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要:地理學是研究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理環境,以及人與地球關系的科學,在現代科學體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高中地理其內容涉獵十分寬泛,它涉及到世界各地的地域風情、天文氣候、環境保護、城市規劃和資源利用等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可以說地理是一個高度跨學科性的學科。人口、資源、環境這是當今世界面臨的三大中心問題,所以地理學科在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方面,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將簡要談一談地理教學中如何滲透環保教育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環保教育
社會的發展進步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并最終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過程,所以,保護環境是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一個永恒的主題。但目前世界各國都程度不同的存在濫砍亂發、廢水廢氣無節制排放等破壞環境的現象,致使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理環境受到了嚴重威脅,出現了諸如沙塵肆虐、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等一些列環境問題。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目前,為了保護大自然的生態系統,保持生物多樣性,并使其為人類生存、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所以,環境保護的理念逐漸普及開來。而地理學科所涉獵的人口資源、區域規劃、產業布局、以及能源開發、災害防御等教學內容,是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良好素材。高中地理教師,要充分利用本本學科的特點,有機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那么,如何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開展和推進環保教育呢?具體的教學手法如下: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豐富環保教學內容
高中地理是內容比較復雜、抽象的學科,它不僅涉獵的范圍廣大,而且有很多語言文字不能很好地表述的諸如天體運行、氣候成因、地形構造、大氣環流等較為抽象的知識點,學生接受起來往往會有很大難度。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學生卻是收效甚微,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影響了班級整體教學質量。而多媒體這種先進的教學資源,以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表現形式,能把抽象的知識直觀化,把深奧的知識簡單化,課堂上遇到有些用語言講不清的環境問題,教師就可以制作成有趣的視頻、圖片或者PPT,讓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比如,在講述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的內容時,可以利用一個系列短片來講解這種現象形成的原因。例如,一片茂密的森林,在人們不斷的開墾和砍伐的過程中,逐漸變成了一片荒地。然后將土地荒漠化之后產生的人們無法對風沙進行有效抵御的現象制作成視頻,引起學生的重視。同時,地理老師可以給學生講述一些環境惡化導致自然災害的實際案例,在案例的選擇上要注重遵循典型性的原則。利用實例來引發學生心理上的共鳴,從而引導學生自覺樹立起環境保護的意識。
二、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地理主要以研究大自然、社會與人類之間相互關系為教學內容的學科,而高中地理教科書中的諸如地形、氣候、天體運動、工業布局,以及地球結構、植被資源、大洋環流等地理知識點都帶有很強的地域性。也就只說地理教學與大自然、現實世界、人們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環境保護教育正是與生活實際相關聯的一項教育內容,因此,新時期的教育改革對地理教學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教學內容,必須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其實,一切環境問題、發展問題,只有落實到具體的區域才能得到合理解決,這正是地理學研究的傳統思路。而通過地理教學可以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重要性,并最終達到使他們堅持以可持續發展理念進行環境保護和資源高效利用的目的,從而彰顯地理教學的重要價值。《城市內部空間結構》這一節教學中,結合家鄉實際,讓學生認識,由城市內部混亂的用地類型,出現的住宅用地、商業用地、工業用地混雜,城市中心環境問題開始出現的社會現實。并向學生明確,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加強,城市綠化景觀帶不斷增多,工業用地在不斷的縮小,城市環境會越來越好。
三、組織課外實踐活動 ,增強環保教育效果
地理教學一大特點,就是地域性較強。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要素,必須要進行地域環境調查,而開展地理觀察和具體地理事物的調研,就要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我們要讓學生深入環境一線,不斷的反思與體驗,深入認知環境問題的發展與實質。從而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人與地理環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只有把二者關系統一起來,才能協調發展。否則,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人類將自食其果。其實,地理教學的目的就是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關系理念,做到人與地理環境和諧相處。為了增強環保教育效果,地理老師可以聯合學校為學生組織一些有趣的環保教育活動。此外,學校可以和一些社會上的環保組織合作,在植樹節到來的時候,帶領學生一同體驗植樹種樹的工作。還可以去部分環保工程中參觀,很多地區將垃圾場或者其他環境破壞的區域做保護改善,甚至做成生態景觀,地理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去近距離的觀察。從而通過帶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意識到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為學生培養自覺愛護環境的意識。通過生活小事逐漸改善生活中小范圍的環境質量,最終逐步達到我國保護環境的政策要求。
總的來說,環境問題是關系到人類的生活、健康,甚至生存的大問題,所以也是當今世界人民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之一。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義務和責任把環境保護問題時刻放在心上,并為此付出努力。學生是國家發展的希望,作為高中地理教師,一定要把把環境教育滲透融合到日常教學中,不斷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的意識,為維護地球生態環境、建設美麗家鄉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蔡小明. 基于環保教育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之研究[J].學周刊,2019,(05):63-64.
[2]季倩策. 淺論高中生地理課堂中環保教育開展的必要性及其提升途徑[J]. 才智,2019(07):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