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艷波
【摘要】??? 檔案是社會發展和歷史活動的真實記錄,做為一名這方面的具體工作人員,從事檔案工作,就要研究其歷史、現狀和發展前景,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從事這項事業的檔案工作者去做理性、深刻思考的。基于此種情況,本文分析研究了檔案的起源和演變。
【關鍵詞】??? 檔案起源??? 檔案演變??? 檔案管理??? 檔案發展??? 起源??? 演變??? 檔案
對于檔案,人們似乎并不陌生,但又不十分清楚。因為一提到檔案一詞,許多人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人事檔案,或只想到人事檔案。什么是檔案的準確概念?它的種類和作用怎樣界定?我們還是從檔案的起源和演變說起。
一、遠古時代檔案的萌芽
我國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的檔案和檔案工作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發端可追溯到遠古時代。人們從事共同的勞動創造了共同的語言,但語言既不能遠傳,又難以持久。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為了適應復雜的生產和生活的需要,便創造了“結繩”和“刻契”兩種方式,用以交流思想、處理事務和輔助記所謂“結繩”,就是在繩子上打結扣,以繩結的大小、多寡位置的上下和所涂顏色的差別,來表示不同的意義。《周易注》記載:“古者無文字,結繩為約,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易·系辭》也說:“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所謂“刻契”,就是在木片或其他物質上刻寫標記,不同形式的符號表示不同的事情和意義。“結繩”與“刻契”,在一定程度上記錄和反映了人們的實踐活動,已具有初步、原始的表意、備忘、信守、留存和憑證的作用。因而說它們是遠古時代檔案的萌芽。了解這一切,有助于我們對檔案價值的認識和把握。
二、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檔案——甲骨檔案
考古成果已經證明,距今三千五百年前的商代(約公元前17世紀初至公元前11世紀),就有了檔案和檔案工作。清光緒25年(1899年)在河南省安陽小電村出土的甲骨卜辭,便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文字記錄的檔案。甲骨”是龜甲和獸骨的統稱,是占卜的用具,也是殷商時期的書寫材料。當時,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人們的神權觀念嚴重,認為人世間的各種大事,諸如天氣的晴雨、農作物的豐歉、戰爭的勝敗皆由神靈主宰。因而,凡是商王活動和君國大政均先用甲骨占ト吉兇,祈求保佑。然后,再將占ト的時間、主持人姓氏以及應驗的情況等刻寫在甲骨上,并將其保藏在宗廟內,以備查考。由于商代凡大事皆占ト,甲骨檔案便記載了王朝祭祀、征戰出巡、狩獵、畜牧、農事、災害、生子和疾病等方面的情況。考古學家陳夢家在分析卜辭的性質時說:“殷代社會,王和巫史既操縱政治大權,又兼為占ト的主持者,所以這些卜辭也可以視作政事的決定記錄”,“屬于王室的文書記錄,是殷代的王家檔案”。甲骨檔案是研究商代歷史的第一手材料,它的出土曾被譽為我國近代史料的四大發現之一。
三、檔案制成材料的演變
在我國漫長的古代社會,檔案載體家族可謂豐富多彩,種類繁多。除甲骨檔案外,還有以鑄字、鐫刻等方式書于鐘鼎等青銅器物上的金文檔案,以堅硬的石料為介質的石刻檔案,以竹木和絲織品為書寫材料的簡牘和縑帛檔案等。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紙張生產技術的提高、產量的擴大,紙張逐漸以低廉的價格、輕柔的質地和便于書寫、運輸、保管等特點成為官府文書的主要書寫材料。
至近代,檔案載體家族成員進一步增多,出現了以磁性材料感光材料或其他合成材料為載體的,對人類記憶的留存產生了重大影響的聲像檔案。與紙質檔案相比,聲像檔案有更強的可視性。
20世紀中期以后,檔案載體又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即產生了以代碼形式記錄于磁帶、磁盤、光盤等載體,依賴計算機系統存取并可在通信網絡上傳輸的電子文件或稱電子檔案。
四、檔案的詞源
我國的檔案和檔案工作,雖歷史久遠,但“檔案”一詞的出現卻還是明末清初的事情。古代的“甲骨檔案”、“金石檔案”石刻檔案”、“簡牘檔案”和“縑帛檔案”等,都是后人根據其載體的不同形式而命名的。從現存史籍看,由于紙張出現之前,竹片、木片多用作書寫材料,因而文書、檔案常被稱作“冊”“典”、“中”、“簡冊”、“簡牘”和“典籍”等。
紙張用作書寫材料后,寫作需在案幾上進行,文書、檔案又有了“文案”、“案牘”、“文牘”、“文書”和“簿書”的稱謂據學者考證,在《清太宗皇帝實錄》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甲午日記載中就三處出現“檔案”一詞。不僅使用“檔案”一詞,而且對其進行了惟妙惟肖說明的則是大約成書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楊賓的《柳邊紀略》,其中稱:“邊外文字,多書于木,往來傳遞者日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存儲年久者曰檔案,日檔子,以積累多貫皮條掛壁若檔故也。然今文字之書于紙者,亦呼為牌子、檔子矣。”對于“檔”字,《康熙字典》的解釋為“橫木框檔”,即木格框架之物;對于“案”字,《說文解字》釋作“幾屬”,即類似小桌子之類的物件。由此引申,又把處理一樁事件的有關文書叫做一案。“檔”與“案”連用,顧名思義,就是存入檔架的文書。現今“檔案”一詞的科學含義,既是這原始意義的深化、發展,又保留著它原本的形象。
武艷波,女,漢族,1971年2月出生,吉林通榆人,現任職于吉林省通榆縣發展和改革局,研究方向為檔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