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喆 臧倩
【摘要】為了充分發揮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功能,為了進一步加強高校教學、科研及人才培養工作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緊密聯系,更好地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同時借助于地方和企業的優勢,為校企合作提供更大空間,以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突出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產教融合 協同育人 應用型人才 培養模式
一、突出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的意義
1、加快文化產業發展
項目中,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統文化項目:琥珀(煤精)雕刻技藝的傳承與創新作為實踐的目標,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和科技條件、加速地方文化產業發展,提升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度,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
2、構建“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
高等教育應當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培養的是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應用型人才。這類人才具有鮮明的職業性、技能性、實用性等崗位特征。因此應按崗位對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的需求作為最高原則來設置專業,制定教學計劃。“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培養思路正是這種需求的集中體現,應大力推廣和提倡。同時,學校也應針對企業所需的產品與技術進行開發,以實現學校培養人才、研發產品和技術服務三大功能。
3、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目前,高校的教師大多是從高校直接分配的,他們專業水平高,理論知識豐富,但缺點是知識應用能力不強,實際操作水平不高,這也極大地影響了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創設實習基地,興辦專業產業,為廣大教師,特別是專業課教師參加實踐、提高實際工作的能力提供了條件和機會,而且在實際工作中,教師把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把教學與科研相結合,這有利于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提高教學的質量,對高校建立一支過硬的師資隊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國內外應用型人才培養現狀
長期以來,高校形成的以科研為主要追求的模式還未完全改變,致使高校人才培養與市場的結合度不夠緊密,因此制約了高校對社會發展的總體推動作用。
在高校對教師的評價體系中,教學、人才培養與科研所占比重嚴重失衡,科研為主的指揮棒導致教師將不少的精力都集中在寫作論文和爭取科研項目,而面向企業、面向市場和面向應用的校企協同內生動力不足。教學和人才培養的效果具有隱性的滯后性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即使投入很大的努力,短時間內也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放眼國內外優秀高等院校,他們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都重視有加。20世紀80年代以來,應用型人才培養層次高移,美國、歐洲各國、日本等一些國家已經陸續實施四年制技術教育類型,甚至是專業碩士、專業博士的培養,歐洲許多國家已實現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從而實現技術技能的積累,以謀求更強的國際競爭力。我國也相繼出臺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好發展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要求建立現代高等教育體系,實現高校分類管理和和人才培養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建立政府指導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多種形式的產學研戰略聯盟,開展合作教育,培養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清華美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已相繼聘請各行業工藝大師到校授課,讓工藝大師走進課堂,大學學子走近實踐,實現真正的教學相長。
三、具體改革內容
1、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是銜接學校辦學指導思想、學校定位和教育教學具體工作之間的橋梁,是將人才培養目標具體化的重要環節。人才培養模式的制訂受到了學校辦學指導思想、辦學思路、辦學傳統、學校定位、學校現有條件等的制約和影響,同時也受目前我國企事業單位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職前教育與培訓制度的制約和影響,許多該屬于是企事業單位職前教育與培訓的內容對地方院校的教學工作產生了很大的擠壓。因此,研究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和緊迫。
要在高校開展以“大師進課堂教學”為切入點、社會實踐為關鍵點、環境營造為支撐點、創業能力培養為落腳點的“四位一體”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2、人才培養目標和應用型人才規格的確定。
高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都應圍繞人才培養目標來進行。在人才培養目標的統率下,地方院校所進行的各項教育教學工作才可能是切合實際的、是符合學校定位的。無疑,大多數地方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是適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這就需要深入研究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規格是什么,即應用型人才應具備何種基本素質,具備何種程度的專業素質等。即實現“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面向市場、適應需求,平等協商、互惠互利,課程設置以就業為導向,實現從傳統教學體系到現代教學體系的轉變,提升學生文化素質、技術素質、職業素質和能力素質,解決學生就業難等問題。
3、地方院校準確定位。
定位是地方院校發展的首要問題和基礎問題。要做好這個問題,就必須深入研究地方經濟發展狀況、經濟產業結構以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類型;研究周邊高等教育發展的優勢和特點,分析地方院校的辦學歷史,總結其辦學經驗與教訓,并對現在的辦學基本條件和教師狀況進行摸底。地方院校應找準自己的定位區間和發展空間,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方向,以地方傳統文化資源為依托,實現地方院校的準確定位。
人才培養質量是衡量一所大學辦學水平的最重要標準,校企協同是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對高校突破自身發展約束,提升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校企協同創新,為社會培養更多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是當今社會發展的迫切要求,也是高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尋求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