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
摘要:我國著作權保護工作正在朝著越來越好、越來越規范的方向發展,但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著作權保護的難點在于:著作權保護制度方面嚴重滯后,知識產權意識欠缺;著作權侵權取證困難,維權成本過高;早已形成對網絡著作權侵權的道德放縱之勢。為我國文化事業更好的發展,在著作權保護的立法方面,需要更加關注實際,在建立健全著作權法制方面更具有前瞻性,著作權的保護方面還需要進一步與國際接軌,積極學習借鑒國外先進成熟的經驗。
關鍵詞:網絡環境? ?著作權? ?保護? ?難點? ?發展方向? ?立法
2018年4月26日恰恰正是第18個世界知識產權日,這一天,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著名作家瓊瑤與著名編劇于正侵害著作權糾紛一案,當日刊行的《法制日報》第四版對該案相關判決的主要內容予以刊登。根據本案執行依據的要求,于正應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在新浪網、搜狐網、樂視網、鳳凰網顯著位置刊登致歉聲明,向瓊瑤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逾期不履行,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將在媒體上公開刊登判決主要內容,所需費用由于正承擔。[1]至此,長達四年的這一著作權侵權案件才塵埃落定,從這一馬拉松式的著作權維權案件中,我們可以窺見當今時代我國知識產權尤其是著作權保護的現狀,作為海內外著名的文化人士、著名作家的瓊瑤女士,想要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尚需要如此窮追不舍,那些普通人的著作權保護,其難度更是可想而知。
一、目前我國著作權保護的現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于1990年9月7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吨鳈喾ā穼嵤┮詠?,通過一系列保護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的制度和措施,在激發創作、活躍版權市場、幫助著作權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等方面,都起到了有效的保障作用。整體而言,我國著作權保護工作正在朝著越來越好、越來越規范的方向發展。但同時,目前我國的著作權保護現狀,跟著作權保護做得較為完備的西方國家相比,的確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因此,著作權保護是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過程中仍需花費更多力氣去努力、去完善的工作之一。
隨著高新科技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世界早已不是知識階層的專屬權利,它早已放下了高精尖的“身段”,“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統計顯示,截至 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到8.02億。在互聯網極其普及的情況下,傳統紙質媒介的影響越來越弱,數字化形式的各類文字、音樂、影像、聲像等作品則開始廣泛流傳。由于在數字化技術的環境下,對各類作品的復制、改編等極為方便、快捷,因而形式各樣的網絡自媒體如博客、微博、微信公眾平臺、企鵝媒體平臺、百度百家號、今日頭條號、抖音、快手等,如雨后春筍般蜂擁而出,原創、改編、轉發的各類圖文、音像、影像等各類作品傳播的成本極其低廉,在這樣的大形勢下,必然會對傳統知識產權的制度安排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同時還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挑戰。
在如此飛速發展的社會傳播形勢下,越來越多的知識產權尤其是著作權受到了侵權損害,盡管國家相關部門一直在努力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但法律法規相較于新生問題滯后性,以及執行不到位、維權成本高等一系列原因,導致在出現大量的著作權被侵犯的情況下,僅僅有極少數人去維權且維權成功者微乎其微的現狀。
二、網絡環境下著作權保護的難點
與傳統的文化傳播載體相比,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給作品的原創者維護自己著作權帶來了一系列新難題。眾所周知,互聯網具有通融互聯、高速流動、資源共享、開放包容等特點,這些特征或者說優勢是互聯網得以飛速發展的最重要原因,每一位互聯網的享用者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到自己想要獲取的信息,可以將這些信息為己所用,甚至可以不費吹灰之力使用這些信息資源從事盈利性的商業行為并贏取利益,如此一來,這些信息權利的擁有者想要保護自身的著作權,難度明顯增大。
首先,我國在網絡著作權保護制度方面嚴重滯后,知識產權意識欠缺。著作權作為一種基礎性資源,對于國家與民族文化事業極其重要,它們支撐著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娛樂、網絡游戲等一系列產業。如果失去了著作權保護的支撐,我們的文化產業將會失去活力與動力,會極大打擊文化資源創造者的原動力。然而,包括著作權在內的知識產權保護,在我國畢竟是一種新生事物,根基不牢,發展的過程中又阻力重重,在著作權的立法保護方面一直處于滯后狀態。以網絡游戲為例,我國針對網絡游戲著作權保護而言,法制建設可以說僅僅是剛剛提上日程,盡管有一些只言片語的規定,卻明顯缺乏更適合操作的細則和解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些簡單的法規完全不足以應付早已經發生的侵權事件。更為嚴重的是,在絕大多數的網民之中,著作權保護意識可以說一片空白,既意識不到自己原創圖片、文字、視頻等信息有自身不容侵犯的權益,更不知道隨意使用他人的原創文化資源有可能觸犯法律??梢哉f,著作權保護理念的缺失,在我國早已不容忽視。
其次,權利人維護自身著作權取證困難,維權成本過高。由于網絡上獲取相關信息資源方便,而且獲取的資源內容也較容易改頭換面、修改使用。以一篇文章為例,將一篇文章句式上加以調整,詞語上進行一些替換、挪移,簡單修改之后,這樣移花接木后的“偽原創”之作,在現代的技術條件下仍然無法識別,僅僅依靠著作權的所有人在浩如煙海的網絡世界中去尋找侵權證據,無異于大海撈針。同時,互聯網后臺技術非常成熟,對侵權內容進行修改、刪除且不留痕跡,早已經不存在任何的技術障礙,這就在侵權案件的取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困難。而且著作權的權利人維權成本之高令人難以想象,以瓊瑤狀告于正的案件為例,一場官司前前后后拖了四年之久,經濟成本、精力成本、時間成本等可想而知,如此高的維權成本,讓很多人明知自己被侵權,但是害怕維權中的繁文縟節、得不償失,只能搖頭嘆息、望而卻步。
最后,歷史原因、利益驅動等因素,早已形成對網絡著作權侵權的道德放縱之勢。在互聯網最初興起之時,我國政府給予了非常優厚的扶持政策,尤其是在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的保護方面,幾乎讓網絡世界成了“法外之地”。按照2000年11月22日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網絡媒體使用在傳統媒體上發表的作品以及網絡媒體使用在其他網絡媒體上發表的作品時,可以無須征得著作權人同意。直到2002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上述問題進行了必要的糾正,第十七條明確規定:《著作權法》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轉載,是指報紙、期刊登載其他報刊已發表作品的行為。也就是說,除了報刊,以其他任何方式轉載已發表的文章,均須事先征得原創者的同意。但至今為止,這條規定似乎早已消失過往規定的慣性中,并沒有起到實質性的限制作用。而且更為嚴重的是,在絕大多數國民的認識中,除了抄襲之外的著作權方面的侵權行為,并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
三、我國著作權保護的發展方向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著作權所需保護的客體毫無疑問會進一步擴大,因此,在著作權保護的立法方面,要更加關注實際,在建立健全著作權法制方面更具有前瞻性。其中,進一步完善、規范著作權訴訟程序勢在必行。在越來越開放、復雜的網絡環境下,著作權保護具有特殊性,在對著作權權利人利益進行保護的同時,還應密切關注網絡服務商、普通網民大眾等多方利益,從而保證網絡信息傳播權得到有效而恰當的適用,使得原創文化資源利益最大化。
此外,著作權的保護方面,還需要進一步與國際接軌,積極學習借鑒國外先進成熟的經驗。我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曾加入著作權保護的國際條約,進一步規范國內外市場的版權行為。隨著我國文化、傳媒、娛樂等行業與世界交流越來越多,著作權糾紛也必然會越來越國際化、全球化,跨國類的著作權案件也會越來越多,在這樣不可更移的大形勢下,我國必須進一步健全完善著作權保護機制,尤其需要學習借鑒西方國家有關著作權保護的制度,保證我們在與世界的對話中保持積極、主動的態勢。
綜合而言,在網絡環境之下,著作權保護工作越來越繁重,也必然會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國應當充分利用新思路、新技術、新手段等,進一步強化著作權保護意識,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有效解決目前存在著作權保護立案難、舉證難、賠償難等問題。進一步強化著作權保護,是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著作權作為文化發展的重要資源,需要進一步加快推動修訂法律法規,強化落實,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參考文獻:
[1]讓侵犯著作權者亮相現形[N].《法制日報》第四版,2018-04-26.
(作者單位:鄭州外國語新楓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