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碧燕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推廣,社會對于人才的需要標準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如何判定一個人優秀與否首先要看這個人的道德品質如何。小學是一個人的啟蒙階段,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有重要的影響。這就需要做好小學品德教學的工作,讓學生在教學中養成正確的道德品質和人生價值觀。在核心素養理念下,老師需要做好引導工作,在社會經驗和實踐中培養出一個學生應該有的素質和品質。如何做好品德教育工作,如何在小學品德教學中形成正確的素質教養,需要不斷的改革教學方式并且不斷的嘗試和探索。
【關鍵詞】素質教育 小學品德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8-0079-02
一、小學品德教學的重要性及現狀
素質與品德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在如今復雜的社會環境下,很多小學生開始沾染上很多不良的習慣,造成他們素質差,思想道德不端正等問題。例如在課堂上不尊重老師,上課不聽課隨便自由活動,影響到同學,不把課堂紀律當做一回事,老師教育時有的學生直接用臟話罵老師罵同學,這種表現違背了作為一個學生應該有的行為道德。如果學生從小就沒有進行正確的道德思想教育,長大后就容易做違反道德的事情,因為他們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1]。在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品德教學對于一個小學生的思想引導是尤為必要的,通過小學品德教學能引導小學生正確樹立正確的認識觀和道德素質,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對學生以后的發展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品德向上的人最能培養出自己對社會對家庭的責任感。在全面提升小學生綜合能力的同時,能最先關注到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這是小學品德教學進展的必要性。它強調的不僅僅是智育更強調的是德育。
二、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品德教學如何更好進行
(一)教師言傳身教、發揮好榜樣力量
“名師出高徒”。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小學階段,老師的思想品德行為直接影響到學生身上,由于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強,分辨能力弱,這就導致學生很容易跟著老師的思想走。有的老師自身的素養需加以提升,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老師都是以“嚴師出高徒”為教學方式。例如蘇軾有言“惟教不改,而后誅之。”這就說明了古代在教學中老師是十分嚴格的,學生不聽教誨是要被處罰的,嚴厲的老師還進行體罰,這就有了古代教育學生時的戒尺打手的說法。在這種傳統教育理念的傳導下,現在有的老師還會進行罰站等處罰學生的方法,但這種做法更加加深了師生之間的矛盾,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也起到惡劣的影響。要轉變這種局勢,老師就需要以身作則,轉變觀念。在學生面前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法應該符合道德標準。老師對待學生應該以飽滿的熱情用真情相處,這樣才容易讓學生接納自己,師生關系融洽才能做好教學工作。老師在教育學生時需要耐心解說,小學生生活經驗不足,理解能力也存在一些問題,老師在講解時要細心說理,讓學生樂意接受。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好奇心相對較高,嘗試新鮮事物積極性也高,這時候需要老師耐心引導,真心熱情的鼓勵學生去嘗試。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教育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這就要求老師應該與學生平等相處,相互尊重[2]。老師在學生面前要表現出對學生的認可和表揚,讓學生有自主意識的培養和尊重他人的品質,切勿體罰學生。
(二)因材施教、教法靈活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興趣愛好也不同[3]。在教學上,老師尊重每個學生。例如高年級的學生自控能力會比低年級的學生自控能力高,這就需要老師分開教育,對高年級的學生,老師可以在看管方面適當減少,來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老師則需要耐心引導,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在一個班級里面,有的學生可以活潑開朗,有的學生可能內向文靜。老師在課堂上可以根據每個人性格的不同來進行引導,而不能片面的認為學生的性格應該是活潑的好或是安靜一些的好。每個人在思想道德上的看法都不一樣,這就會造成很多的矛盾,在課堂上老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陳訴自己的看法,在學生辯論的過程中不能一味的否定學生的看法,用道理和事實來跟學生說明問題。
(三)改變教學模式、多元化教學
傳統的教學模式太過單一乏味,對學生沒有吸引力。結合新課改理念,老師可以進行趣味性、多元化教學。例如在課堂上可以先適當進行一些趣味性游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禮儀課程時可以分小組進行情景表演,讓學生分別想出幾個生活中或是電視上看到的一些有關禮儀方面的場景再以表演的方式展示。這樣不僅僅可以讓學生知道哪些禮儀是在哪些場合適用的,也可以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調節上課的氛圍。在小學品德課程中,教學的方法不僅僅只停留在課本上,應該深入生活中,讓學生多實踐。在上關于環境與人類時,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準備資料。如讓學生在課前去保護區收集一些保護草木的標語,在課堂上可以進行分享,老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生活中去尋找一些關于環境于人類相關的一些環境建設。課堂上也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老師可以找一些關于思想品德類的短視頻在上課的時候讓學生看,然后再讓他們組成小組進行討論,分析出哪些行為是符合道德素養,哪些行為是需要被改正的。這樣讓學生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下學習,提高學生的自身素養并且在多方式的教學當中,學生也能開闊自己的視野。
(四)課后多開展體驗活動、回歸生活
在小學階段,學生擁有充足的時間,小學品德是一門包含多種元素的學科,可以提高學生的各種內外在能力。但有的教學制度太過死板單一,沒有充分利用起來。品德教育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內,還需在平時時間里注重培養。在課后的時間,老師可以布置一些作業,如讓學生去觀察平時看到的行為中哪些是符合道德值得表揚的,哪些是需要被指正的。也可以舉辦一些黑板報等宣傳活動,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來宣傳關于道德行為的提倡。老師還可以舉辦一些課外的實踐活動,組成小組去參觀紅色景區或是看歷史博物館,讓學生領略前輩的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周末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去拜訪養老院或是福利院等,讓學生以一個有愛的身份去陪一些需要被關愛的人聊聊天,交朋友,并且在每個月評出一位“道德之星”。課后的活動可以豐富多彩,現在的小學生基本被各種培訓班環繞,但缺少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很容易造成性格孤僻。學校組織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既能讓學生找回些許童真也讓學生學會如何去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三、結束語
在不斷的嘗試和改革的過程中,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推廣下,人們也逐漸認識到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是十分重要的。但在思想上,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高品質的素質是作為學生最基礎的人生意義。小學品德教學在小學階段十分適用,在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品德教學也在不斷更改教學方式,力爭做好學生的品德思想教學。學生發展以身心健康為主,深入核心素養理念下,老師的教育應該以素質品德應用到課程中,在課程中學到知識,養成正確的道德品質。如何在核心素養理念下做好小學品德的教學,才能將學生培養成高素質高品德的人,還需要不斷進行探索。
參考文獻:
[1]馬輝.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品德教學路徑[J]. 華夏教師,2018(15):58-59.
[2]張軍.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德育教學策略[J]. 啟迪與智慧(教育),2017(11):91-92.
[3]《小學教學研究》2017年總目錄[J]. 小學教學研究,2017(34):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