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 胡慶 邵進
摘 要:通過對貴州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問題的研究,了解貴州創業創新的總體情況及制約因素,明晰貴州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點,找準著力點,設計出合理可行路徑,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擴大就業、助民致富,激發全社會創新潛能和提升創新能力,助推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關鍵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貴州
中圖分類號:D790.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1 — 0080 — 03
國務院出臺《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的意見》(國發〔2015〕32號)以來〔1〕,貴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雙創工作,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搶抓國家將貴州列為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等重大機遇,全力實施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從營造有利于“雙創”的政策環境、制度環境和公共服務體系等方面培育以大數據為引領的“雙創”沃土〔2〕。但隨著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演進,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因此,選取貴州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研究選題,更大范圍上、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進雙創建設,具有較強的創新性、時代性、戰略性、現實性。
一、貴州省雙創主要做法和基本成效
(一)政策體系不斷完善
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了《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施意見》(黔府發〔2016〕25號)、《關于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若干政策的意見》(黔府發〔2014〕5號)、《中共貴州省委 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推動數字經濟加快發展的意見》(黔黨發〔2017〕7號)、《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黔府發〔2015〕29號)、《貴州省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黔府辦函〔2016〕98號)、《關于印發“雁歸興貴”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行動計劃》(黔府辦發〔2015〕31號)等一系列“實而管用”的文件,對我省的“雙創”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構建“四梁八柱”的政策體系,厚植雙創沃土;為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有關精神,結合實際制定部門支持雙創的發展的政策措施。如,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等部門分別出臺了《推進省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三年行動計劃建議方案》、《支持貴州科學院、貴州省農科院深化科研體制改革試點推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八條措施(試行)》等系列文件,在雙創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和科研資金管理、考評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系列改革探索。
(二)市場環境持續優化
為最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全力助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省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扶持和培育微型企業加快發展的通知》(黔府辦函﹝2017﹞38號),要求以大數據為引領進一步創新服務方法、優化扶持體系、提升保障水平,持續深化“3個15萬元”扶持政策效應,形成扶持和培育微型企業加快發展的良好環境。
(三)雙創平臺建設穩步推進
貴安新區、貴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遵義市匯川區先后批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區域示范基地。全省已擁有國家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2個、國家級孵化器4個、國家級眾創空間20個、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12個、省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32個,農民工創業示范園(點)23個,已建成省級眾創空間共45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37家,創業創新服務平臺1008個〔3〕。全省各類市場主體總量為230萬戶,注冊資本4.8萬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0%和42%。全省專利授權3774件,同比增長12.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2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國前列。帶動就業627207人,帶動大學生創業20000人以上,帶動農民工返鄉創業達91萬人〔4〕。
(四)營造“雙創”良好氛圍
一是成功舉辦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中國國際電子信息創客暨“云上貴州”大數據商業模式大賽、中國痛客大賽、中國國際數據挖掘大賽等一系列大數據高端交流合作平臺;二是連續五年舉辦“貴州人才博覽會”,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通過開展創業論壇、創業青年說、創業大講堂等文化活動,營造有時代氣息和地方特色的創業創新文化氛圍;三是依托貴州大學城各高校,打造“一周一論壇、一月一賽事、一季一嘉年華、一年一大會”創新創業活動交流平臺。聚集不同區域、不同層次創業者進行創業座談,相互交流。成功舉辦了以“智匯黔中、數創貴安”為主題的2016年“創響中國”中國貴安站巡回接力活動、全國雙創活動周貴安會場活動,活動累計吸引大學生9000余人參加。
二、貴州雙創發展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機制體制方面
為統籌協調,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貴州省政府印發了《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建立貴州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廳際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建立了全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廳際聯席會議制度,由省發展改革委等22家成員單位抓好各項工作的貫徹落實。但是,創新創業的激勵政策和配套措施還需進一步完善,部門之間的政策聯動還有待加強,部門決策分散,溝通協調機制還未有效建立;科研院所體制深化改革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科研人員的創新創業活力還未有效激發,行政化、公職化的現象依然存在。
(二)平臺建設方面
全省在培育區域示范基地、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農民工創業示范園(點)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創業創新服務平臺等數量上呈現持續增長趨勢,但是以大數據為引領,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相結合,全面推進眾創、積極推廣眾包、立體實施眾扶、穩健發展眾籌的創業創新格局還未形成。
(三)政策統籌方面
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了《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施意見》(黔府發〔2016〕25號)、《關于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應用若干政策的意見》(黔府發〔2014〕5號)、《中共貴州省委 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推動數字經濟加快發展的意見》(黔黨發〔2017〕7號)、《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黔府發〔2015〕29號)、《貴州省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黔府辦函〔2016〕98號)、《關于印發“雁歸興貴”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行動計劃》(黔府辦發〔2015〕31號)等一系列“實而管用”的文件,對我省的“雙創”工作進行全面部署,構建“四梁八柱”的政策體系,厚植雙創沃土,為我省雙創工作的整體推進提供了強力支撐保障。但是,合理高效的創業創新政策聯動體系尚未形成,政策出臺多,但及時落地少;互相協作、合力幫扶的聯動機制尚未形成,部門決策分散、整體聯動缺乏,各自為政多、溝通銜接不足。
(四)投融資方面
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初創企業、初次創業者,發展初期的瓶頸就是資金問題,為最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融資難、融資貴是長期困擾微型企業發展的難題,特別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表現得更為突出。為了從資金上為小微企業“輸血”,助力微型企業創新創業,貴州打出了“3個15萬”的財政、稅收、融資擔保等政策“組合拳”,對提高微型企業出生率、存活率和成長率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創業創新的擔保、風險分擔等機制尚不健全,貸款扶持政策不到位等,融資仍然是創業創新企業發展面臨的主要瓶頸。
三、實施全省“雙創”工作的思考
通過引導雙創健康有序發展,聚集資源、凝聚人氣,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進創新創業工作不斷深入發展,形成以大數據為引領的雙創新經濟。以集聚人才資源、抓好企業主體、構建支撐平臺、優化科技服務、深化體制機制為抓手〔5〕,進一步完善創新創業體制機制,著力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形成創新創業要素集聚化、主體多元化、資源開放化、服務專業化、運營市場化的發展格局〔6〕,必將為我省產業轉型、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新引擎。
(一)完善“雙創”生態系統
1.完善產業公共服務體系。探索組建若干具有專業特色的公共服務平臺,圍繞經濟發展需要和產業發展需求開展科研工作,加速技術的擴散、成果的轉化和產業集群進程,使技術平臺與信息平臺、技術交易網絡、企業家網絡實現有效互動,從而不斷輻射平臺的綜合服務效應,為企業內部和外部創業者提供低成本、全方位和專業化服務的同時,也為企業的創新產品安全提供強有力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支持包括技術創新、應用方式創新、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在內的各類創新活動。
2.完善創業孵化體系建設。圍繞創業不同時期需求,構建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相結合的全過程全要素孵化、差異化服務的孵化培育體系,建設一批商業模式創新、運行機制靈活、資源集聚度高的新型孵化器和創業服務平臺,加強孵化器之間的協同合作,大力發展專業化眾創空間及科技企業孵化器。
3.完善融資渠道。創新財政投入方式,綜合運用后補助、科技保險、貸款風險補償、貸款貼息、資本投入、代償補償、股權投資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科技創新研發;鼓勵金融機構開展科技保險、科技擔保等業務,引導保險機構、擔保機構等為科技型企業提供融資擔保;通過政策引導企業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促進銀企對接,推動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
(二)激發“雙創”內在活力
1.加快釋放政策紅利。完善支持科研事業單位人員創新創業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強化創新創業部門工作聯動機制,破除制約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障礙。圍繞鼓勵支持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力度,以稅費優惠、資金獎補等政策為杠桿,激發企業創新動力。
2.加強企業研發平臺建設。重點支持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效果顯著的企業,如從事能源、化工、材料等行業領域的企業建立科技研發平臺,進行裝備更新、工藝革新和產品創新,促進研發鏈、產業鏈和市場鏈的深度聚合,牽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3.加大與高校、科研院、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的合作力度。支持高校、科研院、行業協會、產業聯盟以智力投入、技術轉移、團隊合作等多種形式與企業開展多層次合作,促進優質科技資源的有序流動與互利共享。
4.支持企業開展內部眾創。通過企業內部資源平臺化,打造企業內生孵化模式,積極培育企業內部眾創文化,激發員工創造力,鼓勵有個性的創業型員工圍繞優化工藝技術、解決生產難題、形成典型工藝規范、固化創新成果、塑造大工匠精神走社會化創新創業之路;鼓勵科技型小巨人企業和創新型領軍企業通過向社會開放供應鏈,提供財務、市場、融資、技術、管理等服務,提升市場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鼓勵企業建立健全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機制,形成持續有效的創新動力。
5.促進平臺資源的互利共享。以科技資源服務網為載體,整合科技型企業成長梯隊內部資源、撮合供需對接,促進同領域企業間的相互融合和協同,打通產業鏈的縱向深度和橫向寬度,讓產業之間、業務之間的融合產生“化學反應”,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形成新的價值鏈,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
(三)強化創新主體能力
1.加強各市州對梯隊企業培育工作。加強對市州雙創工作的調度,各市州應結合本地發展實際,制定相應的培育措施,健全績效評估、考核和獎勵機制。通過省市縣三級聯動工作模式,充分挖掘、培育發展一批成長性好、科技創新能力強、市場潛力大的科技型企業,進一步擴大梯隊規模。
2.重點抓好“黔靈計劃”中“瞪羚”專項實施。著重發現一些體量小,發展勢頭迅猛的小企業,作為瞪羚企業和獨角獸企業的培育對象。對科技型企業進行摸底調研,對具有高成長性的科技型企業從政策、培育措施予以一定傾斜,使企業快速成長為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并推動企業向百億級、十億級創新型領軍企業集群式發展。
3.著重培育有影響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通過后補助資金支持,支持創新型領軍企業持續開展技術創新,并在企業上市、投融資等方面采取“一企一策”方式進行跟蹤服務,持續支持,爭取培育出國內有影響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
〔參 考 文 獻〕
〔1〕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5,(06):13-16.
〔2〕吳承坤.貴州:大數據領域成為“雙創”沃土〔N〕.中國經濟導報,2017-11-03(A03).
〔3〕王淑宜.我省多措并舉推動“雙創”基地建設〔N〕.貴州日報,2017-09-13.
〔4〕中國發展網.大數據領域成為貴州“雙創”沃土 創新主體穩健成長〔EB/OL〕.http://www.ocn.com.cn/touzi/chanjing/201710/tawyv18140925.shtml,2017-10-18.
〔5〕馮利斐,孫良宏.集聚創新對區域發展的作用機制研究——以杭州未來科技城為例〔J〕.山西農經,2018,(01):134-135.
〔6〕劉春雪.2016“創響中國”巡回接力重慶站正式啟動〔EB/OL〕.http://www.liangjiang.gov.cn/.
〔責任編輯:孫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