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兆卉
【摘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小學是學生受教育的初級階段。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育是其中重要性較強的一門學科。開展語文教學,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基礎,同時也能夠完善學生的人文素養。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中,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經典誦讀的活動開始出現在學生的學習體系中,推動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將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經典誦讀的教學活動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經典誦讀教學;教學對策;教學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我國的教學體系中,語文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首先,漢語是我國人民的母語,語文教育屬于學生需要接觸的基礎性教育;其次,在語文教學中,蘊含著大量的文化歷史以及人文內涵,對其進行了解學習,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人文觀念,完善學生的綜合素養。國學有著深刻的歷史特色和內涵,并且根植于我們中華文化的肥沃土壤,其中包括佛家、儒家等文化載體。經典誦讀可以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文學之美,同時能夠培養學生的品格,讓學生增長見識,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有著關鍵作用,有著潤物無聲和春風化雨的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傳統的教學結構適當地進行調整,將經典誦讀的活動與教育活動進行合理融合,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誦讀教學的意義
首先,在經典文化中蘊含著大量的文字信息。在進行誦讀過程中,識字是整體活動的基礎保障。因此,開展經典誦讀教學,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識字量,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其次,在經典文化中,蘊含著無盡的文化觀念,這些內容均會對學生的價值觀以及人文觀形成影響,推動學生意識的發展。最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經典文化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引導小學生對其進行學習,能夠有效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誦讀教學的對策
(一)加強語文教師的經典教學能力
在小學教學階段,學生自身的能力存在較大的缺陷,其在開展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會習慣性地對教師進行模仿,并會對教師形成一定的依賴心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教師不僅是教學的引導者,同時也是學生的管理者。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以及教學素養,為學生提供合理的模仿對象,以此保證學生學習能力的穩定提升。
首先,在開展誦讀教學活動之前,教師自身應該形成正確的教育理念。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中,雖然教育部門已經開始號召教師群體開展素質教育,但是我國當前所實行的教學體制仍舊是“應試教育”,因此部分教師仍舊會將教學的重點放在理論教育以及學科教育上,從而會對誦讀教學形成一定的忽視態度。此外,由于學生學習任務的繁重,部分教師會形成“誦讀延誤教學進度”的理念,從而不會對這一活動進行設計以及開展。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擺正自身的教學觀念,加強對誦讀教學的正確認知,以此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教育榜樣。
(二)注重調動學生的經典誦讀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推動學生進步最好的教師。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在做一個決定的過程中,會對最終結果造成最大影響的因素就是其自身所形成的好奇程度以及興趣。當學生面對一個陌生的物體,倘若其沒有主動了解的意識,那么無論教師如何努力,都無法使得學生形成主動心態,也無法提升教學的質量。因此,在開展誦讀教學活動之前,教師一定要注重提升學生的誦讀積極性。比如教師可以適當地融合任務驅動教學法,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誦讀,加強學生的自我認知,從而使其感受到誦讀的樂趣,提升自身的誦讀學習質量。
(三)加強小學校園經典文化的建設
在小學教學階段,學生自身的自控能力比較弱,但是卻極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因此,在開展誦讀教學活動過程中,學校就可以通過校園文化創設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推動學生誦讀興趣以及誦讀能力的穩定提升。
首先,在校園裝飾上,學??梢越M織教師制作與經典誦讀教學相關的橫幅,其中的內容可以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名人警句,比如《論語》《老子》以及《三字經》等等。同時,學校也可以在校內制作一些與經典文人相關的雕塑,比如孔子、孟子等等,對學生形成一定的情感渲染。此外,有能力的小學可以在校內構建專門的圖書館以及圖書閱覽室,為學生營造合適的誦讀環境。
其次,在校園活動中,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與誦讀相關的教學活動,比如經典誦讀競賽、經典文化辯論以及經典誦讀征文等等,在調動學生參與興趣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除此之外,學校也可以組織學生成立相關的興趣小組以及社團,引導學生開展與之相關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優化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方式
在誦讀教學的過程中,單靠一種教學模式,不僅無法提升學生的誦讀能力,甚至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心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應該適當完善自身的教學手段,豐富自身的教學方式,以推動學生誦讀學習質量的提升。
首先,對于絕大部分小學生來說,講故事都是其比較喜歡的一項活動。因此,在開展誦讀教學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與誦讀內容相關的故事。比如,在誦讀《孟子》之前,教師可以講述《孟母三遷》的故事;在誦讀《紅樓夢》之前,教師可以講解其中的選段故事,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豐富學生的基礎認知。
其次,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中,信息技術的出現為教師提供了較為明顯的教學幫助。而在開展誦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對這一種教學模式進行適當應用。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其制作教學課件,豐富學生興趣。同時在誦讀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合適的背景音樂,調動學生的興趣以及情緒,提升學生的誦讀質量。
最后,在經典誦讀中,有許多經典文化都是以小說的形式存在的,在引導學生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誦讀時,教師可以結合“分角色閱讀”的方式,鼓勵學生進行誦讀,明確學生的邏輯,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
(五)適當地融入分層教學的理念
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中,大部分學生家長都開始注意到教育對學生發展所能形成的重要意義,并紛紛開始引導學生開展一些課后的補習班活動,以此提升自家孩子的發展能力以及優勢。此外,在當前的社會中,由于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提升,學生在課余生活中會接觸到不同的信息,形成不同的認知以及生活經驗,因此不同的學生之間就會形成較大的差異,其自身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基礎自然也會存在一定的不同。因此,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為其選擇合適的誦讀內容,保證不會使學生形成較大的學習壓力,從而產生放棄誦讀學習的理念。此外,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誦讀教學的最終目標并不是要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而是希望學生能夠在誦讀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價值觀。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中,小學教師的教學任務逐漸復雜起來。在這種背景下,教師就不能結合傳統的單一性教學觀念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而是應該適當地對其進行優化以及調整,注重調動學生的興趣,豐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活動,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此外,在語文教學中,融合經典誦讀的活動,也能夠有效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穩定發展。因此,教師也需要對此加強自己的關注。
參考文獻
[1]張渭茹.探討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學周刊,2018(31).
[2]于四偉.國學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20).
(編輯:郭恒)