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定標
摘 要:近些年,我國教學改革的發展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許多中小學校為了實現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都在積極探尋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的模式及方法,農村學校也在積極改善陳舊的教學體制。但是目前來看,我國農村高中的教學條件還比較落后,現代智能化的教學手段并沒有應用在農村教學課堂中,由此引發的教學模式落后、管理機制不科學都會阻礙農村高中學生解方程的能力。簡要分析農村普通高中數學教學的現狀,并探究一些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解方程能力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農村普通高中;解方程能力;教學對策
一、目前農村普通高中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在農村高中的教學階段,方程是數學學科內容中一個重要的知識點。但是高中數學的方程形式較為復雜,并且適用條件也相對較多。部分基礎較差、計算能力薄弱的學生在學習方程的時候容易出現很多問題,因此,高中數學教師要及時幫助學生分析解方程中存在的問題,培養學生解方程的邏輯思維能力。另外,我國農村高中的教學條件還比較落后,教學設施極其不完善,缺乏現代化的多媒體等教學設備,這些也都直接影響了數學教學的進度。部分農村教師的教學觀念不先進,數學專業素質能力較差,這些不利的因素都會阻礙學生解方程能力的發展。因此,農村學校和教師要積極探究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二、提高農村高中學生解方程能力的教學策略
在高中數學解方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方程的形式和特點,抓住方程的結構特征和解題規律來尋找合適的解題技巧和方法,利用常規的解題方法簡化繁瑣的運算步驟,有效提升數學課堂解方程教學的效率。
(一)善于將問題轉化
數學的解題過程實質上就是命題的連續變化過程,由此看出,將問題進行轉化可以成功地簡化解題過程,思維的轉化與拆分是數學解題過程中一種重要的方程思維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復雜的方程問題簡單化,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充分挖掘方程題目中蘊含的數學條件。
在高中數學解方程的解題思路中,拆項是一種較為簡單便捷的解題思路,通過拆分復雜的方程形式,達到簡化方程的目的。例如,在解方程 + +…+ = 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先仔細地分析一下方程的結構,引導學生將方程的每一個分式都拆分成兩個分式之差的形式,即 - + - +…+ - = 的形式,然后通過消除相同的分式部分而達到簡化方程的目的。
(二)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能力
人類認識事物的最初級形式就是直觀的感覺和知覺,而知覺的最高級形式就是觀察,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行為,同時也是認識事物的最便捷途徑。在高中數學教育階段,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在解方程的過程中能夠洞察解題的突破點,透過分析題目而看到本質的考點要求,科學地選擇解題思路求解方程,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和質量。
例如,在解多次方程(6x+7)2(3x+4)(x+1)=72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教授給學生“代換”的階梯思路。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觀察解這道方程題目的突破口,幫助學生思考原方程的等價形式,即首先設y= [(6x+7)(6x+8)(6x+6)],也就是將y=6x+7代入到原方程中,得到y2(y+1)(y-1)=72,此時學生就可以輕松地求出方程的兩個解,y2=9和y2=-8。-8不滿足條件,所以舍去。最終求解得到x1=- ,x2=- 。
(三)培養學生善于聯想的能力
有教育學家指出,聯想是促進問題轉化的橋梁,具有難度的問題都是具有復雜聯系的思維過程。因此,學生能否準確觀察到問題的特征,并能夠運用相關知識進行相應的聯想和擴展,找出問題的根源因素,才是決定問題解決速度和效率的關鍵。其中,在高中數學教學階段,疊加法就是一種幫助學生拓寬思維、展開聯想的有效解方程的方法,適合于方程組的分析和解決。
例如,在解方程組的過程中,有方程1.y+z-3x=2,方程2.z+x-3y=4,同時還有方程3.x+y-3z=6.這三個方程之間聯立組成一個方程組。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設置疑問,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運轉,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然后引導學生認識疊加的方法,將方程1、2、3相加起來,最終化簡為一個簡單的式子,即-x-y-z=12.并稱之為方程4.然后教師可以繼續提問學生,接下來該如何分析、操作。一步一步地分別將方程4和1,4和3以及4和2相加,分別得到x、y和z的值,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掌握高效簡便的解題思路。
總之,農村高中數學的教育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農村高中要提高學校的教育水平,強化教學觀念。同時,教師也要注重結合新的教學模式來幫助學生掌握解方程的思路及方法,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楊秀鵬.農村高中數學教學現狀及思考[J].英才教育,2017(2):12-14.
[2]王永忠.高中數學解題的思維策略[J].數學教學,2014(5):24-25.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