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華
【摘要】文化旅游產業是文化創意和旅游有機融合后形成的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沈河區傳統服務業發達,但在面臨城區發展和產業升級過程中如何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獲得發展新動力和新途徑則成為老城區發展探索的重點。
【關鍵詞】文化旅游;產業結構;資源優勢
沈河區因資源稟賦和歷史發展等原因,產業結構“只拈輕而無重”。輕產業雖成長過程發展迅速,但在經濟轉型過程中,輕產業的發展提升則顯艱難。沈河區商業和旅游產業較為發達,文化產業是后起之秀,為能更好在沈河千年古城區的歷史文化積淀汲取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在6月份對沈河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狀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沈河區文化旅游資源的基本狀況
沈河區是歷史悠久的古城區。悠久的歷史積淀了豐厚的人文大觀,物質文化遺產十分豐富。在眾多文化資源中,與旅游業融合的主要有三類:第一,民國歷史遺址遺存。我們現有15處民國建筑和名人公館,如張壽懿公館、湯玉麟公館、奉天商務會館等保存完好。第二,宗教活動場所。我區有太清官、慈恩寺等五大宗教場所共27處,有明清沈陽古城中心最小廟宇——中心廟,沈陽最古老廟宇——長安寺,沈陽最大廟宇群——慈恩寺、般若寺、大佛寺,遼寧省天主教和伊斯蘭教中心——小南天主教堂和清真(南)寺。
同樣,沈河區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沈陽市是除北京外全國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沈河區擁有一處世界文化遺產——故宮,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氏帥府。現有A級景區10處,其中4A級旅游景區3個。2017年沈河區旅游收入12828萬元,接待人數336.29萬人,年收入增長率為7.8%,年接待人數增長率為5.5%。沈陽故宮全年門票收入首次突破8000萬元,同比增長14%;全年游客180.93萬人次,同比增長12.2%。張氏帥府門票收入4530萬元,同比增長4%;游客135萬人次,同比增長3.85%,均創歷史新高。
二、沈河區文化旅游產業的基本狀況
(一)做好規劃,全力推進產業發展
區委區政府先后出臺了《沈河區文化產業發展藍皮書》《沈河區文化產業“十三五”規劃》等一系列產業發展規劃和措施,積極營造有利于本區文化旅游發展的政策環境。
(二)夯實基礎,努力提升發展實力
重點培育龍頭企業,發揮企業帶動引領作用,現已培育如本山傳媒有限公司等年產值超億元的龍頭企業8個。通過項目推介、政策扶持、優化服務、改善環境等,吸引企業入駐產業園區;通過搭建活動載體,宣傳推介等形式,為園區發展創造機會和條件。
(三)精心策劃,積極推動深入發展
一是積極優化產業結構。通過培育藍貓公司、本山傳媒集團等重點企業發展來帶動文化創意產業、演藝娛樂業等產業發展,推動沈河多元化。文化創意產業所占份額現居首位。2014年產業增加值達14.7億元,稅收貢獻達8036萬元。二是精心策劃特色文化活動。連續舉辦八屆中街文化旅游購物節,推進故宮旅游和中街吃玩購要素的銜接。
三、沈河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一)頂層設計不明晰
由于對區域資源的統籌規劃認識不十分明晰、精準,對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未形成科學、明確的思路和對策,即使2008年曾經做過區域文化產業規劃,但因資金不足、引導策略不明、部門協調不暢等原因使產業規劃未能得以落實推進,沈河區文化旅游產業仍維持原有發展和管理現狀,未能實現產業聚集和提升。
(二)產業支撐和引領作用不強
產業園區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整體水平不高,缺乏諸如南京秦淮特色文化產業園之規模和類型的文化園區;規模文化企業較少,引領帶動作用不強。產業細分的研究和政策引導做得不夠,對和旅游相關的中小企業的政策引導和規范管理不到位,域內旅游相關小微企業未能納入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主線之中。
四、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建議
(一)做好頂層設計,推動資源要素有序聚集
堅持發展“一盤棋”思想,首先要做好全區文化旅游產業總體規劃,作為全區產業發展規劃重要組成。其次做好重點景區項目規劃,把景區建設、市場開拓、運營管理、商品開發、招商引資、宣傳促銷等統籌到一起融入區域整體發展規劃中。再次以建設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目標,加快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實行“1+X”旅游綜合管理新機制,統籌協調產業發展。最后推動旅游集散體系和交通標識體系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引導、推介和咨詢服務,滿足自助游、自駕游等旅客需求。
(二)優化產業結構,壯大產業規模
一是重點培育龍頭企業。對沈河區30家重點文化企業進行評估和選擇,分批分段進行項目爭取和政策、資金申請,培育和扶持企業發展,提高規模以上企業的比重。尤其繼續培育和促進藍貓新媒體、本山傳媒等企業發展,并將他們的創意、設計以及展演能力和旅游業相融合借以帶動引領旅游業的進一步提升和發展。二是重點園區建設。圍繞皇城里、11號院、九門里等重點園區的定位和功能開展進一步的項目推介和產業引導,推動不同業態的融合滲透,劃分消費層次,提高園區的附加值,帶動產業的轉型升級。三是提高核心層和中間層的產業比重。沈河區未來重點應加強旅游景區景點、文化旅游娛樂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如引導創意企業圍繞清、民國、宗教文化進行策劃、設計,以及產品開發,鼓勵和引導演藝業的項目融入全域旅游項目策劃中等,提高旅游購物、文化游樂產業層次的比重。
參考文獻:
[1]沈河區文化產業十三五規劃.
[2]沈河區文化產業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