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義
【摘 要】為更好運用“自主-合作”教學模式來實現以中學生的全面發展,文章認為要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為基礎;科學合理地分組;體育教師要注重教學策略的運用;開展競爭性教學與建立“自主—合作”評價方案。
【關鍵詞】“自主—合作”教學模式;體育教學;中學生
體育教學所運用“自主—合作”教學模式,在落實中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能充分發揮中學生的主體意識與集體主義精神。教學實踐已證實,“自主—合作”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培養中學生具有合作意識與創新精神,同時還有利于增強中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與社會交往能力。可見,為進一步推動高校的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為更好地發揮體育學科在提升中學生體能健康水平與發展中學生核心素養中的特有優勢,繼續加強對“自主—合作”教學模式方面的研究,就顯得非常必要。
1.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教學的基礎。在“自主—合作”學練過程中,師生之間不再是口耳相傳,言傳身教的傳統模式,而是一種新型的民主、平等的交流與互動模式。此過程之中,體育教師要努力營造出民主寬松、融洽協調的課堂教學氣氛,為中學生構建出一個無心理壓力,有利于個性發揮的課堂教學心理環境。《新課程標準》強調了“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其次,體育課堂教學的本質也是一種人際交流活動,倘若師生關系不夠和諧融洽,課堂教學環境就不會活躍起來、中學生的注意力就不會集中,他們積極參與的動力就會不足,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就難以如愿。所以,為使“自主—合作”教學模式得以順利推廣,為確保“導”的效果與質量,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備好課、備好學生,將中學生的自主意識與合作意識有機地融為一體,為中學生的個性發揮與團結合作搭建好平臺,期間師生之間也能夠平等對話與交流,真正體現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的和諧與民主。
2.科學合理地分組
“自主—合作”教學模式的運用,中學生多以小組或小群體的形式結合在一起進行學練,如何分組?這也是運用“自主—合作”教學模式時應注意的一個現實問題。眾所周知,同一教學班的中學生可能來不同的區域,不僅他們的身體素質與運動基礎不同,而且在運動項目上也表現出不同的體育態度,為此,科學合理地分組也非常關鍵。筆者認為,中學體育課教學中“自主—合作”教學小組的建立應該兼顧互補與均衡,在充分考慮場地器材、中學生的體育基礎與運動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礎上,進行公平公正地分組,并依據各小組實際情況和能力水平下達合作學習的目標與具體任務,進行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小組人數的控制可依據教學內容而定。為了做到優化與組合,分組時首先要選好小組長,其次要明確體育學練過程中的分工與合作目標與方法,互幫互助、責任到人。
3.注重教學策略的運用
“自主—合作”教學模式按照當前高校課程改革指導思想,遵循了教育發展規律,滿足了中學生在運動過程中較為強烈的自主意識,在實施過程中已取得了滿意的效果,但在具體的實踐操作過程中,也凸現出了一定的復雜性與挑戰性。教學內容難易度方面的調控、教學氛圍的營造等都要依據學情,課前就必須成功地預設到位。中學生在展開“自主—合作”過程中,怎樣引導、糾錯,都需要體育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在教學策略運用方面能夠熟練自如。另一方面,要依據教學內容的難易度,循序漸進地進行,力爭發揮出中學生的主體意識與合作精神。
4.開展競爭性教學
在體育教學中運用“自主—合作”教學模式,體育教師為充分激發中學生的潛能,可依據中學生的好勝的心理,在教學任務下達之后引入競爭機制,運用分組比賽的方法展開多種競爭性的小組比賽活動,通過比賽,以競爭的形式幫助中學生提升個人能力與小組的工作效能,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例如,在進行籃球運動教學之前,往往要讓中學生進行身體的預熱,通常采用一般體能訓練的方式進行。此時,采取小組比賽的方式進行運球接力賽跑,以此激發中學生團結協作精神與競爭意識,讓他們意識到個人對集體的重要性,幫助他們為了集體的榮譽而戰,積極承擔責任。為此,提升了中學生的集體責任感。此外,體育教師要善于利用榜樣的力量來感召中學生,幫助中學生意識到個人的提升空間很大,進而有方向、有目標、有動力。
5.建立自主-合作評價方案
課后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也是體育教學改革中的重要一環。傳統教學評價方案主要以競爭性獎勵為主,部分中學生會在個別同學的成功中會產生一定的心理落差。為此,所采用的“自主—合作”評價方案應考慮周全。主要以合作性獎勵為主,因為小組的成功代表著本組每一位同學的成功,每位學生在自己的努力下都能獲得相應的獎勵,所獲獎勵就會轉化成為一種自信心,慢慢會成為內心深處的一種持久之動力。為此,要科學合理地構建出“自主—合作”評價方案,然后對中學生進行科學合理地評價,以此鼓勵他們在“自主—合作”之后能獲得個人的進步與發展。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不僅要高度關注中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團結協作意識與集體主義精神與創新精神,還要依據每位中學生圍繞共同的教學目標,開展的、彼此間交流與合作的程度與效度,更重要的是要看個人對小組成績的貢獻值。此外,要引導每位中學生進行合理的歸因。為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不僅要彼此鼓勵、相互幫助和支持,而且今后要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貢獻出自己的才智。
【參考文獻】
[1]李元華.合作學習模式運用于學校體育教學中的可行性及對策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6.11:395-396
[2]洪美玲.在高學體育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必要性[J].體育世界,2009.3:50-51
[3]金海波.淺析合作活動學習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5.5:101-103
[4]周英.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體育世界,2013.10: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