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寶萱
【摘 要】在學習“開花和結果”中,用分組分層次進行教學,有助于好、中、差幾個層次的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在組內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幫扶,使所有同學愉快學習,共同進步。
【關鍵詞】分組分層次教學;開花和結果;教學設計;合作探究
當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學家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他認為:“任何教師都能幫助所有學生很好地學習;教師能夠幫助笨的學生象聰明的學生那樣學習,能夠幫助學得慢的學生像學得快的學生那樣學習。”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我們可以采取分組分層次教學的方法進行教學。
分層次教學是在學生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教師有針對性地實施分層教學,從而達到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分組則給學生一個團隊合作的機會,組內本著共同進步的態度,在小組中開展幫扶。
生物學教學中進行分組分層次教學,我們是在課堂中,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學生分為好、中、差幾個層次,每個小組中好、中、差生合理搭配。組間比的是水平相當的層次學生,組內優生又帶動基礎薄弱的同學,實現了團體超越。這樣,大大激發了全班學習的動力,形成濃厚的學習氣氛。
“開花和結果”屬于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章第三節的內容。花的基本結構、傳粉和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是本節的教學主線。我們在設計中圍繞主線,展開分組分層次教學,同學們進行分組自主合作探究。本節在觀察“花的基本結構與功能”中,教師準備的是羊蹄甲的花,它的各部分結構和課本中桃花的基本結構相似。在學習本節內容時正值羊蹄甲花盛開的季節,在學校、公園和路邊隨處可見,方便取材,安全、準確。
在教學設計中,首先老師將全班同學分為7或8組,每組有六個學生。根據前一次測評結果,把班級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即好的優等生、中等生、差的薄弱生,每個小組每個層次學生各占2名。合理平均分配后,每組有好、中、差三個層次學生。接下來,老師組織學生分組,閱讀課本“觀察與思考”觀察羊蹄甲花的結構。思考:花的結構有哪些?它的主要結構是什么?指出花的結構名稱,并說說其作用?觀察羊蹄甲花的雌蕊和雄蕊?指出花藥、花絲,柱頭、花柱和子房。思考子房將發育成什么?在觀察過程中,好的優等生能根據課本要求迅速找出花的各部分結構,解剖觀察子房里面的胚珠,各結構的功能也能較準確說出,并根據日常生活的經驗知道子房將來能發育成果實。中等學生只能準確說出花的各部分結構,其各結構的功能只能在好的優等生幫助下,才能了解;在好的優等生指導下準確解剖子房觀察胚珠。而差的薄弱學生則在注意觀察好、中等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逐步了解觀察的方法步驟,然后再通過自己自主學習獲得知識。這樣優等生能在課堂中掌握課本內容,獨立完成思考問題的情況下,幫助中、差層次學生完成自主學習,使其基本掌握知識內容。
在學習“傳粉和受精”中,由于概念比較抽象,如果單純由老師講述,學生可能不易理解,由此,要將這個過程形象化。比如:設計一個動畫,通過多媒體演示給學生看,也可以通過某一小組的兩個好的優等生(課本概念內容能理解),利用肢體語言進行演示傳粉的過程:一個同學可以演示自花傳粉,頭部表示柱頭,手臂表示花絲,拳頭表示花藥,拳頭舉到頭頂,手掌打開,表示花藥中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頭上;A、B兩個同學一起演示異花傳粉過程,A同學通過身體彎曲,拳頭舉到B同學頭頂,手掌打開,表示A同學花藥中的花粉落到B同學雌蕊的柱頭上。至此,各組同學紛紛模仿,無論哪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合作探究,互相幫扶中體驗學習的過程,達到學習的目標。
在學習“果實和種子的形成”中,教師可以先通過PPT展示“果實的形成”的動畫,讓小組同學通過動畫觀察,進一步思考、組內討論:子房發育成什么?子房里面的胚珠發育成什么?胚珠里面的受精卵發育成什么?果實中的果皮是由誰發育而來的?桃子食用的屬于果實的哪一部分?優等生能通過課本的描述和老師的引導,較準確地說出子房將發育成果實;子房里面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發育成胚;果實中的果皮是由子房壁發育而來;較清楚地說出我們桃子食用的部分屬于果皮部分,甚至優等生還可以拓展日常生活中常食用的花生、綠豆、大豆、荔枝、龍眼、西瓜等食用部分。中等生則只能根據課本描述說出子房將發育成果實;子房里面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發育成胚;果實中的果皮是由子房壁發育而來。對于日常生活中常食用的部分屬于哪一部分,需要通過組內程度好的學生通過實物演示說明。差的薄弱學生在好、中等學生學習過程中,對知識內容有所理解,然后用較長時間記下抽象的概念術語。
在教材的結尾時,人工輔助授粉是實用性很強的知識,教師講解了原理、方法和意義后,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在生產實踐中,親自嘗試人工輔助授粉的過程。通過本節學習,學生思考、交流、感悟,使他們認同花、果實、種子對于種子傳宗接代的重要意義,自覺養成愛華護花的好習慣。
在本堂課結束時留10分鐘左右的時間,用課前準備好的幾個突出反映教學目標的幾個題目進行檢查學習效果。題目設置有簡單的基礎的題目,有難度地加深的拓展題。優等生可將所學基礎知識得到強化,并將知識遷移應用。中等生也可以較好完成基礎知識的解答,但知識應用能力還有待老師及成績好的學生幫助提高。薄弱生需要個別幫助學習,組內好、中等生充當小老師,幫助他們深化理解知識,再幫其找出錯誤所在并及時糾正。
分組分層教學法能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基本要求,都有愉快的情緒,對生物學習產生了興趣,學習有效性得到增強,同時還有助于教師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有效地因材施教,實現學習成績的大幅度提高,提高教師與學生之間合作與交流的效率。
(本文是福建省“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常規課題《基于學情分析的農村初中分層教學策略行動研究》(課題立項號:FJJKXB18-436)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