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陳強
摘 要:閱讀是英語學科理解和吸收書面信息的基本方式之一。大量閱讀有助于擴大詞匯量,豐富語言知識,完善閱讀技巧,提高英語水平。學生能否在閱讀理解上取得高分,直接決定英語成績能否取得高分。
關鍵詞:英語教學;閱讀習慣;方法;技巧;閱讀能力
根據國家教委新修訂的《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規定,高級中學英語教學的閱讀目的是“在初中英語教學的基礎上,鞏固、擴大學生的基礎知識,發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提高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側重提高閱讀能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為他們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英語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語音、語法知識及一定的詞匯量,同時要培養他們聽、說、讀、寫“四會”能力,還要注重培養閱讀理解能力。英語教學的核心是課文閱讀教學,它的任務具有雙重性:一是對學生進行閱讀技能、技巧的訓練,培養其閱讀理解能力;二是通過閱讀教學,使學生不斷獲得新的語言知識,提高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兩個任務為了一個目的——“為學生運用和進一步學習英語切實打好基礎”。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該更加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新教材的閱讀題材和課外閱讀材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
一、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
許多學生不明確學英語的宗旨和目的,好像學習是為了應付考試,甚至把課外閱讀看成是浪費時間,得不償失,不愿花時間。有的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喜歡用手和筆指著讀,有的則咬文嚼字,邊讀邊對一詞一句進行分析,等別人早已讀完,他還不知文章所云。要徹底改掉這些不良習慣并非易事。
為此,教師應要求學生每天讀一篇短文,可以少讀,但要天天讀。平時時間緊,少讀點,假期多讀點。總之,要培養一個好的閱讀習慣,這樣久而久之,便可積少成多,不但能增加所學詞匯的復現率,而且能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培養用英語直接思維的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地給予閱讀指點,提出不同要求,幫助學生樹立信心,逐步形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指點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選好材料
教師一方面教給學生靈活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泛讀、略讀、跳讀、細讀),另一方面在擴大學生閱讀量、提高閱讀速度的同時,著重提高閱讀效率,反復訓練理解技巧。第一步要弄清所給材料“寫什么”,把握其基本內容。第二步理清文章段落層次,摸準作者的行文思路。如何理解和闡述支持中心思想的事實和細節,如何從字里行間去讀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如何進行梳理歸納,如何進行邏輯推斷,如何理解人物性格,如何辨認圖形。學生只有熟悉這種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辨析,才能真正提高閱讀率。
許多學生之所以不愿意閱讀,缺乏閱讀興趣,主要就是所選文章詞匯量大,生詞多,影響閱讀速度,學生不感興趣,結果就堅持不下去。教師應根據所學詞匯,選讀一些英美文學作品的簡單本或其它一些簡易讀物。如以童話、寓言和小說開頭,名人傳記、報刊雜志上的文章,《新概念英語》中的小短文等。材料選定后教師可適當改寫,添加必要注釋,以適應高中學生的需要。由于學生各自興趣愛好不同,為了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分別有針對性予以指導,使他們在原有基礎上能很快擴大詞匯量,提高閱讀水平。
三、訓練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
閱讀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要強調速度和準確性。那種手指、出聲、逐詞逐句閱讀文章的習慣不僅影響了閱讀速度,也影響對文章的整體理解。教師應根據教學安排,有計劃地指導學生掌握略讀、查讀和細讀以及識別關鍵詞、確定主題句、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測詞義等閱讀技能,理解文章主旨大意,迅速在文中找出答案。例如,在實際閱讀中,有時讀者沒必要細讀全文,只要瀏覽一下文章的標題、前言、摘要、插圖、表格、開頭和結尾部分即可,這時就可以采用略讀的方式。當讀者需要從大量的閱讀材料中尋找某一個特定的信息時,就沒有必要逐行細讀,只須查讀即可。指導學生閱讀,教師可采用限時閱讀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速度和準確性等閱讀能力。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找出文章的主題句、關鍵詞,推出大意或要點,解答有關的閱讀題目;教師還可以指導,訓練學生根據上下文或構詞法猜測生詞詞義的能力、通過閱讀推測作者意圖和思想傾向從而判斷是非的能力。
四、糾正學生不良的閱讀習慣及閱讀方法
(一)慢讀
許多學生誤認為讀得越慢,理解程度越高。然而,心理學與心理語言學研究表明,閱讀速度與理解率之間并無多少聯系。而且實驗表明,閱讀速度快的人把握文章大意優于閱讀速度慢的人。這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改變這種觀念。要迫使學生自己經常進行限時讀,在教師的指導下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
(二)指讀
這是存閱讀過程中常見的一種現象。學生為了使自己集中注意力,常用手指、筆、 等工具指著單詞逐個地讀。這種習慣不僅減慢了閱讀速度,而且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書貞的字行上,使學生讀完了一篇文章還不知文章的主題內容是什么。學生在閱讀時應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要闡明的思想內容上,而非每個字的位置上。為了糾正這種不良習慣,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不斷提醒自己,克制自己,不要使用那類工具。通過長時間的訓練,這種習慣會改掉的。
(三)聲讀
聲讀是部分學生在閱讀時讀出聲來的一種不良習慣。其主要弊端是使學生的閱讀速度受到了說話速度的約束。而實踐證明,讀者正常的默讀速度是他們說話速度的兩倍。養成這種不良習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系統的默讀訓練或對文章的單詞陌生的緣故。要克服這種不良習慣,教師要經常觀察學生的嘴唇、舌頭、喉頭和聲帶的振動,多做快速讀訓練。
(四)心讀
這是一種最難以覺察的出聲閱讀形式。心讀時,人體的部位如唇、舌、聲帶沒有活動,但在學生內心深處自己卻清晰地發 并聽著每個單詞的音。這種讀法使文字首先轉化為聲音記號進入大腦,然后再轉化為文字思維,等于繞了一個彎,延緩了閱讀速度。克服心讀的有效方法就是有意識地讓學生將閱讀速度加快到超過最快的講話速度,使學生沒有時間去念每個單詞的音。
(五)眼睛的運動
在閱讀過程中,有些學生每讀一個單詞,眼睛就會停頓一下,而閱讀速度的快慢并不等于眼睛運轉的速度,而決定于眼睛停留時捕捉信息的多少,即視幅越大,閱讀速度越快,實驗證明:人存閱讀時最大幅度可一次識別20—29個字母,一般人可識別4個詞左右。克服這一壞習慣,可以推薦以一個意群為視幅,這樣可以提高閱讀速度,也有助于對文章、句子的理解,提高閱讀的效率。
(六)回視
這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已經閱讀過的內容不放心,而倒過去復視的現象。每人都有復視的可能,但應指導學生減少回視的次數。實踐證明,回視的次數越多,讀的速度越慢。減少回視,一要向學生提供程度不同的閱讀材料,使他們覺得難度適中,樹立讀懂的信心;二要使學生不斷地自我提醒,克服這一壞習慣。
(七)心譯
心譯就是學生在閱讀文章時,用非英語思維模式理解閱讀材料,即英語一母語一英語,也就是說學生在閱讀時先將英語譯成母語,然后再經過母語去理解所讀內容。在這一過程中,無形中多了一個心譯過程,這是學生在掌握母語后再去學外語時常犯的一個毛病。馬克思也曾說過在忘掉自己的母語,再去學外語,這是學好外語的一個重要方法。要矯正這種毛病,就要讓學生認識到它的害處,認識到閱讀英語時用英語思維模式、理解所閱讀內容的重要性,并在平時閱讀中自覺去克服方可奏效。
(八)過多地依賴工具書
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遇到不懂的單詞或短語就頻繁地使用工具書,這樣做不但影響了閱讀速度,而且因為杏字典,使文章意思零亂,不利于理解其中信息,增加了閱讀障礙,降低閱讀效率。克服這一習慣的方法是讓學生學會猜測,掌握猜詞的技巧,利用上下文意思、構詞法、同義、反義、定義、解釋等技巧得到詞的意思。
五、結語
想要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培養中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是英語學科教學的必然要求,也是衡量一個學生英語水平的主要標志。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閱讀任務分解到日常學習的每一天,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實現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不斷提高,從而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各方面能力的整體進步。
參考文獻:
[1]龔蘇娟.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策略探討[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2).
[2]覃建平.如何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J].中學英語之友,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