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體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實踐中呈現出了基礎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特點,一方面,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與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另一方面,也使得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漸嚴峻。基于此,本文以大學生就業思政教育為研究視角,從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分析出發,討論大學生就業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之后針對輔導員老師如何實現自身在就業思政教育中的角色提出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 思想政治教育 輔導員 角色
大學生就業思政教育就是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就業理念,在這一工作中輔導員教師發揮關鍵作用,具有自己的角色擔當。在社會就業形勢不斷嚴峻的宏觀背景下,高校輔導員如何實現在就業思政教育中的角色,提高就業服務能力已經成為集中關注的問題。
一、大學生就業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自1999年,高校擴招這一戰略開始實施之后,我國教育事業發展中高校招生的數量以每年40-50萬人的速度激增,1998年高校招生人數108萬左右,而到了2013年增長到700萬左右,在短短的10余年的4發展中增加了6倍。加上現階段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在社會中有2000萬之多的新增城鎮勞動力,還有近400萬人的下崗職工等待就業,1.5億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大規模向城市轉移,這使得本就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雪上加霜。近年來大學是就業形勢可謂是逐年嚴峻化,根據教育部的相關信息顯示,2018年全國各大高校的畢業生總量達到了820萬人,與2017年的795萬人增加了近30萬,高校畢業生的總人數在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歷程中創下了歷史新高。結合國家人社部的相關信息,如果將中職、高職畢業生以及2017年沒有獲得工作崗位的大學畢業生疊加在今年的畢業生總量中,2018年待就業的畢業生人數達到了1500萬之多,這是一個驚人的數據,在這個數據的背后暗藏著我國大學畢業生正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就業形勢。隨著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得分不斷增大,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經成為大學生本身、家庭、高校以及政府集中關注的熱點問題。嚴峻的就業形勢直接影響了高等教育的健康穩定發展,不利于社會安定團結與社會穩定,對于人才強國戰略的深化落實以及科教興國戰略的穩步推進也將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與此同時,現階段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還體現在一部分學生的錯誤就業心態與不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上,自身實踐能力不強、眼高手低的心態等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就業。所以,通過高效的就業思政教育轉變大學生的就業理念是非常必要的。
二、基于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輔導員角色實現路徑
(一)樹立服務理念、增強服務意識
在高等教育,就業思政教育是非常關鍵的環節,尤其現階段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比較嚴峻,更應該發揮大學生就業指導的作用,轉變大學生的擇業理念、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創業意識與能力,實現大學生就業率的提升。在大學生就業思政教育工作中,輔導員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需要向學生傳達最新的就業政策與就業形勢,還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理念與就業觀念,滲透創業教育,提高學生自主創業能力[1]。由此可見,就業思政教育是一項自系統性的工作,這要求高校輔導員在開展該項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樹立服務意識,實現對大學生的全程服務。
在大一階段,輔導員在開展就業思政教育的過程中,側重點應該放在讓剛走進校門的學生認識自己的專業,使得學生可以熱愛自己的專業。加大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指導力度,使得學生可以樹立正確的擇業理念與就業觀念。高校輔導員應該向學生滲透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內容,對學生開展職業性向測試,使得學生可以樹立正確的職業規劃意識,進而幫助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在大二這一階段中,輔導員老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專業特征以及興趣愛好,基于學生的職業性向特點,展開體驗式的職業教育活動。鼓勵與引導大學生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結合,進而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感知與反省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進而指導學生去改變自身的不足,最終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
大三的時候,輔導員應該開展一些主題式的就業教育,向學生傳達最新的就業政策以及社會整體就業形勢,讓學生深入的了解人力資源市場的發展動向與需求,為學生提供與社會接觸的機會。與此同時,要引導學生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飽滿向上的熱情對待日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指導學生明確認知自己的職業定位,進而為就業能力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大四,輔導員教師所開展的就業思政教育工作中,主要應該側重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引導學生制作精美的個人簡歷,傳授學生應聘技巧等等,使得學生可以在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與此同時,輔導員教師要開展高效的職業道德教育,使得學生可以在未來的工作實踐中愛崗、敬業,引導學生形成合作意識、競爭意識與責任意識。
(二)轉變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方法
若想進一步提高就業思政教育的整體水平,高校輔導員教師必須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將切實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為學生提供高效的就業指導作為根本出發點與最終立足點。輔導員老師要結合自身在就業思政教育中的角色擔當,充分分析當代大學生心里特點以及價值訴求的基礎上建立健全有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發揮的思政教育模式,不斷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基本能力。引導與鼓勵學生成立就業相關方面的社團組織,支持大學生參加社團活動,進而提高學生的求職技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理念與擇業觀念。
大學生在就業的過程中具備自己的愿望,同樣也具備選擇職業的權力,這是一種主體意識的體現,所以高校輔導員在開展就業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進而開展與實施具有啟發性與引導性特征的就業教育。在中央十六號文件當中明確指出,針對當代大學生群體多開展的始終教育工作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教育內容要與生活貼近,進而使得思政教育具備針對性與時效性,思政教育活動體現出吸引力與感染力,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與輸送現代化建設實踐中需要的人才[2]。基于這一要求,輔導員在組織實施就業思政教育的過程中,要集中凸顯學生的主體意識,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輔導員要始終將學生的利益作為歸屬點,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問題,注重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的結合,凸顯出就業思政教育的人文精神。
要實現對大學生就業的個性化指導。在開展就業思政教育的過程中,要始終秉承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而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就業指導與就業服務。所謂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就是將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作為基礎,從尊重個體發展的角度出發,為學生潛能的發掘與發揮提供條件,在就業服務與就業指導的過程中,要做到因時而變、因地而變、因人而變。從工作方法上來看,輔導員老師一定要實現個性化的就業教育,個性化的就業咨詢、個性化的就業訓練[3]。由于大學生是一個主體,他們的性格、能力、興趣愛好以及未來的發展規劃都是各具特點的,所以輔導員老師一定要走進學生群體中,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進而量體裁衣,制定出不同的就業教育方案,提供個性化的就業服務指導,使得學生可以充分的認知自身的潛能,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發揮自己的特長,呈現自己的閃光點,避免在就業與擇業的過程中存在盲目性、隨意性。在就業服務的過程中,輔導員老師一定要結合不同學生的知識結構、實踐能力以及個性特點,在充分了解學生擇業方向與就業需求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就業信息,讓學生在擇業與就業的過程中少走彎路。
三、結語
綜上所述,提高大學生就業思政教育水平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就業觀念與擇業理念的需要,是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需要,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就業形勢與了解就業信息的需要,更是有效解決嚴峻就業問題的需要。希望通過文章的闡述,可以使得廣大輔導員教師深刻認識到就業思政教育的重要意義,認知自身在就業思政教育過程中的角色擔當,結合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與就業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標,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樹立服務意識,實現高效的就業指導與個性化的就業服務。
參考文獻:
[1]王胡英.高校優秀輔導員角色形象研究[D].浙江大學,2017.
[2]黃晗.基于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輔導員角色實現[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13):180-181.
[3]蘭英.基于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輔導員角色實現[J].高校輔導員,2014,(02):41-45.
(作者簡介:閆紅玉,講師,作者單位:魯迅美術學院,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