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寶虎
摘 要: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時,在整個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很容易出現情緒不穩定的現象,極易影響學習成績。因此班主任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越發重要。主要分析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以及班主任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途徑探索。讓班主任能夠與學生之間友好溝通,在校園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關鍵詞:學生;班主任;德育工作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騰飛,初中教育制度也在不斷地改革與完善。教育研究者發現素質教育真在被廣大師生越發的關注。其中,心理方面的教育與道德方面的教育又是其中的重點模塊。班主任不僅僅在校教書,更是能在學習生活中育人。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與價值觀念,促進學生的多方面共同發展。
一、目前班主任德育工作經常出現的問題
1.德育工作經常只走走形式
由于受到過去應試教育的影響,班主任相比學生的心理問題,更為注重學生的在校成績和學校的大學升學率等等。對于德育工作在課堂上只是一筆帶過,沒有花功夫與時間下去。這樣簡簡單單的幾句口頭講述,根本無法讓學生獲益。學生也無法理解到德育教學對于自己的重要性。雖然學校偶爾會安排一兩節的德育課程,但一般只是對相關內容簡單地硬塞給學生。簡單講解幾個問題,然后點名批評一些學生存在的不良習慣,便讓學生開始自習。在這樣的趨勢下,導致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不斷地只是停留在表面工作上,沒有真正做到實質。
2.班主任與學生的溝通較少
因為初中能擔任班主任的教師,大多是有著長久的教學經歷的老師。這些老師容易保留過去傳統的教學思維。不僅僅認為學習是最為重要的,更認為教師應該和學生保留一定的距離。這樣的距離感能使學生對老師保留敬畏之心,使老師具有威嚴。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之下,班主任對于開展德育工作只是簡單的傳達,沒有對學生真正的想法做到了解。便無法真正解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我們應該深知,缺乏溝通的教育工作,是沒有辦法很好地開展下去的。
3.班主任對學生存在一定偏見現象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的傳統教育影響下,許多教師認為學生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就是他的學習成績。這導致班主任容易認為那些學習成績在班級明顯落后的同學,就是心理方面存在一定問題的學生。班主任開展德育教學工作時,每次只針對那些學習差的同學,形成極大的偏差。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之下,那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同學容易形成心理負擔,產生一定自卑的負面心理。最終形成自暴自棄的惡性局面,卻無法挽回。
二、解決班主任德育教學問題的有效方法
1.對現有的德育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
那些傳統的德育教學極大地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無法達到預期的德育教學目標。所以,班主任應該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融入開展德育教學工作,并不固定于單單某一節課。當班級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圍時,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行為舉止,給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榜樣。定期在課下或課上聽取學生對于及其班級中出現的德育問題的意見,與學生一起建設班級的德育工作。班主任可以靈活開展德育教學工作,如組織班級同學設計相關的黑板報或手抄報等等,讓學生在日常的語文學習生活中就可以深刻體會到德育。同時,班主任需要尊重每個學生,在與學生交流溝通中真正了解到學生的內心想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理念。
2.班主任要與學生友好地溝通
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不能每次只是停留在單方面上,這樣對于德育工作的展開也是極為不利的。班主任需要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尋找老師解決問題。班主任要根據實際情況,摸清學生的特殊心理特點,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教學工作。在與學生友好溝通的過程之中,班主任也可以通過現在的新型網絡技術與學生交流,始終依據正確的德育工作原則,真正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無論是微信或者QQ都是班主任與學生溝通的良好渠道,這樣沒有面對面的壓力,學生更能夠放開壓力暢所欲言。讓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以此來推進德育教學工作的展開。
3.清楚學生之間存在不同的差異性
班主任在學校開展德育工作時,不能單純以語文等學習成績作為判斷學生的標準。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優點和缺點。對于學習成績落后的同學,要給予關心和幫助,鼓勵他們,讓他們對學習抱有積極的態度。與學生形成多溝通、多交流的教學氛圍。
班主任是學生整個初中生涯中最為重要的領路人,不僅僅是要求學生對學習方面要努力掌握,對于道德修養與綜合心理素質都要時時跟進。班主任要努力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真正想法。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需要與學生建立友好的溝通渠道,尊重每個學生的學習差異。以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來推進德育工作的展開,從而真正使學生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芮永紅.走進學生心靈打開學生心結: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才智,2013(26):105.
[2]單小燕.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理念和方法的探析[J].中華少年,2016(20):238.
[3]余佳倩,彭佳鑫.走進學生心靈,打開學生心結:論班主任德育工作新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6(14):192-193.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