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群 楊喆 霍苗苗
【摘要】通過構建《環境影響評價》課程實踐教學情境,可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實踐機會。學生可在材料準備、現狀評價、工程分析、環境影響預測等各實踐環節,擴大認識視野,提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的系統性。并通過與他人相互探討,提升學生的協作能力。讓學生在項目環評的實踐中得到實際鍛煉,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習能力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等綜合素質,達到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有益探索。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課程 項目實習 實踐教學
【基金項目】湖北大學教改項目(No. 400-150219;400-150295)。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256-01
《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是環境科學與環境管理類相關專業的一門實踐應用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程[1,2],單憑課堂教學,學生較難深入掌握環境影響評價的知識環節及預測評價技能[3],而社會需求的是大量應用型環境類人才[4]。所以《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中,需要構建實踐教學情境,讓學生結合實際項目,參與到環境影響評價的實踐環節中,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讓學生深入體會到課堂理論教學里涉及不到的具體知識和操作經驗,進而探索《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實踐教研改革。
1.構建《環境影響評價》課程實踐教學體系
1.1 材料準備階段
根據圖1的三個階段中的第一階段來確認材料準備階段,進而篩選項目的環境影響因子,明確敏感保護目標和環境評價重點。學生在接觸各種類型的項目環評的過程中,找資料,跑現場,掌握材料準備階段的工作要點,讓學生建立起來完整的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理念。
1.2環境現狀評價階段
首先實地調查本項目所在區域的環境質量現狀,讓學生在項目所在地的實踐工作中學會收集資料,進行環境現狀調查監測方案的制定,并進行評價,進而提高學生的歷史資料收集能力,提高實際監測技能。其次調查項目所在地的污染源產排量、排放方向,增強學生對污染源數據的收集分析、統計整理的能力。
1.3工程分析階段
環境影響評價最重要的工作是對所評價的對象進行工程分析,此階段需讓學生掌握物料衡算法,進而對項目的污染進行分析。因此在實踐案例教學中,盡量結合典型的各類工業建設項目的工程分析開展教學實踐工作。另外,讓學生熟悉類比分析法和資料復用法,確定項目的污染源強,為后續的預測工作提供基礎數據。
1.4環境影響預測的實踐工作
環境影響預測的實踐目的是讓學生預測本項目的實施對環境要素可能造成的影響,難度較大,本部分實踐活動采用演示結合預測軟件來進行。首先教師講解不同預測軟件的適用條件、主要功能、使用要求等內容;然后學生按著環境影響預測的要求,進行自行預測。例如以大氣預測的教學為例,先對常用的預測軟件Screen3、EiaProA、Aermod、Calpuff進行系統介紹,然后依據1.3中所選的工程分析的數據案例,再提供本區域的基礎大氣背景數據,利用EiaProA軟件讓學生自行在電腦上運行和使用預測軟件進行大氣環境影響預測工作。
2.《環境影響評價》課程實踐教學效果檢驗
以討論課形式,請學生上臺演示其預測結果,并且對照相關環境標準的要求限值,確定環境是否達標,本項目在環境保護領域是否存在可接受性,進行評價工作。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使學生能熟練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實踐課程結束后,教師依據學生的學習態度與表現、分析環境要素的全面性、解決問題的能力、環評技能熟練程度、數據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完成程度作出分級考核,為每位學生評定成績,達到讓學生邊學邊練邊實踐的效果。
3.結論
將真實的環評項目與《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專題教學相結合,從收集項目現場的環境因素調查入手,讓學生參與到環境現狀評價、項目工程分析以及影響預測,進而提出有針對性的污染環境的防治措施,得出結論,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其次,增加學生實訓環節,可讓學生帶著實際項目的各類問題,在現場或操作軟件中開自己尋找答案,強化知識的實踐性,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強.“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153-156.
[2]李偉東,劉金華,江霞,等.案例教學法在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8(36):168-169.
[3]李偉東,劉金華,江霞,等.項目教學法在《環境影響評價》實踐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山東化工,2018(3):83-85,87.
[4]賈蘭,周鐸,張震斌.“產教融合”模式下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7(6):31-34.
作者簡介:
康群(1972-),女,高級實驗員,專業方向為環境科學。
霍苗苗,在讀碩士,專業方向為地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