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知識包羅萬象,古今中外各色人等,你方唱罷我登場,歷史事件更是紛繁復雜,歷史學科本該是非常有趣的。但是當前很多高中生卻感覺歷史枯燥乏味,缺乏學習歷史的興趣,課堂效果不佳,沒有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本文就當前高中歷史教學現狀進行了簡單分析,并探討教師該如何進行教學改革。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學習積極性;觀念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2-010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2.096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的興趣,不論學習哪門學科,學生都會以積極的態度去學習。高中生對于歷史課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其根本原因是對歷史課缺乏興趣,問題大多出現在教師的“教”法上。
一、高中歷史教學現狀
1.教學理念陳舊。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有很多學生從內心深處根本不注重高中歷史的學習,甚至很多教師也這樣認為。有些學生認為高中歷史內容枯燥乏味,完全是靠死記硬背才能換取成績,并沒有學習興趣,也享受不到學習的樂趣。
2.學校重視程度不夠。由于學校把更多的精力、財力投入到主學科的教學研究中去,對于高中歷史重視度不夠,教師缺乏能力提升的渠道,造成很多教師都是原地踏步,導致高中歷史教學模式一成不變,往往是照本宣科,毫無教學創新可言。
3.對高中歷史學科認知不足。受長久以來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生認為高中歷史學科屬于副科,在考試中所占分值不高,這就造成了高中歷史學科普遍受到“歧視”。首先一點高中歷史所占用課時相對較少,作為教師普遍都是滿堂灌的形式授課,學生往往感覺枯燥乏味,提不起興致來學習,也很難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師提升教學效果應秉承的觀念
1.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單方面的知識輸出,一堂課下來,不但是教師累得筋疲力盡,學生也往往是身心疲憊,因此教學模式的創新勢在必行。況且,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科技也是日新月異,信息化的時代已經到來,這為教育模式的創新提供了基礎。教師應緊跟時代的步伐,不能只是停留在課本之上。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引導學生走出課本,擴展個人視野。比如可通過當前比較流行的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活動,其實已經有不少教師開始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教學效果提升也是比較顯著的。
相比傳統教學,多媒體以更加直觀、形象的畫面把教材內容展現出來,學生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注意力也更容易集中,課堂氣氛輕松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2.教師應做到“因材施教”。高中生因成長環境不同,個人思維能力、記憶能力千差萬別,在教學活動中,要想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應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有能力、有機會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對待不同的學生,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不同的學習內容,不應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應為學生量身定造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包含短期目標、長期目標,讓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讓學生感覺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認可,只有這樣,學生才有意愿學習,才會自主地學習,這樣教學效果自然有所提升。
3.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高中階段的學生相比初中小學,身心有了很大變化,雖然這階段的學生尚沒有形成完整的價值觀念,性格也沒有定型。但是高中生相比初中小學生在注意力、觀察能力上更加集中,思維也更加活躍,由原來的形象思維逐漸轉變為了抽象思維,在記憶上也依靠理解性記憶了,不再單純地靠機械記憶。
高中生也逐漸有了探究知識的興趣愛好,不但單純滿足于知識表面的理解記憶,更傾向于對知識內容更深層次的探究。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注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可在課前或是課后設置合適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探尋得到答案,最終所得出的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探究的過程,自主學習的培養,教師應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加以表揚,讓學生的付出得到認可,這是作為學生最自豪的事情,以此來培養學生學習高中歷史的自信心。
4.注重和實際生活的聯系。高中生普遍認為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情,與今天的實際生活并不關聯,因此對于學習歷史并不感興趣。殊不知,歷史和現在是緊密聯系的,今天的故事就是明天的歷史。今天的中國之所以能夠屹立在國際舞臺上,是無數革命先烈浴血奮斗的結果。教師可以利用各地的紅色教育資源,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利用家風教育傳承古典文化。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讓學生意識到歷史的重要性,這對于學生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適合結合當前實際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歷史和自身的生活是緊密連接的,學生也會比較感興趣,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到課堂教學中,這對于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有著重要的影響。
總之,當前的高中歷史教學尚存不少問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是影響高中歷史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為適應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讓學生能夠全面發展,成為合格社會主義人才。教師應及時轉變觀念,打破常規合理利用一切資源,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于高中歷史感興趣,提升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鄭榕英.探究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方法[J].高考,2018(18).
[2]石玉英.實踐高中歷史活力高效課堂的困惑和思考[J].新課程(下),2018(6).
[責任編輯 萬淑蕊]
作者簡介: 付江春(1982.2— ),男,漢族,江西樟樹人,中教一級,研究方向:高中歷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