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成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人類迎來了數字信息化時代,信息化技術已經逐漸融入當人們日常生活當中,小學數學教學也應當緊跟時代前進的腳步,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促進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高效率進行。
【關鍵詞】運用信息技術 優化 小學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8-0163-02
前言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信息化技術對小學數學的重要意義,不斷完善并創新信息化教學方式,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通過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使學生充分掌握并靈活運用數學知識,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成效。
1.信息技術對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
1.1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方式形式比較單一,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一味的采取填鴨式教學方法,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枯燥乏味的想法,長此以往容易打消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動力,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心理,不利于小學數學的有效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方式,是時代發展下所產生的全新教學方式,對學生來說比較新穎,能夠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通過豐富多彩的信息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索數學知識的能力,改善傳統教育形式的不足,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1.2強化學生對數學的掌握能力
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理解能力有限,數學當中一些比較抽象化的知識內容使學生學習過程感到比較吃力,雖然學生學習十分努力但是學習效果卻不甚理想,這種情況容易打消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恐懼心理,一定程度阻礙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信息化教學方法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更加直觀生動的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具體的認識與了解,通過信息技術教學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使學生充分掌握數學教學內容中的重點與難點,樹立學生學習信心,促使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2.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教學的策略
2.1教學中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改下,教師逐漸開始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只是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在學生自主學習遇到困難時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促進學生正確掌握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索數學知識的能力,切不可將信息技術過分應用于教學當中,代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例如在學習三角形三邊關系時,教可以先引導學生自己在紙上畫出不同大小的三角,觀察當三條直線滿足什么條件時能夠組成三角形,在學生自主學習探索后再采用信息技術教學驗證學生的探索結果是否正確,教師在進行相關教學內容的講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還有效的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索數學知識的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2.2根據教學內容合理選擇課件
課件的選擇是信息技術教學的重點,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合理選擇課件,為學生制造一場數學的視聽盛宴,豐富的教學課件還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教師應當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教學課件,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數學知識。例如在學習加減法運算時,教師可以選擇和數學運算有關的游戲課件,采用消防救人的游戲形式,只有對數學運算問題回答正確才能使消防體質順利升到相應樓層進行營救,這種寓教于樂的信息技術課件能夠滿足學生愛玩的天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的進行數學學習。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2.3將數學與信息化教學有效結合
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優化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但要求教師要將數學與信息哈教學方法有效結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教學價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講解主要表現在引導學生觀察對象及觀察重點上,教師還應當主要隨時點撥學生,將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完美融合,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小學低段教學中學習數字與位置時,教師可以采用小動物汽車比賽的信息技術內容為學生進行講解,先引導學生數一數一共有多少輛汽車,在使學生認真觀察汽車比賽過程,在學生觀看過程中向學生提問小猴子的汽車在誰的后面?小貓的汽車在誰的前面?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種形式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充分了解教學內容,教師的合理引導能夠將數學教學內容與信息化教學方法融合在一起,提高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與掌握能力。
2.4運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內容
信息技術具有多種功能,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數學知識時,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技術在網上查找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資料、教學視頻、圖片等等,借助投影儀播放諸多的課程內容,以此增強課堂容量,突破傳統教學方法的局限性,進一步延伸教學內容,使學生學習的知識面不斷拓寬,視野不斷開闊,從而了解和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有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并且,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講解不同的新課程,都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演示諸多的習題、數學資料等等,進而豐富課堂內容,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2.5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
當前,小學數學教師在講解課程內容時,應認識到一味地灌輸知識難以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致使學生主動性不高。因此,教師必須做到與時俱進,積極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展示直觀的畫面,播放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問題,設置懸念,創設問題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教學中探究問題,一邊探究一邊思考數學知識,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思維更嚴謹更活躍,必然會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思考力。由此可知,教師在進行教學工作時,可以根據不同的課本內容,使用信息技術呈現幾個問題,以此創設問題教學情境,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和分析,使學生在深思熟慮中自主歸納答案,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總結能力和分析能力,進一步提升數學教學水平和效果。
2.6應用信息技術突破課程重難點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比較抽象,而且,內容比較復雜,學生學習過程中一時間難以快速理解知識點,致使學生感覺數學知識非常難理解和掌握,從而對學習數學失去自信心。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知識,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替代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講解新知識時,有效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和作用,便可隨時展示直觀立體的教學視頻,生動化地呈現出教學內容,不僅突破課程的重難點,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認真看視頻中的數學知識,使學生對課本內容印象深刻,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有效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同時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
例如:學習《認識人民幣》時,教師在講解教材內容時,使用信息技術可以播放不同面值的人民幣,清晰展現立體的圖片,不同圖片上顯示不同的人民幣,引導學生認識,使學生快速認識人民幣,可見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突破了課程的重難點,并且,便于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有利于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總結
信息技術教學已經逐漸融入學習教學體制當中,教師應當重視信息技術教學對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意義,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潛力,使學生體會數學真正的魅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與探索數學知識,在信息技術教學應用過程中應當注意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特性及教學內容合理選擇教學課件,將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效結合,通過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促使學生充分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
參考文獻:
[1]徐佳.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研究. 2017(12)
[2]丁云霞.論如何將信息技術融于小學數學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 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