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勇琳
教育信息化的進步,極大地促進了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更豐富了小學數學教育資源,改革了教育教學模式。但是網絡教育資源也有不足之處,特別是部分教學資源老化、陳舊,個別資源急缺。作為小學數學教師,面對目前的網絡狀況,若能遨游網海之中,運用自如,就能享用網絡資源對數學教育教學的價值。
1.充分挖掘微課資源,讓學生自主學習。小學生由于年齡偏小,其思維發展正處于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這就給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了一定的挑戰。運用網絡上的微課資源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思維,更有利于幫助學生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微課短小精悍,一個問題、一個重點、一項活動,都可以針對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設計,同時它也為學生自學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極大提高。
2.利用網絡游戲豐富教學形式,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網絡游戲中的教學,充滿了形象、色彩、聲音,可以為兒童多種感官所接受,深受學生的喜愛。網絡游戲將教學內容中的抽象知識變為具體內容,把復雜的知識簡單化,使學生容易接受;能夠將動、靜有機結合起來,使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合理利用網絡游戲進行教學,能夠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加深學生的感官刺激,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平臺,促進教學方式的根本轉變。隨著教育技術的進步和國家政策的支持,像“國家教育資源公共平臺”“廣東省教育資源公共平臺”“智慧學習廣場”“中國移動和教育”這些教育資源平臺發展非常迅速。學生可以注冊登錄教學論壇、資源交流、學習專題等平臺,獲得更多的知識。各校也可效仿建設類似的平臺。將優秀老師的教學設計、教案、課例等上傳至平臺,學生們可以擇優選擇。此外,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方式和風格,對于同一內容,也往往有不同的教學策略。讓同年級、同學科教師的不同教學方式在學校公共資源平臺實現共享,學生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和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教師進行學習,博采眾長,學習的興趣和效果也將會大大提高。
筆者所在學校正在構建和應用面向未來的網絡課堂系統, 以求拓寬課堂教學渠道,實現高效課堂,培養高素質學生。通過開發和應用網絡資源教學,也確實轉變了學校長期存在的傳統的、單一的、枯燥的教學模式。例如:微課的使 用非常靈活多樣,可以在課前、課中甚至課后使用。在學習《三角形的高》這一課時,學生通過課前自學教材,掌握了本節課中作銳角三角形的三條邊上的高以及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高、鈍角三角形鈍角所對邊上的高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巧。但是因為鈍角三角形另兩條邊上的高的畫法學生不容易理解,這個內容就成為了本節課課堂教學的難點之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讓學生觀看微課,提出問題讓全班同學去討論探究,在經過一番交流討論后,再出示微課視頻來印證大家的想法,從而達到學習目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與微課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養成與同伴交流分享的習慣,讓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在網絡課堂系統中,教師可以隨時查找合適的教學資源,可以點對點對學生進行指導,可以更快、更方便查閱學生的作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他們的學習變得更加主動和靈活,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增強了,學習興趣更加濃厚,思維更加活躍。并且,當他們遇到學習上的困難,網絡資源平臺也可以及時、有效解決問題。
網絡資源拓寬了小學課堂教學,豐富了教學資源,增強了教學時間、空間的可塑性,激發了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力,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共享。但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數學教學也有弊端,一方面學生由于年齡限制,缺乏對網絡學習空間的認知,不能夠熟練操作,影響了學習效果;另一方面網絡資源包羅萬象,良莠不齊,容易誤導學生,讓學生偏離學習的軌跡,甚至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的發展。因此,在教育教學中,網絡資源只是一種教學資源,學生和教師才是真正的主體,應明確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真正做到為教學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