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水蓮
【摘要】高中的數學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是區別于初中數學學習的地方。當前初中和高中的數學教學銜接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方面的問題形成既有教材的因素,也有教師和學生方面的因素,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立足新課程的標準,對初高中數學教學的銜接進行有效的探究,可以更好地使得教學得到有效的推動。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初高中 數學教學 銜接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6-0150-02
一、當前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的問題
從我國的教學角度出發,初中教育屬于義務教育的范疇,因此和高中的數學教學比起來,初中的數學最主要就是普及基礎知識,內容相對比較簡單,沒有過于抽象和邏輯性比較強的問題。在教材的修改之后,一些比較難的問題移到了高中學習,而高中的數學教學則是服務于高考和學生的綜合成長,因此在知識點當中體現出一定的選拔性。有些學生在初中階段只需要學習二次函數的性質和圖像,但是到了高中,需要利用二次函數的圖像,對對應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個數進行判斷,同時要掌握方程的根與函數零點之間的關系。這些差異性的存在,倒是教學理念的根本性差別,因此在初高中的數學教學理論當中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初中和高中的知識銜接,存在著一定的囤片區域。初高中數學的學習方法也會存在著比較大的差別,初中的數學學習,學生只需要跟隨著教師的腳步,就可以應付相應的考試,甚至獲取比較高的分數,但是高中的數學學習要注重獨立思維的培育,學生要自己面對問題,甚至要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這種差異性的存在,對于學生在不同時期學習方法的不同帶來的影響,如果學生在高中的學習當中,依然使用初中的學習方法,難以應付高中的學習內容。
我國初中和高中的數學知識,在大部分上是存在著遞進和承接的關系的,但是有一部分知識卻存在著空白的區域。例如在高中的數學學習當中,維達定理是經常使用的一個知識點,但是在新的初中數學教材當中,這一個知識點的內容已經刪除,雖然有的教師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會進行這一部分內容的補充,但是從教材的編排角度來說,初高中的知識銜接會在某些知識點當中出現斷層的現象。
二、新課程標準下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的策略
1.合理調整教材的順序
教師在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可以根據知識點的難易程度,對教材的順序進行一定的調整,把比較簡單和學生容易理解的內容放在前面,這樣有利于對初高中的數學知識進行銜接。特別是人教版的教材,在高中數學知識的編排當中,有部分教師反映,其中存在著不合理的現象,教師在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可以對教材的順序進行一下調整,例如必修三的內容,可以一到必修五之后再學習,而必修五的內容可以調到前面進行學習。如果教師對于教材的內容能夠進行合理的把握,那么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就會更加的理想,同時在初高中的知識銜接當中,所能夠產生的教學效果才能夠獲得滿意。
2.適當進行知識點的補充
初高中的數學內容是有著比較大的差異的,但是并非是沒有任何的聯系,實際上初中的數學知識是高中數學知識的基礎,它們之間存在著先后的聯系性。那種根與系數的關系,在很多地區都不作為中考的考試內容,因此很多老師在初中的教學當中就不會再教授這方面的知識,但是到了高中之后,教師卻以為學生已經學過這部分的內容,因此會直接進行應用,導致學生對于這方面的知識無法進行掌握。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教師要根據知識點的狀況,以及學生的實際學情,適當進行知識點的補充內容,在正式進行高中數學知識學習之前,適當補充根與系數的關系和韋達定理等一些學生沒有學習的知識,對于已經學過的學生,也可以在這個環節當中得到鞏固,促進學生在后續的學習當中更好的接受高中的知識。
3.把握學生的學情
受到招生的影響,高中的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內容,對于部分知識,有的學生已經學習了,有的學生沒有學習,因此教師要做好學習的充分調查,了解學生是否對于這些知識是掌握的。對于學生們要掌握的知識,要進行補充,對于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只需要進行簡單的復習即可,這樣可以使得學生的初高中知識銜接緊密程度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結語
總的來說,初中的數學知識和高中的數學知識,在教學的內容上難于進行有效的銜接,教師在教法上也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性,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教師要注重學生進行知識的有效銜接補充,使得學生的數學成績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且調動學生在學習方面的積極性和興趣。
參考文獻:
[1]杜廣艷.關于新課程標準下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的思考[J].高中數理化,2017(06)
[2]李曉君.對新課程標準下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的思考與建議[J].課程教育研究,2017(30)
[3]費志新.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的思考和實踐[J].新課程(下),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