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德
【摘要】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是指自主健身,其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由運動認知能力、健身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體育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如何展開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體育 核心素養 培養
【基金項目】本論文系金昌市教科所規劃課題《農村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8-0223-01
一、體育教師應注重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教師這一職業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向師性,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中熏陶著學生的品行。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的組織者、實踐者,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教師要注重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從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入手,去影響學生的體育素養。
首先,教師要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引導中。很多體育活動都是在室外展開的,室外的噪音比較大,小學生的注意力又容易分散,如果我們教師的聲音不夠洪亮、精神狀態不夠飽滿,那么就很難將小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體育技能的學習過程中。試想,一個睡眼惺忪、穿著拖鞋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進行隊列隊形的練習,學生會準確、迅速地做出相應的向左轉、向右轉的動作嗎?
其次,教師要進行專業的體育技能的示范。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很多體育項目都是需要教師的示范展示的,如果教師本身的動作不夠規范和流暢,那么學生就很難掌握規范的體育技能。如在很多學校都展開了足球教學,足球的運球、射球都是需要一定的技能的。在教學這些體育技能時,教師要盡量將嫻熟的運球、射球技能呈現在班級學生面前,讓學生以教師為榜樣,展開學習和練習。
再次,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激勵。小學生在體育技能的學習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比如原本身體素質就比較差勁的學生,要想讓他們一氣呵成地完成800米的賽跑,確實有點困難,但是卻也并不是不可完成的。教師要學會鼓勵學生,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勇于戰勝自我。
二、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促使學生養成自主健康的習慣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要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促使學生養成自主鍛煉的意識和習慣。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組織課外體育興趣小組。用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課堂時間是非常有限的,一周最多只有兩節課,我們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在課外自由組合成興趣小組,展開課外體育活動。如學生們在事先告知家長的情況下,可以利用下午放學的時間,在學校里踢足球,玩花樣跳繩的游戲,或者是進行集體跑步練習。如學生們可以在家長的陪伴下,利用周末的時間進行登山、郊游等戶外活動,既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情感,又提升了學生的身體素質。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體育明星或者其他明星為榜樣,讓學生積極地展開體育技能的學習和練習。很多小學生不愿展開體育活動的根本原因,一是體育活動會造成身體上的疼痛,二是沒有認識到體育運動的價值所在。教師可以講述某些明星為了健身塑形,每天堅持做運動練習,終會收到一定的成效。教師還可以講述很多體育明星,因為體育技能方面的特長,終改變了自身的命運,成為某一體育運動領域的佼佼者。學生們明白了體育運動的重要性,他們自然而然地就會形成積極的體育意識和習慣。
三、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在教授學生體育技能的同時,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的身心能夠得到健康成長。
例如對于一些球感能力欠缺的女生而言,讓他們學習足球中的運球,很多女生會因為長時間無法掌握相應的技能而放棄足球的學習,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具備健康的心理認知,讓學生學會全力以赴后的順其自然。學生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有可能會遇到一些所謂的挫折和困難,在面對這些所謂的困難時,是要放棄?還是要死磕到底?這兩種態度都不可取。當你全力以赴后戰勝了自我,心中的喜悅和成就感是無以言表的。當你全力以赴后依然沒有達到目標,那么自己也是問心無愧的。
還例如在進行一些體育比賽項目時,教師同樣要引導學生具備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心態。無論勝利與失敗,它們代表的都是過去的努力,我們應該活在當下,放眼未來,積極地投入到下一次的比賽中。當學生具備了健康的心理認知,相信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也會與日俱增。
總而言之,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通過多種措施,來培養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杜德娟.試析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體育教學創新[J].新課程(小學) 2018年06期
[2]張曉娟,劉佳平.小學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分析[J].新課程(小學) 2018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