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莉娜
[摘要] 目的 探討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在首發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將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60例首發高血壓患者納入本研究,隨機均分為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以及干預后服藥依從性。 結果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SAS評分及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服藥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SF-36各項評分(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心理健康)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結論 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在改善首發高血壓患者心理狀態、服藥依從率以及提高生活質量方面效果明確。
[關鍵詞] 首發高血壓;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心理狀態;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3?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9)02-0149-03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病,該病發病因素復雜,是誘發多種嚴重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1]。高血壓的發病和遺傳因素、精神和環境因素、年齡因素、生活習慣因素、藥物的影響等均有關系,也和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甲狀腺疾病、腎動脈狹窄、腎臟實質損害、腎上腺占位性病變、嗜鉻細胞瘤、其他神經內分泌腫瘤等其他疾病有很大的聯系。隨著國內高血壓發病率的逐年升高,該病的臨床治療和護理已經成為了研究的熱點。我院針對首發高血壓患者疾病認知度不足、服藥依從率差、心理問題多等實際情況[2]實施了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有效解決了上述問題,現將其臨床優勢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60例首發高血壓患者納入本研究。經常規血壓監測確診為首發高血壓、學歷水平為中學及以上、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其他類型高血壓、合并其他急慢性疾病者、有精神障礙或交流障礙者。隨機均分為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觀察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50~78歲,平均(52.62±5.85)歲;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50~78歲,平均(52.68±5.77)歲。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包括引導進行相關檢查、配合醫生完成治療以及出院指導等。
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①健康教育。通過發放健康手冊、組織觀看視頻、小課堂等多種形式開展健康教育,向患者和家屬普及高血壓疾病知識、防治知識、治療重要性、心理狀態對預后的影響、自我照料技巧、飲食控制知識等,從根本上提高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知度,避免個人錯誤思想導致不遵醫囑用藥的情況發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識與能力[3]。②心理護理。針對不同患者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家庭情況等開展一對一人性化心理護理,誘導患者傾訴和宣泄,掌握其誘發不良心理狀態的根源,針對性進行心理疏導、鼓勵和安慰,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減輕其心理壓力[4]。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以及干預后服藥依從性。
心理狀態評分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5]進行評估,二者包含20個條目,分界值分別為50分和53分,超過分界值表示存在焦慮抑郁,且評分越高表示焦慮或抑郁狀態越嚴重。
服藥依從性判斷依據[6]:完全依從:按照醫囑劑量與時間服藥;部分依從:多數時候能夠按劑量與時間服藥,偶爾忘記服藥或更改劑量與時間;完全不依從:多數時候或完全無法遵醫囑服藥;依從率=(完全依從+部分依從)/總病例數×100%。
生活質量評分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7]共包括36項問題,涉及4個軀體健康維度(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和4個精神健康維度(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心理健康),每個維度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0.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率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后SAS評分及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同組干預前(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SAS評分及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服藥依從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服藥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后SF-36各項評分(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心理健康)顯著高于同組干預前(P<0.05);觀察組患者干預后SF-36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中老年人是高血壓的主要發病群體,患者因年齡增加,機體功能發生變化,容易因血壓控制不佳而發生多種并發癥或心血管不良事件[8]。已有調查研究顯示,部分高血壓患者由于缺乏對疾病的正確認知以及治療期間存在不良心理狀態導致治療依從性下降,影響預后效果[9]。國內研究報道也指出,長期服藥治療的高血壓患者通常易燥易怒、過于謹慎,極易出現過度焦慮的情況,不僅影響服藥依從性,也會對下丘腦神經內分泌產生影響,導致心輸出量增加或小動脈痙攣等不良生理改變[10-13]。因此,需及時采取干預措施進行合理控制。我院針對上述情況結合多年護理經驗總結了一套針對性較強的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策略,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干預后SAS評分及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可見通過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能夠幫助患者減輕心理壓力,改善其心理狀態。觀察組患者干預后服藥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也證實了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能夠通過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掌握度與治療積極性從而達到提升服藥依從率的目的。而觀察組患者干預后SF-36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則與患者服藥依從率提高后治療效果得到保證,從而改善了癥狀體征有關。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慢性身心疾病,在我國有較高的發病率、死亡率和致殘率,而且知曉率低,治療率低,控制率低,部分患者存在有病不愿意服藥、不難受不服藥、不根據病情服藥等特點[14-16]。存在這些情況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對于高血壓病的基本知識缺乏足夠的認識,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是改變患者不正確認識的有效方案。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輔導患者積極治療,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治療效果,是十分必要的。一般人群認為,沒有出現頭痛、頭暈、頭昏等癥狀,就不是高血壓,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很多患者血壓升高時,并沒有表現出異常的感覺,直至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后,才發現血壓升高。然而已經錯過了最好的干預時機。還有部分患者,即使知道自己是高血壓,一旦血壓正常,就自行停藥,斷斷續續使用降壓藥,這樣會使得血壓反彈。另外,時高時低的血壓,對健康危害更大。
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藥物治療要堅持不懈,減少意外情況的發生,十分必要。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要讓患者充分了解高血壓疾病的相關知識,讓患者知曉良好的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對于治療高血壓疾病的重要性,控制好血壓的必要性。還可以開展高血壓俱樂部活動,給患者和家屬提供一個有效的健康教育場所,制定有效的教育計劃和教育內容,適當的增加教育講座、觀看錄像光盤等,安排有經驗的患者進行經驗介紹,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健康教育是一項投入少、效益大的保健措施,是預防高血壓病癥的最為有效的措施。通過健康教育,患者對于高血壓疾病的認識水平得到提高,增強了自我保健意識,充分調動了患者治療的積極性,建立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總之,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在改善首發高血壓患者心理狀態、服藥依從率以及提高生活質量方面效果明確,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Aslan NA,Vural C,Y?覦lmaz AA,et al. Ropofol versus thiopental for rapid-sequence induction in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ve patients:A factorial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J]. Turk J Anaesthesiol Reanim,2018,46(5):367-372.
[2] 劉靖. 心理護理對首發高血壓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 中華全科醫學,2014,12(8):1335-1337.
[3] Meng F,Zhao Y,Wang B,et al. Endothelial cells promote calcification in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s from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J]. Cell Physiol Biochem,2018,49(6): 2371-2381.
[4] Naessens DMP,de Vos J,VanBavel E,et al. Blood-brain and 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 permeability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J]. Fluids Barriers CNS,2018,15(1):26.
[5] 段泉泉,勝利. 焦慮及抑郁自評量表的臨床效度[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26(9):676-679.
[6] Rajpura JR,Nayak R. Role of illness perceptions and medication beliefs on medication compliance of elderly hypertensive cohorts[J]. J Pharm Pract,2014,27(1):19-24.
[7] 楊小,王陽,李秀君,等. SF-36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評價[J]. 解剖科學進展,2009,15(4):383-385.
[8] 張燕,江春霞. 首發高血壓實施心理護理對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38):63.
[9] 王曉波,劉卉. 探討心理護理對首發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31):35.
[10] 潘向榮,張琴. 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療效影響的Meta分析[J]. 當代護士(中旬刊),2015,13(8):79-81.
[11] 林燕. 綜合護理干預對首發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及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 慢性病學雜志,2016,17(11):1247-1249.
[12] 郭菲娜,李物華. 社區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不良因素分析[J]. 上海醫藥,2018,39(16):36-37,52.
[13] 邱蕾,魏建華,程瑞霞,等. 健康教育干預措施對清晨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的作用[J]. 安徽預防醫學雜志,2018,24(4):298-300.
[14] 熊愛民. 老年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及護理進展[J]. 當代護士(中旬刊), 2017,15(5):14-17.
[15] 楚斯垠,張福英,馬亮,等. 社區心理護理干預對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知信行的影響[J]. 全科護理,2016,14(8):760-762.
[16] 沈志瑩,鐘竹青,丁四清. 高血壓患者服藥自我效能的研究現狀[J]. 護理學雜志,2018, 33(17):102-105.
(收稿日期: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