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航 徐海祥
摘 要:鄧小平作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對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進行了深刻思考和深入探索,從而形成了一系列政治體制改革思想,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制度建設思想。40年政治體制改革的實踐表明這一思想具有強大生命力,當今仍具有借鑒意義。重溫鄧小平的制度建設思想有利于我們堅定信心,繼續不斷深化改革。
關鍵詞:鄧小平;政治體制改革;制度建設;當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1 — 0059 — 03
2018年12月1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了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大會上,習總書記充分肯定了我們40年的改革成果,強調改革開放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的重大貢獻,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這是習總書記對改革開放的高度概括。其中在政治建設方面,習總書記強調我們要不斷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認為目前的政治建設展現出了強大力量。這離不開幾代領導人的共同努力,其中,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政治建設中制度建設方面的深刻理解和突出貢獻構成了當前我國推進制度建設的寶貴思想財富,至今讀來仍有所收獲。在紀念改革開放40年的今天,重溫鄧小平關于制度建設的重要思想,對當前全面深化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改革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一、鄧小平制度建設思想的形成背景
建國之后,我們黨從革命黨轉變成執政黨,從領導人民進行武裝斗爭轉變為領導人民進行國家經濟建設,從領導人民奪取政權轉變為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管理社會。在這種情況下,黨和國家必須改變其管理模式,這需要通過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完整的制度體系。鄧小平針對當時的社會現狀提出了一段重要論述:“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1〕在這里,鄧小平同志把制度建設擺在了突出位置,明確肯定了制度建設對于黨和國家的重要作用。他認為“如果不堅決改革現行制度中的弊端,過去出現過的一些嚴重問題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現。”〔2〕也就是說,必須要加強黨的制度建設,靠著健全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才能保障國家的長治久安,這也為黨的政治體制改革提出了方向。
二、鄧小平制度建設思想的主要內容
為了改變當時體制機制當中的弊端,鄧小平對黨和國家的制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設想,其中還提出了一些具體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改革黨和國家領導制度
第一要加強黨的領導。共產黨是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堅強領導核心。加強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事業取得進步的根本保障。因此鄧小平強調,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要堅持共產黨領導原則不動搖,因此制度建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第二要明確黨委和政府的職責,改善黨的領導。鄧小平同志認為“黨委的領導主要是政治上的領導,保證正確的政治方向,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3〕。明確職責后,黨才能更好的管路線、管方針、管政策,“集中力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組織監督工作。”〔4〕以此更好地改善黨的領導,進而加強黨的領導。
(二)改革黨的組織制度,培養中青年干部
在黨的組織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方面,鄧小平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在1980年《黨和國家領導制度改革》中他提到了干部選拔任用問題。他認為,現行的組織制度不利于選拔人才,要勇于改革不合時宜的組織制度。
第一,在改革黨的組織制度方面,鄧小平指出,要“健全干部的選舉、招考、任免、考核、彈劾、輪換制度”〔5〕根據鄧小平的這一思想,各級黨組織對領導干部建立了科學的管理體制,實行了民主考評、民主測驗和民主推薦工作,實現了干部人事的依法管理和公開監督,推動了組織制度改革。
第二,在培養中青年干部方面,鄧小平非常重視選拔中青年干部,強調黨和國家的干部隊伍要有計劃的進行更替,實現干部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和專業化。在這里他借鑒了國外的經驗,認為資本主義社會“在發現人才使用人才方面是非常大膽的,它有個特點,不論資排輩,凡是合格的人就使用,并且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從這方面來看,我們選拔干部的制度是落后的,論資排輩是一種習慣勢力,是一種落后的習慣勢力”〔6〕因此鄧小平提出要“讓比較年輕的同志走上第一線,老同志當好他們的參謀,支持他們的工作,這是保持黨和政府正確領導的連續性、穩定性的重大戰略措施。”〔7〕對年輕的有專業知識又有經驗的人才一定要“大膽提拔”“放心使用”。
(三)改革黨的監督制度
干部隊伍建設,除了把優秀人才選上來,用起來,還要對其進行長期有效的監督。因此鄧小平十分重視黨的監督制度建設,認為“對于我們黨各級領導人(包括黨委會的所有成員),應該有監督。”〔8〕為此,鄧小平制定了多種形式的監督制度。
第一是黨內部的監督。這首先體現在黨委會的內部監督。各級領導干部在推進制度建設方面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因此必須將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作為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此時,黨委會內部的監督制度就顯得十分重要。鄧小平指出“對領導人最重要的監督是來自黨委會本身或者書記處本身。或者常委會本身。” 〔9〕其次,黨內部的監督還體現在建立健全紀檢監督機構。鄧小平認為一定要發揮好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作用,強化紀檢監督工作,“各級紀檢委員會和組織部門的任務不只是處理案件,更重要的是維護黨規黨法,切實把我們的黨風搞好。對于違反黨紀的,不管是什么人,都要執行紀律,做到功過分明,賞罰分明,伸張正義,打擊邪氣。”〔10〕
第二是群眾監督制度。除了黨的內部監督,鄧小平還指出“要有群眾監督制度,讓群眾和黨員監督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11〕在這里強調人民要時刻監督領導干部,讓搞特權的干部受到應有的懲罰。
三、鄧小平制度建設思想的當代價值
自鄧小平提出制度建設思想之后,歷屆國家領導人都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豐富的探索,對黨的制度建設提出了一系列看法。特別是在黨的十八大以后,習總書記繼承、豐富、發展了鄧小平的制度建設思想,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總要求,即“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這一要求凸顯了制度建設的重要地位。因此,學習鄧小平的制度建設思想有利于更好的理解習總書記在制度建設方面的重要論述。
(一)制度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選擇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總書記強調新時代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堅持以黨章為根本遵循,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因此想要實現全面從嚴治黨必須要加強黨的制度建設。為此,我們需要從鄧小平的制度建設思想中汲取營養,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當前從嚴治黨的重點和難點。
第一要樹立問題意識,找出當前中國共產黨制度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作為制度建設的突破口。鄧小平制度建設思想的重要經驗之一就是堅持問題導向,他深刻剖析了當時黨在政治生活中的突出問題,將解決問題的重點放在制度建設上,提出了一系列制度建設的具體措施。我們要向鄧小平學習,樹立問題意識,尤其在當前改革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需要我們有正視問題的自覺。習總書記多次強調問題意識,提出:“直面問題是勇氣,解決問題是水平。什么問題難就重點解決什么問題,什么問題突出就著力攻克什么問題。”〔12〕目前,黨內政治生態面臨諸多問題,因此習總書記強調要嚴肅黨內生活,凈化政治生態。由此可見,樹立了問題導向有利于我們更有針對性的解決黨制度建設方面的突出問題。
第二要堅持制度治黨。鄧小平認為,制度具有根本性、長期性、穩定性和確定性的特征,制度的保障是具有根本性的保障。所以,鄧小平同志將制度建設提升到了能否贏得人民信任、能否鞏固黨執政地位的高度并提出了一系列制度建黨的思路。習總書記也非常重視制度治黨,十八大以來在全面從嚴治黨思想下,我們發揮黨的制度優勢,制定和完善黨的各項具體制度。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將制度建設貫穿于黨的其它五大建設之中,更是體現了制度治黨對于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性。
(二)制度建設的目的是為人民謀幸福、為發展提供保障
十九大強調要把制度建設貫穿始終體現了制度建設本身的工具性,鄧小平的制度建設思想中也有類似的闡述,即制度建設的目的是為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服務、為社會發展提供保障。
第一,制度建設要為人民謀幸福。鄧小平提出的制度改革思想是當今制度建設理論的重要來源之一,都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幸福的目的。首先,在改革黨和國家領導制度方面,我們現在也非常強調加強黨的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同時,建立權力清單制度也是為了更好的理順政府職責,明確權力邊界,讓權力運行更公開。其次,在改革黨的組織制度、培養中青年干部方面方面,我們的選人用人制度越來越規范。目前,我們正在探索更加科學的干部管理體制,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切實解決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干部能進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問題。同時,我們也注重對干部的培養,探索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切實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撐腰鼓勁,讓每位領導干部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最后,在改革黨的監督制度方面,習總書記非常重視權力監督,提出要建立權力的制約與監督機制,“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規范和約束公權力,能夠更好的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讓政府更加高效廉潔。
第二,制度建設要為發展提供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制性要求繼續完善黨的制度建設。鄧小平指出:“現在經濟體制改革每前進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體制,就不能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經濟體制改革繼續前進,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13〕因此制度建設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社會進步。而在這一過程中,只有不斷完善黨的領導、建立一套科學嚴密的制度體系規范黨的活動才能改變過去以主觀意識或者個人經驗干涉市場活動、領導經濟工作的行為,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向前發展。
(三)制度建設必須要嚴抓制度執行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因此制度建設要嚴抓制度執行,確保有章必循。鄧小平非常重視制度的遵守和落實情況,我們當今制度建設也應如此。為此,我們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要嚴管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發揮示范帶頭作用。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帶頭貫徹落實黨的各項規章制度。領導干部由于既是制度的制定執行者又是制度執行的約束者,這樣的雙重身份很容易導致領導干部漠視規則,產生個人意志高于制度規范的想法。為此,鄧小平認為領導干部必須要嚴格履行職責,在工作中不帶有任何個人意志,不允許任何人凌駕于制度之上。只有領導干部帶頭遵章守制才能以上率下,在全社會激起遵守制度的浪潮。當前習總書記也非常強調抓住領導干部的“關鍵少數”,以此作為我們制度建設落實的首要切入點。
二是要經常性的開展制度宣傳教育,形成遵章守制的良好氛圍。由于中國有著長期的“人治”傳統,因此鄧小平認為要在全社會營造遵章守制的環境和氛圍,鼓勵社會各界按照制度和規范辦事。為此,各級黨委政府要經常性的開展制度宣傳教育,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宣傳制度建設的重要性和遵守制度的好處,讓遵章守制成為全社會范圍的良好習慣。
三是要嚴格監督制度執行。制度的執行需要監督,鄧小平制度建設的非常重要一部分內容就是強調監督的作用。現今,我們推進了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實現監察范圍全覆蓋、監察過程全覆蓋。同時設立反腐專責機構——監察委員會,獨立行使監察權。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創新之舉,更是對鄧小平制度建設的繼承和發展。
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發揮和增強我國制度優勢。然后他引用了鄧小平對制度建設的重要表述:“制度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因此我們要不忘初心,學習鄧小平制度建設思想,重視制度建設的地位,不斷改革體制機制,繼續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改革不斷深化。
〔參 考 文 獻〕
〔1〕〔2〕〔4〕〔5〕〔6〕〔7〕〔8〕〔9〕〔10〕〔13〕〔14〕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333、333,336,339—340,340,144-145,282,225,321,147,332.
〔3〕〔16〕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7,176.
〔11〕〔12〕鄧小平文選(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01,309~310.
〔1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50.
〔17〕牛月永,鄧小平制度建設思想及當代啟示,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5,(04).
〔18〕戴安林,鄧小平黨的制度建設思想論析,湖南社會科學,2004,(04).
〔19〕宋合利,論鄧小平對制度建黨的貢獻,經濟與社會發展,2010,(06).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