。高考的失利讓他們不夠自信。同時,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結構也比較復雜,有中職生、應屆高中生、社會考生。清楚學情后才能有的放矢地擬定教學內容。
2.明確教學內容,確定學習目標。職業院校的目的是培養高層次的技能型人才,知識以“適用、夠用”為原則,因此在制定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難點時要注意知識的實用性與新穎,在課前要讓學生知曉與明確相對應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與難點,在學習的過程中才會做到目標明確,才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注重效果評價
參與式教學評價體系更注重于過程性和結果性相結合的效果評價方式,也即要由學生過程性的參與效果評價和結果性的學習效果評價兩部分共同組成。
1.參與效果
從考勤、課前預習、小組活動、課后作業等考查學生的參與程度。通過老師評分、小組長打分、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多種方式考量學生是全方位參與還是主動參與還是被動參與。讓學生的參與效果隨時記入平時成績。
2.學習效果
在學習效果方面,著重考查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能力習慣的習得等。考查學生在參與式教學中是否掌握和應用所學知識, 是否有效提升其邏輯思維與抽象思維能力、語言表達和評價能力概括和分析能力、團隊分工與協作能力,是否了解和熱愛自己所學專業,是否樹立職業理想,培養責任心、進取心、自尊心、自信心。
總之,隨著職業院校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學生為中心”的參與式教學方法與手段在各職業院校和專業中得以實施。我們力求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不懈實踐,讓參與式教學法花開得更艷,果結得更實。
參與文獻:
[1]徐福英,劉濤.參與式教學效果的實證研究——以山東工商學院本科生為樣本[J].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報,2017(06):67-71
[2]王麗芳,秦奕.參與式教學法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運城學院學報,2013(04):95-97.
作者簡介:
萬麗(1971-)女,貴州貴陽人,貴州農業職業學院高級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