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主人翁,是國家興旺發展路上的強大主力軍。因此,如何做好對他們的思想教育工作也是大學教育活動中的一個關鍵問題。其中,少數民族大學生作為大群體中比較獨特的一部分,對于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也必須在方法上進行調整。基于此,文章以少數民族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為視角,從網絡教育的模式出發,對如何搞好這個特殊群體的思想政治教學研究活動進行詳盡的分析和論述。
關鍵詞:網絡教學;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
從網絡這個詞匯誕生開始,人們就一直致力于將其和各行各業的發展聯系起來,都希望借助互聯網的力量給本行業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教育行業自然也不例外。作為教育行業重要組成部分的大學教育一直是教育中的排頭兵,也是學生走出象牙塔、邁向社會的最后一個學習階段,可以說大學階段教育教學活動對每一位學生未來人生道路的規劃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其中,少數民族作為大學教育中一個特殊的群體,也一直學校教育中重點關注的群體,這種差異,是民族間文化和歷史的差異性所引起的。
一、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特點
要想做好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就需要首先對少數民族大學生這個群體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精準的定位,從而更好地去解決問題。
(一)民族意識強
民族意識,是一個民族文化最為集中的表現,也是維系一個民族存在和發展的強大精神紐帶。作為本民族的成員必然會對本民族有著強烈的認同感和維護感,對于本民族的意識有著崇高的遵從和向往。由于少數民族學生在大學之前的小學、初中、高中各學習階段基本都是在自己本民族的聚居地完成的,而在民族聚居地,其特殊性不會顯示出來,因此對于民族獨特性的體現并不十分明顯,但是大學階段的教育使他們離開本民族的聚居地,來到經濟文化空前繁榮的大城市。引起他們的民族意識一時間被無限放大,最終原本就很強烈的民族意識就進一步加強。
(二)民族文化差異大
“少數民族”之所以稱之為少數民族,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民族所擁有的人口數量較少,而是擁有同樣的傳承、文化、宗教、習俗、禮儀的人口數量較少。中華民族是一個包含了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就如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一樣,每一個民族都有著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文化。在自己的民族聚居地,大家所遵從的、所習以為常的行為在大學這個校園中都是獨特的存在。而一個民族的文化造就了本族人民精神世界的基本框架,因此文化間的差異性,帶來的是意識層面的差異性。
(三)語言交流的障礙
語言作為一個民族溝通和交流的工具,不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都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少數民族的大學生而言,在自己民族聚居地所使用的語言肯定是自己的母語,生活和學習皆是如此,而漢語和英語則成為他們的第二和第三種語言。步入大學的校園使他們發現自己民族語言成為獨特的存在,更會發現使用的群體是非常少的。因而在最初的大學階段可能還會存在溝通、交流有障礙等問題。
(四)容易成為反華勢力和分裂主義的目標
隨著國家的強大,一些擁有著不當目的和認識的國家和勢力就借著“中國威脅論”的名義到處散布分裂民族和國家統一的言論。而少數民族雖然作為國家這個大集體的一部分,他們所擁有的本民族的文化、意識、歷史,更容易成為不法分子的目標,而少數民族大學生從自己本民族聚居地來到大城市求學,“鶴立雞群”的獨特之處使得他們更容易成為這些不法分子的目標,也更容易被引誘。
二、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的必要性
通過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獨特性的分析,對于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的意義是一個需要進一步要明確的問題。
(一)有利于國家的穩定和團結統一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一直是多民族的國家和民族。經歷數千年戰火與歷史洗禮頑強地走到現在,所以我們堅決不允許任何視圖分裂國家的行為的發生。和平、團結、統一是國家穩定戰略定位和目標。少數民族的大學生,不僅是整個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同樣也是本民族的希望。因此,做好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學活動,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人生理念是一個利國利民的活動,也是對反動勢力和分裂主義最好打擊,因此必須要正確認識這門課程的重要性。
(二)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從學生這個角度而言,他們身份決定了他們現階段依舊是處于學習的狀態,學習是他們最主要的任務,既然要學習就應當將最全面的知識傳授給他們。不僅僅要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個人的發展道路、方向、價值觀。對于少數民族的大學生而言,由于特殊性的原因存在,使得他們的意識層面的學習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對于他們的全面協調、持續性發展而言是一門必不可少的學科。
(三)有利于學科的發展和建設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作為一門具有普遍性的課程,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教育、錘煉、導向都有著重要的作用。而少數民族的大學生作為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針對他們的教學活動更是這門課程的獨特性的展現。一門課程要有長遠發展的動力那就必須具備能夠被普遍接受的特征,更要有彰顯不同的獨特之處。從哲學的角度出發,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共同存在才是事物的完整構成。因此,對于學科發展的完備性和先進性而言,做好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教學活動是必需的環節。
三、網絡教學的弊端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的觸角已經遍及各個行業,對于教育行業而言,網絡教學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勢趨,但是網絡教學中的弊端也是非常明顯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導向的不可控性
網絡的崛起不過短短數十年,但是它發展速度卻是驚人的。而且目前對于它未來走向并沒有一個十分明確的定論。可以說:“人類創造了它,卻不能夠預知它”。正是因為它的未知性,使得它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載體,就會存在一個突出的問題,即內容導向的不可控性。畢竟學生通過網絡進行的學習活動并不是只局限在一方天地之中的,他們所擁有的是整個互聯網世界,包括已知和未知的,如此就會大大增加學生誤入歧途的風險。
(二)內容的海量性
當今時代,已經是“大數據”的時代,之所以稱之為“大數據時代”,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網絡中所存儲的數據信息的海量性。對于大學生而言,對這些數據信息的真假和好壞的判斷會受他們人生閱歷和實踐經驗的局限。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嚴重的偏差。
(三)網絡用戶的虛擬性
網絡世界雖然也被我們稱之為世界,但是它依然跟我們的現實世界有著很大的不同。在網絡世界中大量充斥的是虛擬的人和物。作為大學生來說,他們是即將踏出校園步入社會的“幼童”,他們需要經歷人生的風雨,但也需要一定保護。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作為針對意識層面的教學活動,雖然也具有一定的虛無性但都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和網絡世界的虛無是有著嚴格的界線的。因此,將網絡作為教學活動的載體時要著重避開其自身的虛無性,始終堅持課程本身的真實性。
(四)網絡用戶的隱蔽性
網絡世界由于其天生的虛擬性造就了用戶在一定程度的隱匿性,在人們意識里是如同“香巴拉”一般的存在,從而造就了人們在整個網絡世界中行為的肆意和無所顧忌。而思想是意識層面的活動,自然是自由的、不受限制的。但是自由的前提是自律。只有能控制自己行為的人才會擁有真正的自由。為所欲為和肆意妄為不是自由而是在邁向束縛的深淵。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和網絡世界的隱匿性無疑是背道而馳的。而網絡和教學活動的結合是希望給教學帶來如虎添翼的效果,不是畫蛇添足的不利影響。
四、如何通過網絡做好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活動
文章已經對網絡走進教學活動中的弊端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但這些弊端的存在并不能阻擋網絡教學的興起,因此如何化解這些弊端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具體的解決策略有以下幾個。
(一)增強自身的滲透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雖然是教學活動,但也是文化的傳播和導向,因此要做好這項教學活動就要充分發揮文化自身的滲透功能。借助網絡教學模式,從課堂教學到日常的生活,從電腦到手機客戶端,將整個教學內容點滴化和日常化,逐步滲透到學生的意識層面,在不知不覺中引導學生的思維意識和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完成教學活動的目標。
(二)增強導向性功能
在當今社會,任何事物都離不開網絡這個事物的觸角。但是從國家和民族的層面出發,每一個民族和國家都必然會有自己的主流文化。考慮到網絡世界的思想意識繁雜性,率先建立起“主流文化”陣地,為學生的網絡學習活動打造一方“凈土”。隨著主流陣地的不斷擴大,其他思想意識對學生的影響就會不斷減少直至消亡。正如習總書記所說:打鐵還需自身硬。
(三)增強外在的動態性
不同的學生對于思想層面的需求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學生在不同的階段也會有著不同的需求。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學課程必然具備動態性這樣突出的特征。這個動態是指課程自身理論知識的動態更新和針對學生群體在不同階段所表現出的思想意識活動的差異性進行的動態調整。更重要的是少數民族大學生自身有著不同于其他學生的獨特之處,對其的思想教育教學活動更是要有針對性和突出性,堅決不能搞一刀切或是一概而論。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四)保持內容的差異性
思想政治教育這門學科在所有的大學都是一個四年制的、全覆蓋的存在。但是,作為初入校園的大一新生和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文科專業學生和理工科專業學生對于這們課程的需求度有著很大的不同。而且即使同樣作為大學,學校與學校之間的教育理念也是有著很大的不同。這就要求這門課程必須在內容上呈現出很大的不同。根據專業、年級、學校的不同向學生傳授具有一定差異性的理論知識。例如:對于政治學專業的學生而言,一般深度的知識理論肯定不能滿足他們對于這門課程理論知識的需求,專業性決定了他們始終要比其他專業的學生走得遠、深入的更為透徹。同樣的,對于即將畢業的學生而言,他們更需要的是對于職業方面的思維導向而不是其他方面。作為大學生中群體的少數——少數民族大學生他們對于這門課程的需求必然也是不同于其他學生。因此,同樣一門課程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始終要保持內容和方法上的差異性。
(五)始終保持課程的實踐性
大學生思想政治這門課程整體以理論知識為導向,但是任何課程的學習不僅需要豐厚的理論知識,更需要具體的實踐活動來鞏固理論知識。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門課程也必須要有實踐部分來支撐理論知識,否則就是空中樓閣,很難長久的存在。而且,僅僅靠理論學習,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接受也是有限的,必須要有實踐活動來鞏固。這門課程的實踐教學可以采用“時事政治評析”、“主體活動演講”、“紅色旅游參觀”等方式。同時,作為少數民族的大學生,他們對于本民族的文化和歷史擁有著很高的認同感,針對他們的思想政治教學活動就需要注重對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風俗、精神的學習和體驗,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鞏固他們的理論知識。
五、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對以網絡為載體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的實踐進行了分析和論述。闡述了網絡教學的弊端和針對這些弊端的具體解決措施。少數民族大學生,雖然具有自身的獨特性,但他們依舊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因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教師要認識到他們的獨特之處,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突出他們的特殊性、保持他們的普遍性。堅持“一分為二”的看待問題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龍雪娜,張灝.文化中斷理論視域下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2).
[2] 羅海燕.“互聯網+”視野下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16,2 (14):60.
[3] 黃艷.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系列論文之一[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7(02):88-93.
[4] 洪偉.文化自覺視野下的]少數民族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J].西部學刊,2016(06):28-30.
[5] 沈慧.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與分析[J].內蒙古統計,2016(01):25-27.
[6] 弋維君.中東部地區高校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培養環境適應能力途徑研究——以江蘇省某高校為例[J].求知導刊,2016(24):14-15.
[7] 顧廷方,王圓圓.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數民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索[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36(07):85-87.
[8] 張妙珠.新媒體環境下提高蒙古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與實效性研究——以集寧師范學院為例[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17(02).
基金項目:文章為2017年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7388。
作者簡介:唐敦雙(1971- ),湖北民族大學副教授、法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