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知識經濟的信息化發展,知識成為制約人們全面發展的重要因素,德育課作為中職院校的一門必修課,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本文探討了中職院校在德育課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及策略方法,為今后中職德育課教學提供了科學依據。
關鍵詞:中職院校 德育課 創新思維 實踐能力
德育課是中職院校開展德育教學的一門必修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對中職學校畢業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因此,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中職德育課的主要目標。
一、中職德育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方法
中職院校學生大多來自弱勢,受自身文化水平和個人發展經歷所限,職業學校學生的家長難以為子女提供有效的教育幫助,家庭經濟情況對子女教育成本的負擔的能力有限。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處于學生群體中的弱勢。在高中擴招以后,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學生多半學習基礎差、學習習慣差。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心理狀態在同齡青少年中處于弱勢。在“學而優則仕”的上千年文化積淀形成的社會輿論中,進入職業學校是他們無奈的選擇。他們背負著成年人都難以承受的鄙薄職業教育的沉重精神壓力,有著與普通高中學生相差極大的心態。多數學生有一種“失敗者”的心態,往往心灰意冷,覺得前途無望。結合中職院校學生自身的特點,德育教學必須做出如下努力,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提高德育教師素質,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觀念是關系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長期以來,中職德育教師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在德育教學上存在一些問題,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利。因此,中職學校要加強對德育教育工作者進行培訓、制定政策,鼓勵他們提高學歷層次,攻讀高一層的學位,培養一批德育課的骨干教師。建立對德育教師定期到企業培訓的制度,使他們實施了解企業對人才規格、職業道德、職工素質的要求和標準,使得德育教學更符合社會、企業的需求,根據需求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改革教學內容,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保證
德育是一門綜合學科,德育教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人的思想和行為,要與時俱進,不能設置條條框框。因此,德育課的教學內容不能僅局限于教材,教學采用豐富的德育內容,尤其是要在課堂穿插有感染力的案例、事跡。
例如,學習《職業生涯規劃》這一部分時,可以聘請當地知名的成功人士或者優秀員工來進行現身說法,讓學生對未來職業發展前景、企業的用人要求、以及人生發展規劃目標有明確的認識,讓學生認識到創新和實踐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從根本上重視創新意識的培養。
例如,學習《科學思維與創新》這一節時,運用多媒體展示牛頓的“微粒說”以及愛因斯坦的“波粒二象說”,讓學生討論辯證思維法在認識事物中的應用,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怎么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的,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應變能力,培養學生觀察、思維、創造等能力的發展,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中職德育課傳統教學模式一貫采用講解教材,將案例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的單一模式,但受學生自身水平的影響,學習能力差的同學對課堂興趣不高,聽完一堂課一頭霧水。因此,結合新課標的要求,要豐富德育課教學模式,采用靈活多樣的互動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因此,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選用新型的教學方法,即情景式教學法;模擬表演式教學法;辯論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例如,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一節,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展示原始人使用的石器——傳統手工工具——近代機器工具——智能機器,工具的整個發展過程以圖文的形式展示,即采用情景式教學模式,把抽象的問題內容化,把概念性的內容形象化,創設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引導學生在情境體驗中學習德育知識,觸動學生的思維、啟迪智慧,身心投入到課堂中來,老師在播放過程中解說,圖文并茂的展示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思維的動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例如在學習“常見的消費者心理”一節中,可以安排小短劇“送禮風波”等,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即采用模擬表演教學模式,將社會內容引入到課堂,學生在課堂上體驗社會實踐,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便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學生在準備以及表演過程中,注意尋找“心里感覺”、“思維方式”以及行動邏輯,在體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例如,學習“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課程”這一節,教師可以安排以職業生涯為主題的活動,要求學生進行一分鐘自我介紹(可以制作幻燈片或者寫成文章)、職業分析活動、職業生涯設計、用人單位招聘面試模擬等活動,把枯燥的課堂讓學生作為主體參與者,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強化自我教育。完成活動準備,學生必須完成分析活動要點、查閱資料、撰寫文檔,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學生的分析問題、查找資料、文字表達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辯論式教學法:即分組或者全體學生對提前設定好的命題,各抒己見,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思維,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辯駁觀點,在辯論中互相學習、主動獲取知識、提高自身素養。針對辯論式教學,教師可以設置辯論觀點,并對班級分組,給同學留出充足的時間查閱資料、梳理知識、觀察感悟,在準備的過程中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到下次可以辯論賽的形式展開課堂教學。讓學生帶著目標自主學習,有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在辯論過程中提高思維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
另外,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從教學方法入手,還可以進行更深入的拓展,走出教室,進行開放式教學。中職德育課程是服務于社會、行業、專業的綜合性課程,其教學就要來源于社會、服務于專業,僅僅局限于教室課堂教學不能充分發揮教學效果。因此,中職德育教學要有計劃的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走進生活,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中職德育教學的任務是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培養全面素質的青少年,實踐能力也不可忽略。因此,德育課可以結合教學、以及教學班級的專業,安排適當的社會實踐活動。例如,組織電器專業的學生走進社區開展義務維修服務,營銷專業的學生進入超市促銷活動,旅游專業的學生走進景區義務導游。通過這些活動引導學生更好的探索自己所學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在活動中發展自己的潛在能力,實現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二、結語
綜上通過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從提高教師素質、改變教學內容、改變課堂模式以及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四個方面進一步拓展教學空間,使教學內容延伸到課外班級活動中,實現德育教育與社會生活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敏明.中職德育課堂教學中開展實踐活動的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5,(26).
[2]竇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拓展和延伸中職德育課堂教學[J].職教通訊,2014,(12).
[3]劉秀釵.志愿服務活動在90后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以福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3).
[4]王斌,洪洲培,朱巧旋.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育人功能——以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0).
[5]姚中進.中職德育課程教學實效性調查分析與改革建議[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3,(01).
[6]涂曉琴,梁春生.中職德育課討論式教學的有效性分析[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3,(02).
(作者簡介:何金美,本科學歷,工作單位:廣東省輕工業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