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昂
【摘要】立德樹人是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大學培養的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而近年來部分高校出現了“宗教文化熱”現象,本文通過調研分析發現,大學生群體中存在對宗教概念認識不明確,對宗教政策、規定理解不透徹等問題,因此,筆者結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個環節,提出創新工作方法、強化黨員管理、提升思政工作者素質等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
【關鍵詞】大學生;宗教信仰;思政教育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求把培養什么樣的人放在首要位置。把大學生培養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需要緊緊抓住并做好立德這一核心。近年來,在多元價值觀和生活娛樂方式多樣化的環境下,部分高校出現“宗教文化熱”現象。針對此種現象,筆者設計了“大學生宗教信仰調研問卷”,發放對象為西部某高校的大四學生,發放問卷130份,回收有效問卷125份,回收率96%。
一、大學生宗教信仰現狀分析
(一)信仰宗教的學生比例不高
125份問卷中,發現1名學生有宗教信仰,占0.8%;對宗教存在模糊認識的有7人。學生宗教信仰多始于大學之前,信仰宗教的父母親戚是主要影響因素。對國家宗教政策了解的有17人,占13.6%;部分了解的有86人,占66.8%;不了解22人,占17.6%。有121人表示在自己的周圍沒有從事宗教活動或穿戴宗教色彩服飾的同學。
(二)對宗教認識不明確
在本次調研開始前,部分新生未能正確理解宗教的概念,未能區分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本質區別,未能區分宗教活動和民族風俗活動的區別。對于某些少數民族學生,我們不僅要尊重其信仰的宗教,而且要尊重其民族風俗習慣。
(三)對宗教政策、規定理解不透徹
在調研談話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均認可“黨員、團員不能有宗教信仰”“在校大學生不能有宗教行為或從事宗教活動”等說法,但對于其中的具體緣由和內涵掌握得并不全面。個別學生甚至提出“學校的宗教規定是否與國家‘宗教信仰自由規定相違背”的問題。由此反映出學生對宗教政策和規定的理解不透徹,未能理解“教育與宗教相分離”的深刻內涵。
二、大學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分析
(一)宗教信仰成為部分學生的精神寄托
學生在遇到挫折后,會情緒低落,急于尋求人生意義,尋找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有學者指出,宗教文化中的文化魅力和道德感成為部分大學生宗教信仰的重要因素。當社會支持系統不完善,學生受挫后無人傾訴時,便會開始尋求內心的動力支撐,此時宗教的文化感染力和團體儀式很容易讓他們產生依賴感。
(二)家庭環境、親屬宗教行為是影響大學生宗教認知的重要因素
家庭成員的宗教活動影響著大學生的宗教認知,特別是有宗教信仰的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深遠。孩子受到熏染,當契機成熟,自然會形成宗教信仰。目前很多有宗教信仰的學生認為“宗教團體很溫暖,是個大家庭”“唱詩班等活動很有意思”。
(三)多元文化價值觀沖擊下的盲目從眾
當下的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復雜、競爭激烈,一部分學生有點急功近利,個人憂慮感增強,從而出現盲目的從眾心理,迫切尋求群體認同,在這種形勢下,一些西方文化開始與宗教文化結合,以娛樂、消費產品等方式呈現,使大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宗教文化的影響。
(四)部分學生黨員在防范校園宗教傳播方面做得不夠
在問卷中,“大學生不論在學校還是放假回家,都不應當有宗教行為或從事宗教活動”選擇認同的有112人,占89.6%;選擇不認同的有13人,占10.4%,其中黨員3人,占黨員總人數的12.5%。“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不應當有宗教信仰”選擇不認同的有21人,占2.4%,其中黨員4人,占16.7%。盡管大學生黨員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者,但是由于對國家宗教政策不熟悉,導致其對抵制校園宗教滲透的意識不強。
三、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一)加強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在“三全育人”上下功夫
大學生信仰上模糊,根本原因是沒有科學世界觀的指導,在成長困惑期出現信仰“真空”。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于學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和價值。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應該立足于時代要求和歷史高度,在把握大學生價值觀變化趨勢和規律的基礎上,開展多層次、遞進性、動態化的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中,要承認價值追求多樣化,抓好思政課堂和第二課堂。建立思政大格局,主動關心學生,建立情感聯系,增強學生的心理歸屬感。在開展學生活動和班級教育中,結合學生成長環境,開展與宗教事務相關的法律法規教育,明確“宗教和教育相分離”等原則,要求大學生自覺遵守法律,主動抵御宗教向校園滲透。
(二)著力提升學生服務質量,在創新意識形態工作方法上下功夫
“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三因”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的重要工作理念,也是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的典范和工作方法。高校思政工作者應該善于把理論政策宣傳教育與具體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把教育理念與解決學生個體性問題緊密結合起來,通過談心談話、班會等方式,解答學生成長困惑,解決遇到的困難問題,注重個體關懷和心理疏導,使意識形態宣傳教育工作做到入情入理、潛移默化。
(三)著力強化大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在理想信念教育上下功夫
加強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在入黨動機、黨史黨情等方面結合學生的成長實際開展教育。同時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糾正部分學生入黨目的的功利性傾向。加強日常教育管理,使學生自覺踐行黨員義務,樹立黨員形象,對校園內出現的宗教行為要亮劍發聲。
(四)著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意識形態工作隊伍,在提升輔導員思想理論素養和工作能力上下功夫
學生輔導員作為學生工作的重要推手,一定要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首先,從自身做起,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者,熟悉掌握國家宗教政策,指導學生辯證地看待宗教信仰。其次,提高政治敏銳性,在關鍵節點做好風險防范工作。高校要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隊伍建設,按照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要求,努力打造一支思想理論好、綜合素質高、具有豐富意識形態工作經驗的干部隊伍。
參考文獻:
[1]盧遠,林文旭.高校學生宗教信仰問題與思想政治教育[J].高教探索,2009(1).
[2]馬定松,向泰.宗教信仰的心理功能探析[J].社會心理科學,2013(12):16,22.
[3]王康.當代大學生宗教信仰問題的研究綜述 [J].中國青年研究,2010(01):59-64.
[4]呂超,熊坤新.近年來大學生宗教信仰研究綜述[J].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2014(12).
(作者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